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孩子“偷窃”行为的原因
时间:2008-12-10 05:19:48
导致孩子“偷窃”行为的原因
无意成习惯导致“偷窃”:父母在家乱放钱财,子女当父母不在家的时候,由于急需买某个学习用品或要缴老师规定的活动费用,在未征得家长同意的情况下拿了钱,结果父母没有发觉,孩子也忘记告诉父母,久而久之,从开始无不良动机发展到外面乱花。
表现自己导致“偷窃”:孩子错误地理解勇敢行为,认为敢于在别人不知道的时候把东西拿到手是“英雄”行为,可以在同伴面前显示自己的“聪明”,把偷拿的东西,与同伴共享,表达自己是有“义气”的人。这种偷窃是始于道德观认识上的错误而产生的。
泄私愤导致“偷窃”:两个学生因故吵架斗嘴,老师不公正地只批评一个学生,这个学生愤愤不平,就偷偷拿走了那位同学的钢笔。他的本意不是偷窃,只是为了报复。但最终觉得钢笔很好使,就留了下来。并觉得心安理得。
拾物不还发展为“偷窃”:有些孩子由于从小受到的引导不够,偶尔拾到了物品钱财,不是交还给老师、家长,而是自己用了,并逐步发展为去偷拿同学的小东西。也有时,别的同学的东西放在他身边忘记拿了,被他无意中拿回家,也不还给别人。甚至还有的小孩为了出别人的“洋相”,开玩笑拿走同伴的东西,由于东西适用而留下了,慢慢养成坏习惯。
儿童是非善恶的标准与社会成人有很大不同。“偷窃”行为的初始动机并非一定是不道德的,起码孩子本人没意识到是不道德。所以,家长要帮助他们改掉这种习气,必须从研究形形色色的“偷窃”动机着手。
推荐文章
- 网络成瘾的信号及其干预
- 独生子女有弱点要防患于未然
- 正确处理父母与子女的冲突的方法
- 中高考父母心急更易帮倒忙
- 关于实施成功家教的相关经验
- 最易染网瘾的5类孩子
- 让孩子健康成长的成功家教
- 玩、睡觉、自主阅读是孩子权利
- 对家教不利的精神垃圾
- 做父母的3个悲哀
- 少子时代如何让儿童更幸福第三篇
- 少子时代如何让儿童更幸福第四篇
- 成功教育从习惯培养开始
- 学习习惯高于考试分数
- 英语课文 DoesLinglinglikemeat?》教学设计与反思
- 小动物学数学:松鼠救命
- 10.1国庆节手抄报
- 日专家指出中国妈妈的养儿误区
- 肥皂脏了怎么洗干净?
- 小白兔_小学生作文:二年级
- 小班语言教案《小老鼠运鸡蛋》反思
- 女装店个性朋友圈文案35句
- 内涵邪恶情侣游戏名字438个
- 8.你能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个面上找到互相垂直的线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