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文《流动的画》教学纪实与评析

语文课文《流动的画》教学纪实与评析

语文课文《流动的画》教学纪实与评析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教材2年级上册。)
    
    一、看图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画儿”吗?
    生:喜欢,因为画很美。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画。(师出示书中的挂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生:图上有山、水、树林。公路上有汽车,远处山坡上还有房子。我感觉这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师:有一位作者也喜欢这幅画,并把图画中的内容写了下来,取名叫《流动的画》。(板书课题,生齐读。)
    师:你们想知道是怎样写的吗?
    生:想。
    
    二、听读课文,想象画面
    
    师:接下来,我们要看场“电影”。不过,这场电影不是用眼睛来看,而是用“心”看才精彩。(师配乐范读课文,生边静听、边想象场景。)
    师:睁开眼睛吧,刚才看到电影了吗?
    生:看到了。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看到了公路有来来往往的汽车,看到了有许多鲜花。我好像还看到了有水库,还看到了山坡上有几户人家。
    师:多么优美的一幅画呀!你们也想来读一读吗?
    [评析:好奇、好动是2年级学生的特点。课堂上,哪怕有一点儿令他们稀奇的事,他们便会控制不住情绪。本节课的开始,教师便以和蔼可亲的姿态出现,用温柔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范读将学生带入情境,给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和自由表达的机会,同时创设了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调动了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不高涨吗?素质又怎么会得不到提高呢?]
    
    三、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师:现在可以自己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怎么办?
    生:看拼音。请同学或老师帮忙,还可以查字典。
    师:打开书,自己读读,听好老师的要求:第一,圈出不认识的字。第二,标自然段的序号。(生自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这么起劲儿,谁愿意把你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老师有个要求:指名读课文时,要认真听,特别注意你不会的字别人是怎样读的。
    生:我喜欢读第2自然段。
    师:说说自己读得怎么样?
    生:我读得流利有感情。
    师:你确实读得很棒,就在书中空白处奖励自己一朵小红花吧!
    生:我喜欢读第1自然段。
    师:评价自己的朗读吧。
    生:我觉得“快看哪”,这几个字读得感情还不够。
    师:那你再读一遍行吗?(生又读一遍。)
    [评析:教师有鼓励,有引导,这样的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动”(动口、动脑)的能力,学习过程中能自主合作学习。指名读时,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把读书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借助语言可使动作思维內化为智力活动,让学生同桌交流、全班交流,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
    
    四、解读课题,理解文意
    
    师:老师觉得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这两名同学就能读得那么通顺,真了不起。
    师:同学们,轻声地读读课文,读完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不懂的地方找出来。(生自由读课文。)
    师:大家来说说吧!
    生:老师,我知道了流动的画中都有什么:有小河、白纱、汽车、鲜花、水库,还有人家。我还懂得了“快看哪”、“啊,真的”这些词怎样读,应该把声调读得高一些,读出惊奇、欢快的感情来。
    师:对,你说得太好了,那你能不能试着给大家读一读呢?(生带着浓厚的感情读起来。)
    生:我知道了作者为什么不把橘皮扔出窗外的原因是他不想把这幅画弄脏,是爱护这幅画。我不明白前边说窗外有一幅流动的画,后面又说窗外是祖国的画。
    师:是呀!你们知道“流动的画”指的是什么吗?小组讨论一下吧。(生进行着激烈的讨论。)
    师:谁能告诉他呢?
    生:这流动的画指祖国的大地是一幅画,因为他是坐在火车上看窗外的祖国大地。
    师:你真聪明!坐在车窗边观赏祖国大地,“画”动起来,更美丽。
    生:我有个问题:为什么这篇课文题目不叫“祖国的画”呢?
    师:问得很好!同学们,你们怎么认为呢?
    生:我觉得“流动的画”比“祖国的画”更有趣些。大家看到这个题目就会喜欢上的。
    师:你说得真好!看样子,取一个好的题目对一篇文章来说很重要。
    生:我也知道,“妈妈为什么笑了”。是因为“我”很懂事。
    师:这幅画中的景色确实很美,你能不能把你喜欢的部分美美地读给你的同伴呢?(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整篇文章进行美读。)
    师:你觉得这幅流动的画面中,还会有哪些景色呢?(生思考后在小组內交流、讨论。)
    师:谁来向老师汇报?
    生:我觉得这幅画中,有成群的牛羊;高楼大厦、街道两旁有路灯……(生自由想象。)
    师:课文中说“我忽然看到——”想象:“我”忽然看见了什么?(生思考后交流,向教师汇报。)
    生:我忽然看见妈妈责备的眼神,所以就说出下面的话:“哦,妈妈,我知道啦!”
    师:妈妈说我是个懂事的娃娃,学习课文后,我们有什么实际行动做“懂事的娃娃”?(生讨论。)
    [评析:教师没有表现出一点权威的样子,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表现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老师更加亲切。学生提问很有价值,教师把问题的解答权还给了学生,孩子们通过自己的体味,在与同伴的思維碰撞中得出了自己的理解。教师创设情境,将学生的想象与语言实践结合起来,学生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及美好的情感。]
    
    五、复习生字,结束全文
    
    师:课文读了这么多遍,相信课文中的生字朋友你也了解了,那么我们把生词从课文中拿出来,看看你认识吗?(出示生字卡片,生认读并组词。)
    师:说说“好似”、“忽然”什么意思?
    生:“好似”是好像的意思。“忽然”是突然发生的意思。
    师:多么美丽的画呀!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来朗读一遍。(生随音乐,朗读课文。)
    师:回家后,把你想象的画面画下来,明天把你的作品展示给老师和同学看,愿意吗?
    生:愿意。
    [评析:锻炼提高新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在学习中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和习惯。同时教师的启发提问,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联系生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