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文 秋天的雨 教学纪实与评析

语文课文 秋天的雨 教学纪实与评析

语文课文 秋天的雨 教学纪实与评析


  师: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第11课——秋天的雨。我们先一起来书写课题,伸出你的食指。李老师啊,字写得并不漂亮,但我写每一笔都很认真,和我一起来写。
  生:(书空一字,齐读一字。)秋——天——的——
  师:(边书写“雨”字的4个点,边描述。)当我点上这——几个——点儿的时候,秋天的雨呀就下起来啦!
  师:请同学们轻轻地把书翻到第11课,试着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读课文,注意那些带拼音的字。(师配乐范读,生轻声跟读。)
  师:喜欢这篇课文吗?那就给你们个机会,自由地朗读一遍课文。别忘了,拿好铅笔,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把它读准确。那要是遇到难读的句子呢?你一定要——
  生:多读几遍!
  生:做记号!
  师:对,你要停下来做个记号,再多读几遍,努力把课文读流利。开始吧!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离开课文中的拼音,能把它们读准确吗?试一试吧!(生齐读词语。)
  师:好了。下面,请这一组的同学读给大家听。
  生:钥匙、柿子……(一生领读,其他人跟读。)
  师:油亮亮这样的词语,后面的两个字都读一声,油亮亮,读!衣裳,“裳”也读轻声。“油亮亮的衣裳”。
  生:(齐读。)油亮亮的衣裳。
  师:这样读多好听啊!继续读吧。
  生:(继续读词语。)抻来树枝。
  师:抻来?(做“抻”的动作。)“抻来”是这样来的,“衔来”是怎么来的?谁知道?你们注意看书中的插图了吗?
  生:(纷纷举手。)是衔来树枝!
  生:(边做动作边说。)这样用嘴叼着。
  师:对了!用嘴叼来,就是——
  生:“衔来”。
  师:再读一遍。
  生:衔来树枝。
  师:好!我们一起再把这一课的生字新词齐读一遍。(生齐读。)
  师:课文中说秋天的雨是一把——
  生:钥匙!
  师:对!它把哪一扇大门给打开了呢?
  生: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师:它是怎么打开的呢?(师指“趁你没留意”。)
  生:趁你没留意!
  师:是啊!这把钥匙不知不觉地就打开了秋天的大门,多神奇呀!
  师:(指屏幕出示的生字词语。)那我们再来看一看,书上是说:谁穿上了厚厚的——(指油亮亮的衣裳。)
  生:油亮亮的衣裳。
  师:你来读读书中的句子。
  生:松柏穿上了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
  师:那又是谁衔来树枝做什么呢?书上是怎么说的?(指名读,然后齐读书中的句子。)
  师:很好!像刚才这样把生字新词放在课文中的句子里多读几遍,是不是记得更牢了?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这些生词里还有你们喜欢吃的水果呢,叫一叫它们的名字。
  生:菠萝!柿子!
  师:好!现在,请你们把这两个词语写在你的本子上。注意观察书里的田字格中,生字的每一笔的位置,把它们写漂亮。
  师:(边巡视边说。)这两个词都是好吃的水果,你写的时候是不是也闻到香味了呢?那还得感谢秋天的雨呢!现在呀,我们来看一看,除了“柿子”的“柿”,这一课还有3个带有木字旁的字,快到书中的田字格中去找一找!我们也把这3个带木字旁的字各组一个词写在本子上。注意木字旁的变化,把它写漂亮。
  师:好,刚才我们把这一课的生字新词读准确了,也写漂亮了。下面呢,我们来回忆一下,刚才读课文的时候,有没有哪个句子,刚开始你觉得难读,后来经过努力终于读好了,你来展示一下,让同学们听一听。(生纷纷举手。)哦,这么多同学想要读,你们真会读课文!
  生:“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师:读得很好啊!开始读的时候,觉得什么地方难读?
  生:“频频点头。”
  师:嗯,如果读课文的时候,在句子中遇到了一个你不熟悉的词,这个句子就会——
  生:不好读。
  师:那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你觉得是什么?
  生:查查它,读熟这个词。
  师:对!你真有办法!你把这个词熟悉了,这个句子自然就好读了。那刚才读课文的时候,有人查这个词吗?现在你知道“频频点头”是什么意思了吗?
  生:(犹豫片刻。)嗯——
  师:那你先看看我。(点一下头。)我这是“频频点头”吗?
  生:不是。
  师:那你来“频频点头”,让老师看一看?(生认真地频频点头。)
  师:对,那我们大家一起来“频频点头”。(生美滋滋地频频点头。)
  师:对了!连续点好几下头,非常满意。好了,现在熟悉了这个陌生的词语,这个句子还难吗?
  生:不难了!
  师:还有难读的句子吗?
  生:“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师:还有谁也觉得这个句子难读?(生纷纷举手。)这么多吗?(转向另一位举手的同学。)那你告诉我,你的问题出     在哪里了?
  生:就是我总把“一曲丰收的歌”读成“一首丰收的歌”,把“一首欢乐的歌”读成“一曲欢乐的歌”。
  师:你们可不能把它们读混啊!我们的作者用了很多心思才想出这样两个不同的词来说明秋天的雨带给我们的歌呀。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千万不要埋没了作者的这份心思。(生准确地齐读了一遍。)
  师:这次读得真好!读课文还有困难吗?好,原来同学们趁我没留意,已经把课文读得这么好了,我真替你们高兴。
  师:生字新词读准了,难读的句子也读通了。下面我们来读课文。这一课一共有5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都清楚地表达了一个意思。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些什么。(生默读课文,一生举起了小手。)
  师:你怎么这么快就读懂了?你知道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了吗?
  生:第一段是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师:你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其他同学受到启发,纷纷举手。)你说呢?(转向另一名举手的同学。)
  生:第二段写的是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师:怎么想都没想就知道第二段写的是这个意思呢?谁知道?(更多的学生急切地举起手。)噢,这么多同学都发现了!你来说一说吧。
  生:就是因为这段的开头第一句写明了。
  师:写出了什么?写出了这一段的——
  生:意思!
  师:对了!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都清楚地概括了这一段的意思。这一段话就是围绕着这一句去写的。好了,发现了这样的句子,现在我们都可以轻松地知道每一段写的是什么啦!
  师:那老师找同学再来说一说,第一段写的是——
  生:“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师随学生回答贴卡片——是钥匙。)
  师:好,我们简洁地把这一段的意思记在这段旁边,就记3个字——是钥匙。边读书啊,边做批注,是个很好的读书习惯。(生认真批注。)
  师:那谁知道,如果让你在第二段旁边简洁地记几个字来概括它的意思,可以写什么呢?
  (生分别用3个字概括记录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师:最后一段呢,可就一句话。想交流这一段意思的同学请举手站起来,你们先一起把这一段读一读好不好?
  生:(齐读。)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师:就一句话,这句话写得是什么呢?有的同学没有举手,还在思考。那我问问你们,你们从课文中的哪些段落感觉到了丰收?你们又从前面的课文中的哪里感受到了快乐?
  (生分别读句子。)
  师:是啊,整篇课文我们感受着丰收的喜悦,感受着欢乐。所以,最后一段,它是全篇文章的——
  
