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不需要唠叨

家庭教育不需要唠叨

家庭教育不需要唠叨

  如果问中国的孩子,他们在生活中最烦的是什么,可能最普遍的回答就是“烦我爸妈唠叨”了。天津某心理中心对千余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有90%以上的母亲被孩子指责为唠叨。
  唠叨,是许多家庭在教育孩子时经常使用的方法,但是用这种方法教育孩子往往起不了多少效果,而且还会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

  1)打击孩子自信

  有些父母习惯于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他们以为对孩子说的越多,自己尽到的责任越大。于是,他们便将孩子做过的一些不太光彩的事经常拿出来唠叨一番,想借此来不断地鞭策孩子进步。殊不知,孩子天天生活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他的自信心是很容易受到打击的,经常被大人唠叨不休地数落,孩子会感到很难堪,会觉得自己常常出错,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许多事情自己都没有能力去做好。有位母亲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说:“这孩子脑子笨,自我约束能力差,不善于与别人相处。”结果她的孩子在学校里不仅学习成绩不好,而且上课还经常开小差,同学关系也较差。

  2)引发亲子矛盾

  一个人最基本的需要和愿望就是能够被别人接受,谁也不愿意被别人唠叨不停,成人是这样,孩子就更加如此了。唠叨是一种反复的、单调的刺激,是对孩子精神上的疲劳轰炸,对孩子进行没完没了的重复性的批评只会使孩子感到厌烦,只会挑起孩子的敌意,只会使气氛紧张起来,只会使矛盾更加激化。面对家长没完没了的唠叨,一些脾气温顺的孩子采取了心不在焉的对策,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而另一些个性较强的孩子就会将不满情绪流露于言行之中,如果家长这时控制不住自己,亲子之间的战争就在所难免。

  3)干扰孩子学习考试

  父母的唠叨也会干扰孩子的学习,使他们不能安心地读书和考试。一些家长喜欢在孩子做功课时对孩子唠唠叨叨:今天有多少功课要做?语文作业是什么?数学作业是什么?把字写工整了!把头抬高点!现在做完几样了?抄错题了没有?抓紧时间,不要磨蹭!如此这般,孩子的注意力当然就无法集中了。一些家长喜欢在孩子临考试之前对孩子唠唠叨叨:功课复习好了没有?要抓紧时间不能放松自己,不要贪玩!这次考试就看你的了!考不上好初中你就废了!考试时一定要全神贯注不能随便丢分!你一定要考上一个大学为我们争口气!其实,孩子对这些问题心里基本都有数,家长这么一唠叨,可能会将他的应考好心情给破坏掉了,而且说的越多孩子越烦躁,说的越多孩子越紧张。

  4)使孩子产生逆反

  任何一个人都不喜欢一个爱唠叨的人在自己身边,上了学的孩子已经萌发了摆脱成人束缚的意识,最讨厌的就是父母的唠叨,这时如果家长天天依然还是老一套的说教,孩子便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你说向东他会偏偏向西。因此,家长如果想让孩子做什么事,只需把你的要求和其中的要点给孩子讲清楚就可以了,当孩子没有做好的时候可以提醒他一下,有分量的话讲一二遍就行,千万不要唠叨没完。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家长也不能喋喋不休地数落孩子,反反复复地教训孩子,只要孩子能够认错并愿意改正就可以了,要知道,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孩子就是在不断地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5)使教育效果低下

  对孩子进行重复的唠叨说教,实际上是在不断地给孩子以相同的刺激,而当这种刺激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孩子在身体里便会自然地对这些刺激产生免疫力,从而使它们对自己只有较小的影响甚至是没有影响,这是人的正常生理心理反应。因此,在家长不停的唠叨声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心理惰性和行为惰性,一件事情你不叫上十次八次,孩子压根就不会去做,于是家长就只好再唠叨不休,形成了一种教育效果低下的恶性循环。

  6)引发严重后果

  唠叨是一种不受欢迎的批评方式,唠叨不但不能达到目的,还会给孩子带来伤害,甚至引发一些严重的后果。有的孩子长期听到家长唠叨之后,为了找个地方清静清静,于是就开始夜不归宿或者干脆离家出走;有的孩子则因为忍受不了家长的唠叨而想自残或自杀,《今晚报》曾经报道一名13岁的女孩因无法忍受妈妈的唠叨,竟然买了100片安定,她对母亲说:“妈妈,我是你的累赘,我已经忍受不了你的唠叨。你要疯了,我也要疯了,咱们俩都解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