教师教学随笔:一个转身的距离

教师教学随笔:一个转身的距离

教师教学随笔:一个转身的距离

下午第二节是地方与校本课。放学时,我通知同学们下午的课要剪纸,务必把剪刀带到学校来。因为学生年龄小,我一向主张他们使用小剪刀,一是为了安全,二是为了方便。

上课了,同学们纷纷把自己手中的剪刀扬起来,兴高采烈地等着我的表扬:他们圆满地完成了我布置的任务!透过林立的小手,我看到最后一张桌的王超同学低头耷拉角地趴在桌子上一声不吭。我以为他忘记了带剪刀,毕竟这是一群一年级的孩子,丢三落四对他们来说就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我问:“咱们班是不是又有哪个大马虎忘了带剪刀?”同学们纷纷扭头看着王超,他同桌更是激动地站了起来,报告说王超不听老师的话,带来了一把大剪刀。王超听到同桌打他的小报告,不屑一顾地看了同桌一眼,既而又懒洋洋地趴了下去。

说老实话,这个王超是我们班最不听话的一个孩子。对老师的话,他总是爱听了就听上一句,不爱听了,任你说得天花乱坠,也休想让半句话钻到他的耳朵里去。前段时间,我曾试图纠正他的一系列的毛病,可是那些毛病似乎与生俱来,无论怎么改,他都禀性难移。也是,三年懒散的幼儿生活带给了他一副吊儿郎当的习惯,习惯一旦养成,改起来谈何容易!再说一年级班额太大,管理起这个班来我颇有些力不从心,心情实在差时,就想是不是该放弃那些雷打不动的不听话的孩子们,可是转而一想,不管怎样,他们都是家长的希望,放弃了他们就等于放弃了一个家庭,于是,自己还是费力地拉着他们向前走。今天,他又不听不信地置我的话于脑后,我有些沮丧,外加气愤。他要逼着我放弃他了!我决定不再理他。我把今天的课题板书到黑板上,转身时,不经意地发现王超将半边腮搁置在桌面上,目光迟钝地盯着天花板——一个被老师冷落的孩子容易孤立,我觉得自己有些不近人情了。

考虑了一下,我还是走到他面前,摊开手心;他犹豫了一会儿,诚恐诚惶地从桌洞里掏出一把磨得锋利的大号剪刀来。他把剪刀从右手换到左手,我发现剪刀的把朝向了我。就是这个调头的小小的举动,我突然有些情不自禁地感动起来。给大大小小的学生们上剪纸课也有几十节了,可是在我需要同学们的剪刀时,他们总是毫无例外地把剪刀的尖头朝着我递过来,从来没有哪个学生肯把把递到我手中。今天,这个并不听话的孩子居然做到了。是不是我们渴求的东西太多,而我们教给学生应该会的东西却太少?我快速走到讲桌前,放下他的剪刀,把自己常用的那把借给了他。我知道其他的同学一定很惊讶,同时一定嘀咕今天的老师吃错了什么药:做了错事竟然不被批评,却还要光荣无比地借用老师的剪刀!我看了一眼王超,他正得意洋洋地亮出手中的小剪刀向他同桌挤眉弄眼。真是孩子!

对于处于剪纸初级阶段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我想主要教给他们如何剪一些轴对称图形。上节课我们剪的是一颗心,有很多同学别出心裁地剪出了一串心——孩子的想象力真是不容小觑。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先把上节课的作品不厌其烦地一一点评。看着他们兴奋不已的脸,我似乎觉得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事业。展示最后一副作品时,同学们哗然一片,一颗大大的心上乱七八糟地涂抹着花花绿绿的房子,而且心的左右部分并不对称,一部分大得出格,一部分小得离奇。我拧着眉头问:“这是谁的?”同学们一方面明哲保身地说不是自己的,一方面又七嘴八舌地说这叫什么心啊。我站在讲台上,扫视着台下这群叽叽喳喳的生灵,觉得七八岁的孩子城府也深了:它难道是在暗示老师偏心?我急忙看作品的创作者,“王超”两个大字赫然眼前。我一时怔在那里。同学们急于知道这是谁的“心”,王超光明磊落地站了起来,他解释说:“妈妈的心是大的,我的心是小的,我和妈妈的心永远连在一起”。原来这样!我又一次拍了拍自己的大脑门。孩子的心,有时就是这样的简单明了,可大人却偏爱站在大人的世界里曲解着他们。我说:“同学们,咱们为王超的精彩讲解鼓掌!”

因为充分注意到了王超,我发现在这节课里,他表现得尤其积极,剪出来的图形也与自编教材中的范例没有什么出入。聪明的孩子一旦把精力放对了地方,他所表现出来的才能真让人刮目相看。

下课铃响时,很多同学对着自己的作品爱不释手,我决定这节课的剪纸不再上交,归同学们自行处理,同学们哇哇地欢呼起来。我收拾着书本走出教室,想起剪刀还没有跟王超要回来,就转身返回教室。我看到欢呼的同学依旧在欢呼,而那个叫王超的同学却弓着身子,拿着一把小笤帚,正一下一下而又淡定自若地打扫着满地碎纸屑的地面。一个转身的距离,我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我的眼睛有些湿润,心情却是暖暖的。人们都说,肯转身的是天使,转身看到的更是天使。我站在教室门口,久久注视着那个我曾经想放弃的孩子,那个隐藏着翅膀,降落到我身边的小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