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何常常出现攻击行为的相关知识
时间:2008-12-10 05:20:22
孩子为何常常出现攻击行为的相关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从小攻击性强的孩子,长大后往往容易犯罪。因此,孩子3岁以后若还经常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家长切不可掉以轻心。
常见原因:
1、孩子辨别是非能力差是形成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之一。另据调查表明,电视上的暴力行为节目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也有很大影响。
2、不愉快情绪的自然发泄,如过度兴奋,或一件事总是做不好,成人却要他做不愿做的事。
3、有的父母脾气不好,对孩子不讲究教育方法。孩子做错事,不分青红皂白打一顿。孩子挨打后,易产生抵触情绪。这种情绪一旦“转稼”到别人身上,就易找别人“出气”,逐渐形成攻击行为。
对于孩子的攻击行为,仅仅说不该做什么,或无视、袒护、轻描淡写批评了事都是不够的,应积极通过以下途径帮助孩子克服:
1、创造一个不利于攻击行为产生的环境。与成人相比,孩子的行为更易受环境的影响。实践证明,在一个有多种多样玩具、充裕的玩耍时间及良好气氛控制的环境中,孩子的攻击行为会大大减少。因此,应提供足够的空间、书和娱乐器具等供孩子选择,尽可能避免刀枪玩具、有攻击色彩的词语和攻击性行为的刺激。
2、教会孩子如何渲泄情感。烦恼、挫折、愤怒这些易于引起攻击性行为的情感,对于自控力弱的孩子来说,是点燃攻击性行为的导火线。因此要教给孩子渲泄烦恼、愤怒的方法,尽可能将攻击性活动减少到最低限度。不妨引导孩子向大人倾诉内心情感;引导其将某些情感迁怒于那些毫无生命价值的“替罪羊”;引导孩子在适当的场合与时间大哭大叫一番;通过活动转移孩子当时不愉快、压抑的情感。
3、采用不同方法,提高孩子自控能力。首先使孩子对攻击行为产生的不良后果感到忧虑不安。其次,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同情心,使其设身处地体会受害者的苦痛,抑制自己不再进一步攻击。
4、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家长不应因自己不顺心而在孩子面前毫无顾忌地谩骂或攻击他人,注意自身修养;对孩子教育要求要一致,既不打骂也不溺爱孩子;夫妻间避免争吵,言行一致,树立良好的榜样。
推荐文章
- 家长有必要“陪伴”孩子全程学习吗
- 从“问题孩子”到阳光少年
- 教育孩子没有神秘配方――略说教育的出发点
- 孩子的自信心怎么培养
- 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好办法
- 关于中小学生使用手机当谨慎的文章
- 容易让孩子走上歧途四种类型家庭的方法
- 中国父母常犯的错误和相关办法
- 家庭教育不需要唠叨
- 奥斯本的成功对家教的启示
- 关于孩子性格不同教育方法有别的知识
- 家长应当如何与孩子沟通的相关知识
- 少子时代如何让儿童更幸福第四篇
- 关于少年儿童科技人才的培养的知识
- 活动名称:数字――我们的好朋友(中班)
-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怀孕了
- 怎样建立一个快乐的家
- 为什么蚊子叮过的地方又痒又肿?
- 龟免赛跑新编_小学生作文:四年级
- 电灯和蜡烛的故事_小学生作文:三年级
- 服装网店推广方案36句
- 混凝土公司搅拌站朋友圈文案37句
- 《千金魔女日记》第一章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