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需要条件的

家庭教育是需要条件的

家庭教育是需要条件的

  在家接受教育的孩子,如何解决同伴交往问题?一个孩子在儿童、少年时代,缺少同伴交往,等于生命中缺少钙。
  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一定不是在暖箱中,而是在真实生活中。用一句话来说,酸甜苦辣都是营养。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
  □采访/本报记者 师欣
  
  一切教育总的原则是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教育应该适合不同的儿童,而不是统一模式让儿童去适应。
  我们现有教育主流还是公办教育,次主流是私立教育,第三类模式———家庭教育还会长期处于边缘化,只有极少数的人才会作出这样的选择。
  因为选择家庭教育是需要条件的。首先是个别父母对教育的理解和觉醒,认为学校教育不适合孩子,或对孩子有伤害。同时,物质条件也很重要,这些家庭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也就是说,目前选择家庭教育的,还是既富裕,又有教育意识的家庭。
  
  如何解决同伴交往?

  结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利弊来看,一方面,学校教育是工业时代产物,其批量化生产的特点,确实存在很多无奈和缺陷。如考试制度、对成绩张扬等等,有些孩子不能适应。我们现有条件是穷国办大教育,投入不够,必然影响教师群体的素质。针对学校教育模式化和孩子的千差万别之间的矛盾,家庭教育方式有其合理的一面。
  另一方面,我认为也不要夸大现有教育的苦难。学校教育固然有僵化、刻板的毛病,但是也要看到学校教育恰恰给予孩子们学会面对困难、处理问题的锻炼机会。
  而家庭教育这种方式也有一个特别大的问题。必须认识到孩子到学校接受教育,不仅仅是接受知识的教育,还有一个社会化的教育。儿童长大,是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社会化过程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离不开同伴交往。再优秀的成年人,都无法替代同龄伙伴的作用。在家接受教育的孩子,如何解决同伴交往问题?
  有的人可能会说互联网发达,家庭教育并不会造成交往障碍。这个理由并不成立。互联网再发达,也代替不了同伴面对面的交流。尤其儿童教育是形象、直观的,不能通过机器代替。儿童在学校里,要和同伴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我采访过社会学大师费孝通,他就说,儿童懂道理,不是听会的,是看会的。看伙伴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做。
  学校里组织少先队、选举班干部、合作参与各种活动等等,这在小学、初中阶段,极为重要。我认为,郑渊洁教育孩子的缺陷之一,就是他的儿子社会适应不足,这是很难避免的缺陷。
  社会学有一个重要理论就是群体社会化理论,儿童进入青春期以后(10-20岁)有个特点———年龄越大,同伴影响力越大,甚至超过父母或者成年人的影响。对初中学生来说,举个例子,父母给孩子买件衣服,说真漂亮,同学则说真俗,多数孩子会更在意同伴意见。任何孩子都希望在群体中获得认同。这种渴望、体验,是和成年人交往完全不同的。这是“类”、“群”的体验。
  一个孩子在儿童、少年时代,缺少同伴交往,我认为这是终身无法弥补的遗憾。缺少这个,等于生命中缺少钙。
  由此看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两大冲突。第一个是家庭教育难以承担9年义务教育的全面性,容易顾此失彼,比较单一,片面化。第二个则是学校教育的群体性和家庭教育个人化的冲突。
  冲突结果有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童稚化,孩子老长不大,因为被关照太多;另一个方向就是成人化,跟同龄人没有共同语言,也就是没有童年的儿童。童年时代是不可跨越的生命季节,就像四季能没有春天吗?
  
  酸甜苦辣都是营养

  我也曾经动过家庭教育的念头,只是一闪而过,就放弃了。
  其实在同样的学校教育背景下,孩子的发展差异也很大,这就说明辅佐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背景很重要。如果家庭教育是宽松式的,孩子还可能保留童年。譬如我的女儿,她就比较满意。我认为全部儿童教育的使命可以概括为8个字:发现儿童,解放儿童。
  我不逼迫孩子上名校,考高分。从小学到大学,所有志愿都是女儿自己选择,我只是提出建议。我非常重视孩子的交往问题,在我看来,没有朋友的孩子,比考试不及格还严重。我培养的是孩子健康的行为,热爱生活的情感。
  在实践中,确实也发生了很多跟学校教育的冲突。但是我和郑渊洁教育的不同就在这里,我知道孩子在学校里可能会受罪,但是我认为这是他应该有的经历,这样他才能和同龄人共命运,理解社会,理解同代人。
  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一定不是在暖箱中,而是在真实生活中。用一句话来说,酸甜苦辣都是营养。同时,通过家庭教育平衡器,做一些调节。学校管得很严时,家里就要宽松些,多一份理解,宽容,多一些机会,信任。千万别让孩子成为风箱老鼠,两头受气。
  
  家庭教育是风险很大的方式

  现在选择家庭教育也有着不同原因。有的是父母对孩子要求比较高,本身也具备一定条件。有的则属于无奈,我知道有些被学校排斥的孩子,老师不喜欢,只能退学在家,画画。再有就是培养某种技能,就像丁俊晖,不过这样的例子太极端,也太具偶然性,这样教育往往带有孤注一掷的心态。
  在这种情况下,家庭教育可能引发社会问题,我认为最核心的就是儿童权利保障问题。中国现已签署了联合国的《儿童权利公约》,它包括儿童的四项基本权利———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如果孩子在家庭接受教育,相对于学校教育,保障系统会比较脆弱,只有父母。这就有可能出现不能保障儿童权益的问题,如教育质量不能保障,可能出现教育片面性等。这是风险很大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