  生:总结!
  师:是的,最后一段对全篇课文,对秋天的雨进行了总结和概括。那你说如果让你在最后一段旁边记两个字,你记哪两个字?
  生:总结!
  师:真聪明!就记这个词!
  师:(指板书,与同学们一起回顾课文结构。)整篇文章都写得很美。下面,我们再一次来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认为作者写得非常好,你很喜欢的句子。这次读课文,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读。我来领起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你们自由读后面的句子。这样配合可以吗?
  生:行!
  师:那最后一个自然段我们应该怎么读呢?
  生:一起读!
  师:因为它是——
  生:总结。
  师:好吧,就这么读。
  (师生配合读课文。)
  师:谁愿意先来读一句你认为写得好的,你非常喜欢的句子?
  生:“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
  师:它们能及时地做好过冬准备还得感谢秋天的雨带来的信息呀!还有哪些小动物、植物听懂了秋天的雨吹起小喇叭告诉它们的话了呢?它们又在做些什么呢?如果你能收集到有关小动物、植物怎样过冬的资料,就知道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查一查,下节课告诉同学们。好,那谁还有自己喜欢的句子,接着读。
  生:“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师:你为什么选中了这个句子?
  生:颜色非常美。
  师:是啊,再让我们欣赏一下,都有哪几种颜色?
  生:有“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
  师:还有吗?
  生:有。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课文里用了省略号。
  师:读书多仔细呀!能注意到这个省略号,让你感受到了更多的美。那好,我们来看一看,秋天的雨这盒颜料中呀,还有哪些颜色呢?(生纷纷举手。)
  师:别着急,用你的铅笔在书上画一画。(生读书圈点。)
  师:找到了吗?大声告诉同学们。
  师:这么多的颜色,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用哪个词呢?一起说吧!
  生:五彩缤纷!
  师:就在这一段的第一句。把

