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十一册《鸟的天堂》教学案例:巧借“逼近”促进“生成”
时间:2008-11-26 09:39:42
人教版第十一册《鸟的天堂》教学案例:巧借“逼近”促进“生成”
人教版第十一册《鸟的天堂》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领悟到了“鸟的天堂”确实是鸟的天堂。学完课文,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我觉得“逼近”一词用在这儿不太恰当。
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我们平时讲距离越来越近时,习惯用“靠近”和“接近”,用“逼近”显得不合常理。
生:只有当人们遇到压力时,才用“逼近”。作者是坐小船去“鸟的天堂”,根本谈不上“逼近”。
生:“逼近”有时还含有紧迫、速度快的意思。但作者在文中说“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丝毫没有快的意思。
师:是啊,小船走得并不快,作者的心情也很放松,可文中竟然用“逼近”而不用“靠近”和“接近”,看来,值得推敲。
生:我有不同意见。我觉得“逼近”用得非常准确。因为,河面变窄了,而榕树正是茂盛时期,枝干多而密,显得非常高大。相对于小船中的人来说,大榕树有一种气势逼人的感觉。
可以说,大榕树在“逼近”我们,我们也在“逼近”大榕树。
师:讲得很精彩!能联系上下文来思考,表明你已掌握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读书方法。
生:我们以前读过《小站》,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迎面是逼人而来的山崖和巨石。”现在细想一下,山崖和巨石高大,可以说成是“逼人而来”;同样,高大而充满生机的榕树,离“我们”越来越近,不也可以说成“迎面是逼人而来的大榕树”吗?
生:从前面对环境的描写可以看出,巴金爷爷游玩时的心情很好,虽然小船离大榕树还比较远,但内心却有了“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逼近”反映了作者想赶快见到鸟的天堂的迫切心情。
师:你能抓住这个词语,深入细心体会作者的心情,言之有理。
生:(先前质疑的同学)刚才听了几个同学的发言,我终于知道,如果把“逼近”换成“靠近”和“接近”,那就太平淡了。因为这样不能突出榕树之大和作者心情的急切。
师:从“逼近”一词能感悟出榕树的高大,感悟到作者的心情,可见,只要在阅读时多问多思,一定会从语言文字中发现更多的精彩!
【反思】
笔者以为,所谓“生成”,就是利用现有课程资源,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本案例中,教者能巧借“逼近”,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享受到了探索新知的乐趣。其巧妙之处表现在:一是“生成”源于学生大胆的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能主动创设质疑情境,为学生提供与文本对话的机会。激发学生敢于质疑的意识,诱发了思维的积极性;二是“生成”源于学生独特的感受,通过积极的个性化阅读和思维,学生领悟到作者运用“逼近”,是榕树形态再现的需要,更是作者表露内心世界的需要;三是“生成”源于教师对学生个性化阅读的鼓励和积极引导,教者能抓住矛盾点,拓展思维空间,所以学生情绪高涨,精彩“生成”不断,课堂成了学生体验成功的乐园。
推荐文章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艺术例谈
- 语文课文 三顾茅庐反思 咬定“语文”不放松
- 教在《掌声》的三个空白处
- 向命运挑战教学反思谈
- 乌鸦喝水课后反思 抓住一点牵动全文
- 厦门小学语文《雪孩子》教学案例
- 小学教学案例:《汉语拼音j、q、x》教学案例
- 口语交际课《未来的桥》反思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风娃娃》教学案例: 反问求解 读中感悟
- 小学教学反思:由“未”与“末”引出的
- 如何教小孩识字:化静为动巧妙解词
- 小学教师必看:《蟋蟀的住宅》教学导语设计
- 《生命的掌声》教学案例与分析
- 教师教育反思:浅谈语文教学改革
- 破解育儿焦虑 专家建言轻松育儿之道
- 大班语言教案:《树妈妈的信》
- 利用幼儿园自然物质环境,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
- 夺冠的经典名句227句
- 中班语言教案《大卫,不可以》反思
- 你好,夏天(中班综合活动教案)反思
- 韩文网名仙气 韩语昵称女生简短好听273个
- 《九宫主母》攻略
相关文章
- 人教版第一册《比尾巴》教学案例:“比”出来的精彩
- 让学生构建“自己的数学”—《小数的性质》教学案例
- “趣”满课堂――《我的影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调查“生活垃圾”》 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
- 小班教案《生成活动“走进春天”》反思
- 关于从“天圆地方”说起的教案 教学设计—大象版五年级上册
-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 例谈《分解质因数》教学中的学生“再创造”
- 《“私塾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可怜”的小女孩――《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习作灵感缘于生活体验――记苏教版小语第十一册第三单元习作《苹果家族》的教学过程
- 大班数学教案《以“一”代“十”》
- 幼教案例欣赏 一辆“长瘤子”的汽车——美术写生创作教学案例
- 中班数学教案《学习“6的组成”》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