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状元”离“高考状元”究竟会有多远?
“中考状元”离“高考状元”究竟会有多远?
不是中考状元的高考状元
程忱(2006年合肥市高考理科最高分):我的高考总分为692分,是合肥市理科第一。高考前我三模的成绩虽然都是班级前三,但却并没有考过第一。所以说,高考状元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如果说偶然中有必然的话,我觉得高考能考得好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我的父母从来没有过高地要求我,给了我一个自由的空间,再加上他们在学习上也会给予我一定的帮助,为我营造了一个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心态帮我出色发挥;另一方面就是一中的竞争确实很激烈,最后一年抓得很紧。高中跟初中的学习不同,不是最后一年就能冲上去的,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不是当年的中考状元。我初中是在科大附中读的,虽然那时的成绩排在班级前五名左右,但是刚考入一中时,在学校也只能排100多名。所以,我从高一开始时就好好学习,成绩一直较稳定。我身边也确实有一些同学,高中入学成绩很好,但是因为没有很好地把握高中的学习规律,高一或高二的时候贪玩了一点,以致最后高考的成绩不是很好。所以说中考成绩并不能决定三年后的高考成绩,过多的荣誉和压力会让人迷失自我,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同样,高考状元有实力,也有很大偶然性,不必如此抄作,成功与否还得看他以后的努力。
曾是中考状元的高考状元
2005年合肥市理科第一名李成的母亲:我孩子是2005年合肥市高考理科第一名,高中三年也一直是班级第一,初中升学考试时的文化课也是合肥市第一(不包含体育成绩),成绩一直很稳定。但是,中考跟高考的确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中考更侧重基础知识的扎实性;高考除了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开扩视野,加强素质教育。其实以总体上说,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本质都是一样的,都不要死读书,上课都要很认真地听讲,这些无论是对成为中考或高考状元都是非常重要的。状元的产生是很值得高兴的,这种心情也可以被理解。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冷静地看待状元,社会上也应该冷静地看待。另外,作为中考状元本身也更应该冷静地看待自己。初中学习好,自信是值得鼓励的。但是到了高中阶段,学习内容、难度和方法都跟初中的学习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即使初中阶段获得了很好的成绩,上高中以后也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要继续努力,切不可沾沾自喜。除了掌握知识更要注意获取知识能力地培养,只有持续地进步才可能成为高考状元。
中考状元≠高考状元≠人生成功
夏金超(合肥一中副校长、团委书记)一般来说中考状元跟高考状元没有必然地联系。事实上,中考状元很少能在三年后成为高考状元,即使成为了也有很大地偶然性。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我们从整体上来看,影响高考状元的产生有两个因素:其中一个必然因素就是状元的平时成绩一定很好;但是究竟最后谁会是状元这又跟试题是否与自己的风格对路,心理素质是否良好,考试时的发挥如何这些个偶然的因素也在里面。其次中考以后到高考其中还有三年的时间,学生本身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不能说中考对高考有很大地影响。其实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我们应该冷静地对待状元。因为状元并不是我们教育的目标,教育的整体目标是施行素质教育,状元只是推动教学的一个因素,是教学过程中的亮点。现在社会上也不应该把状元炒得太热,应该多注意保持中考状元的积极性。
- 家长有必要“陪伴”孩子全程学习吗
- “全面培优”未必“全面发展”
- 说话是智力发展最重要部分
- 提高母亲素质,进行良好亲子沟通
- 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
- 家教成功的奥秘 尊重孩子的个性
- 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原因
- 家庭教育不需要唠叨
- 过度呵护成孩子最大烦恼的相关知识
- 家庭教育是需要条件的
- 怎样教育您的孩子正确上网
- 关于儿童求助的种种信号的相关知识
- 关于父母经常吵架比离婚更容易伤害孩子的知识
- 正确衡量孩子潜质的相关知识
- 幼儿园剪贴画:拉二胡的爷爷
- 我爱爬山虎的叶子
- 补钙,你家宝宝需要么
- 居安思危
- 利用社会资源进行环保教育的研究
- 中班活动《火箭升空》说课
- 小班音乐教案《小青蛙和笨笨蛇》
- 清新唯美森系名字373个
- 最霸气的自恋网名大全男女通用395个
- “曲状元”马致远
- “月子病”都有哪些症状?怎样恢复?
- 高考状元的故事 让梦想在爱中飞翔
- 2007高考满分作文:新“少年中国说” (2007 山西)
- 回信介绍我国高考英语试卷(NMET)中的“短文改错”题型的情况
- 回信介绍我国高考英语试卷(NMET)中的“短文改错”题型的情况
- “性”究竟包含多少东西?
- “搞笑小子”童星郝劭文在台考上公立高中想再考
- 小练笔: “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沉默中,桑娜会想些什么呢?联系课文内容,写一写桑娜的心理活动。
- 中班数学活动——“形状的稳定性”
- 多元智能:每个孩子的“聪明”都不同
- 人工授精:“试管婴儿”的成功率有多大?
- 妈妈育儿相关:有多少宝宝“照书养”?
- 为什么准妈妈孕期会“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