     这个词语也圈一个圈。看来呀,你们已经联系下面的课文读懂了五彩缤纷的意思了。那这么多的颜色在一起,还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呢?
  生:五颜六色、五光十色、色彩缤纷。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选择两个你喜欢的描写颜色多的成语,记在“五彩缤纷”的旁边。不会写的字可以用什么?
  生:拼音!
  师:回去之后你要做什么事呢?
  生:查!
  师:嗯,你一定要把它查会,不能总用拼音啊!谁写完了?来读读你写的词。
  师:好!课文中还有哪些你喜欢的句子?我们继续交流。
  生:“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
  师:还有谁也喜欢这句?(生纷纷举手。)
  师:我早就猜到了,你们都喜欢好吃的!那读这一句的时候呀,你一定要把你的小鼻子变得特别的灵!谁来再读读这一句,让我们大家来和你一起闻一闻。来,你读读。
  生:“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
  师:我听出来香了,我也觉得甜,但还不是“香香的,甜甜的”。来,谁能让我们闻闻更诱人的香味。(生再读这一句。)
  师:能再香一点吗?“香香的,甜甜的”,把大家的口水都引出来!谁能,试试!
  生:(投入地)“梨香香的。”
  师:(陶醉地)真香啊!
  生:(投入地)“菠萝甜甜的。”
  师:(陶醉地)好甜啊!
  生:“还有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
  师:哎呀,是啊,我的口水都快流下来了!现在闭上眼睛闻一闻,在这丰收的果园里,你又闻到了哪些水果的香气?
  生:葡萄、荔枝、草莓、香蕉……
  师:是啊,这么多水果的香气都躲在小雨滴里呢!现在,假如你就在这丰收的果园里,最想做的是什么?
  生:吃!摘回家吃!吃一万个!
  师:是啊!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所以现在呀,老师叫你回来上课,你肯定不愿意回来。妈妈叫你回家,你也不走。爸爸拉你,你还是不走。你们的脚哇,早就被那香味——
  生:勾住了!
  师:来,打开书,一起读读这句话。
  师:勾住了!想动都动不了了,流着口水一动不动。(范读。) “常被那香味——”(做勾住的手势。)“勾住”。再来一遍,齐!
  生:“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师:同学们,小朋友的脚被香味勾住了,可能发生了什么情况?
  生:谁叫都叫不走。
  师:小朋友,走啊老师带你去做游戏呀!
  生:不,我不去,这的瓜果太香了!
  师:孩子,回家吧,妈妈等你吃晚饭呢。
  生:我不走,这的瓜果比饭菜香。
  师:还有喜欢的句子吗?最后一个机会了。
  生:“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师:是啊,丰收了,橘子、柿子就像你们这些顽皮的孩子,你挤我碰,还得争!多有趣呀!谁想让我摘你呀?来,做着动作,读读这个句子。一起来吧!
  生:“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师:好了,同学们,其实课文中的每一句都很精彩,先交流到这儿吧。老师希望你们能把自己喜欢的句子都背下来,把这美好的秋天永远留在心里。时间过得真快,在这节课将要结束的时候,我想请5名同学来朗读全文,这可是最后的机会了。
   (生争先恐后推荐自己佩服的同学。)
  师:(播放音乐。)随着美妙的音乐,让我们和会场的全体老师一起,再一次伴着秋天的雨,去品尝秋天的韵味,感受秋天的美好。
  (被推荐出的5名同学分自然段配乐朗读全篇课文。)
  师:谢谢你们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好。我们一起总结全文,来结束这节课吧。(指板书。)秋天的雨——是钥匙,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秋天的雨——有颜料,将田野和花木点缀得五彩——缤纷;秋天的雨——藏气味,香香的——甜甜的,把小朋友的脚——勾住了;秋天的雨——吹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点击出示最后一段。)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评析:
  李晓密老师的课,让你感受到的不是奔腾汹涌的大河,也不能使你一下子就激情澎湃,但是那流淌着的涓涓细流,润泽着我们的心田,给我们留下许多玩味和咀嚼的余香。
  《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无论是结构还是语言都很美。把美文读美,具体体现在以下的教学中:
  1.示范朗读,欣赏美
  听李晓密老师朗读课文,真的是一种享受。李晓密老师读到“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就能让人感受到那种水果的香甜;读到“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啊飘啊”,就能给人以凌空欲飞的感觉。李晓密老师的朗读,是用心灵与文本进行的对话,那声音、那眼神、那表情、那神态都感染着每一个学生,李晓密老师在读中传递着的语言信息和情感信息,使学生对教师的赞赏与崇拜,对读书的渴望与迫切交织在一起,心中就

