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就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铸就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铸就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没有教师的成长,学生的成长便步履维艰,学校的发展更成了空中楼阁,新课程改革也会浅尝辄止。因此,教师的专业成长。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应该有所作为,而且可以大有作为。我校以听、说、读、写、练为载体,创设了一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听——成长的启动仪式
  
  成长,首先要有成长的冲动与渴求。而“听”——与大师对话、与同行对话、与自己对话,在这样一种面对面、近距离的接触中,与之俱来的是心灵的激荡、人格的感染,必能引发教师内在的成长需求。为此,我校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培养中特别注重专家引领的作用。本学期我校特级教师丁杭缨在省引领新生代成长活动中作了专题点评,让更多正在成长中的年轻教师获得学习交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机会。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我校除了让专家引领青年教师的成长外。还通过读书会、一课四练等活动让青年教师倾听同伴的心声,取长补短。认识自我就是与自己的对话。教师成长固然有赖于好的环境,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从这个意义说,谁来给教师良好的成长环境?是教师自己。可见认识自我很重要,只有认识自我才会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说——成长的真我风采
  
  说是一种真我的展示,是一条“转知成智”的渠道。说的过程是一个梳理、内化的过程,说了之后,常有更透彻的理解和更真切的感悟。众说纷纭之中定能感受到理性之光的夺目耀眼,领略到真知灼见的无穷魅力,得遇知音,找到榜样。我校多年来,师徒之间的交流、专题论坛、读书沙龙等活动的开展,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举措。
  
  读——成长的源头活水
  
  许多青年教师写论文时总感到无话可说,有时好不容易凑出来一篇文章也是干巴巴的,这其中最关键的原因是平时读得少,缺少知识的积累。作为青年教师。需要读一些教育理论书籍,更需要经常读大师作品、经典作品,通过读书加深自身底蕴,提高自身学养。几乎所有的特级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读书。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广博的知识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我校倡导青年教师养成看书、读报和学习的良好习惯,在看书、读报时,要特别关注那些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文章,另外,对于好的文句和文章要做一些笔录,并且在有空的时候经常翻出来看看,以便实现知识的内化。这样,不仅有益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有益于人性的完善和思想的成熟。
  
  写——成长的加速器
  
  写作是一个深层思考的过程,它不仅可以让我们对教育的理解更为深刻、思维更为周密。而且可以让我们的表达更为准确、流畅。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理论的提高,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用课题研究来推动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将实践经验转化为认识的做法,非常值得一线青年教师采用。我校特别成立了学术研究会,引导青年教师如何建立课题,并进行课题研究。
  写教育叙事也是让青年教师成为课程研究者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我校鼓励青年教师把关注的视线锁定于身边的教育实践,把所见、所思、所感付诸笔端。
  
  练——成长的奠基石
  
  公开课是每一位教师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更是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一次机会。为了上好一次公开课,教师不知花费多少心血精心备课、反复修改。急于想展现自己的个性,所以有时难免表现出浮躁,把一堂课的目标定得太高。要知道,教师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长期的实践和不懈的探索才能最终形成。因此,青年教师必须要静下心来,虚心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吸收其合理的、能为自己所用的东西。
  课堂是教师的舞台,舞台技术的娴熟在于苦练。因此,我校开展了以“一课四练”为特色的校本教研活动。由组长牵头讨论确定研究主题,以年级为小组进行集体磨课,确定第一任上课教师进行“一练”教学。“一练”后在集体评析的基础上再进行修改,并确定第二练的执教者,继续进行三练、四练。这样的磨课方式,有利于更好、更快地让青年教师在互帮互助中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如果听、说、读、写、练是明线,那么青年教师的成长还有一条“暗线”贯穿其间,那便是“思”。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升,要靠不断地反思,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为了督促教学反思的写作,我们把对教学反思写作的检查作为常规教学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最后,青年教师始终要保持着对教育的一份激情,因为激情是专业成长的催化剂。激情可以是平和宁静的,也可以是奔腾豪放的。激情不是情绪,而是热爱;激情不是激动,而是对教育的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