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孩子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孩子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在生活中,常可见到一些3至5岁的儿童暴怒之下产生打人骂人的现象,我们称为攻击性行为。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内抑制功能差
  幼儿时期,大脑仍以兴奋为主,所以儿童显得易喧闹和冲动。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时,有一种急不可待的冲动。本世纪30年代,西方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攻击性行为与受挫折有关。例如:5岁的小刚要与同伴在街心花园玩,但父亲不许小刚离开家,于是小刚很生气。如果过去小刚曾因对父亲不礼貌而受到过责打的话,则在前后联想之下,小刚产生了另一种转移性的攻击性行为,如撕父亲所看的报纸、拆坏自己的玩具、用脚踢家具等。

  2.玩具的作用
  一些父母投孩子所好,给男孩买手枪、大刀、宝剑等玩具。许多孩子便在游戏中经常用这些“武器”对着同伴比划。还有的父母给孩子买拳击袋或拳击手套,目的在于当孩子发火时,用拳击的方式发泄,岂不知这只会增加孩子更多的进攻性行为。

  3.模仿
  幼儿如在生活中常看到成人、同伴的攻击性行为,也会不知不觉仿效。一般来说,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大多是直接向同伴而不是成人,而遭受攻击的那个孩子的反应却又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对方也“以牙还牙”,则发起进攻的孩子以后就不太敢再侵犯对方:反之,如果对方哭了,退缩了,则发起进攻的孩子以“胜利者”自居,以后对这个孩子可再度侵犯或欺侮。

  4.看电视和录像中的暴力片而习得
  不少幼儿每天花很多时间看电视或录像,电视起了“保姆”的作用。而父母见孩子一看电视便一动不动,目不转睛,也乐意给孩子看。许多成人的武打片、一些儿童节目中都含有不少进攻性的镜头,往往给孩子产生一种极端的想法,似乎只有采取强有力地进攻,才能打败对手。

  孩子一旦有了攻击性行为,许多父母常常用体罚的方式对待,但这不仅无济于事,反倒增加了孩子的进攻性。因为体罚本身就等于在告诉孩子:“进攻性行为能强迫别人做你想要他做的事。”

  对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采用轻度的惩罚是有效的。例如暂时隔离孩子。对幼儿来说,最大的愉悦莫过于成人对他的关注。所以,不理睬孩子,是一种特别敏感的惩罚。

  显然,强化与攻击性行为适得其反的良好行为是有益的,如表扬或奖励幼儿的分享、相互合作、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平时多与孩子讨论生活中所见所闻的攻击性行为的弊端,告诫孩子分辨是非曲直及冲动行为的后果,并在教育中示范幼儿良好的行为举止,使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及时得以矫治。



(责任编辑:暖暖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