  2.调动感官,感受美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怎样才能把这些好闻的气味读出来呢?小学生由于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局限,对于隐性的东西,比如情感,比如气味,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不易理解,难以想象的。怎样唤起学生读的欲望,教师就引导学生来闻一闻、尝一尝,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阅读。感受这“香香的”、“甜甜的”、“香甜的”气味。这样的想象让秋天的雨有了色彩,有了香味,有了更多的活力,同时也激起了学生诵读的冲动。
  
  3.创设情境,体会美
   “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怎么才能“勾住”小朋友的脚呢?教师引导学生说,就是“叫也叫不动,拉也拉不走”。小孩子们都可能有这样被“勾住”的经历。学生联想起自己相似的经历,对“勾住”的理解就更加丰盈,更加具体化了。悟出了“勾住”的含义,韵味自然就在其中了。
  李晓密老师在读的环节中,指导初读,引导学生体味情境的美;做什么样的题,用什么样的公式一套,大都可以一劳永逸,而慨叹语文学习的庞杂和无序。其实语文教学也有自己的方法和规律。我们这些老师每天都在探索和梳理着这些方法和规律。李晓密老师的《秋天的雨》,就给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1.一石三鸟的识字方法
  李晓密老师在识字这个环节中,出示了7组词语,让学生认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完成了3项任务:一是学习了要求认识的字;二是学习了生字组成的词语;三是读通了生字所在的句子。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改变了单纯识字,孤立识字的传统的识字方法。把识字同理解意思,读通句子,读懂课文三者结合起来,真可谓一石三鸟。
  2.一波三折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李晓密老师从品词析句入手,让我们感受到语文的文化魅力和情感魅力。我们回顾一下“五彩缤纷”这个词语的教学过程:
  教师用“秋天的雨把XX样的颜色给X”这样的句式,引出文中描写色彩的词语及其景物,课文中描述的黄色、红色、金黄色、橙红色、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种种色彩,学生对“五彩缤纷”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其实对“五彩缤纷”的理解有多种简单快捷的方式,比如查一查字典,比如口头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一波三折呢?
  “五彩缤纷”是第二自然段中心句中的中心词,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语,理解了“五彩缤纷”的意思,就读懂了第二自然段的意思。在这一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深刻地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还学会了联系上下文读懂文章的方法。
  像这样有层次、递进式的词语教学,学生在受到熏陶的同时,也丰厚了语文素养。
  3.一课三导的读书方法
  一导,引导阅读的思路。
  《秋天的雨》可有多个阅读的切入点,比如,“秋天的雨是什么样的”;再比如“作者从几个方面向我们描述秋天的雨”等,这都是整体阅读的思路。而李晓密老师从“情”入手,让学生“画出最喜欢的句子”,提出问题,营造问题的磁场,使阅读有了个性与灵性。
  二导,引导阅读方法。
  小学阅读教学,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3年级是由以识字、写字为重点的教学,转向以阅读教学为重点的过渡时期,是习得必要的读书方法的最重要的阶段。
  在这节课,我们看到李晓密老师在各个环节的教学中,都有对读书方法的指导:初读课文,圈画生字,这是读通课文的方法;整体读文,抓住中心句,这是概括段意的方法;精读课文,边读边标记,这是体会文章的方法……阅读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果我们每位老师都能像李晓密老师这样,在每节课的教学中,都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那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便指日可待。
  三导,引导积累运用。
  “幼学如漆”小学阶段是积累语言的最佳时期,做教师的千万不要错过这个耕耘播种的季节。
  李晓密老师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比如在《识字3》中给字找朋友,李晓密老师说:“我是‘木’字旁,我的朋友在哪里?”学生轻轻松松地就对生字进行了结构分类;比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教师设计了网络“聊天室”的平台,孩子们在自由阅读的空间中,轻轻松松就完成了学习任务;再比如《花钟》一课,教师将各种色彩的花出示在屏幕上,不用语言来解释,学生轻轻松松地理解了“淡雅”和“艳丽”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李晓密老师的语文课,借用年轻学者于丹的话,那就是“举重若轻”。听了李晓密老师的语文课,可能能给我们这样的启迪:不要以蜡烛自慰,以为只有燃烧了自己,才能照亮别人;不要以老黄牛自居,到头来累得“羸病卧残阳”;我们应该做生命中的智者,让我们沉重的语文教学,也能变得如此轻松和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