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一册《比尾巴》教学案例:“比”出来的精彩
时间:2008-11-26 09:40:46
人教版第一册《比尾巴》教学案例:“比”出来的精彩
人教版第一册《比尾巴》课堂 教学片断。
师:谁能根据课文中的句子 来编一句儿歌呢?比如说:“谁的 尾巴粗?老虎的尾巴粗。”也可以 把你在幼儿园学到的背一背。
(生略微思考后,一双双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
生1:谁的尾巴粗?谁的尾巴 细?谁的尾巴最好看?老虎的尾 巴粗,老鼠的尾巴细,金鱼的尾巴 最好看。
生2:谁的尾巴软?谁的尾巴硬?准的尾巴长钩子?猫的尾巴软,恐龙的尾巴硬,蝎子的尾巴长钩子。(教师不时点头赞许)
生3:谁的脖子长?谁的脖子短?……
(他还没有说完,学生哄堂大笑,纷纷说:“比尾巴成了比脖子了!”)
师:(愣了愣)大家不要笑,请让他说完。
生3:谁的脖子长?谁的脖子短?谁的脖子最好看?长颈鹿的脖子长,猪的脖子短,丹顶鹤的脖子最好看。
师:(竖起大拇指)你说得真好,不光尾巴可以比,脖子、眼睛、耳朵等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可以比,谁还能再来比一比?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热烈讨论起来。)
生1:谁的耳朵尖?谁的耳朵圆?谁的耳朵像扇子?猫咪的耳朵尖,熊猫的耳朵圆,大象的耳朵像扇子。
生2:谁的嘴巴长?谁的嘴巴短?谁的嘴巴长钩子?啄木鸟的嘴巴长,小鸡的嘴巴短,老鹰的嘴巴长钩子……
[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学过程既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理解。”这位老师巧妙地捕捉、利用了“比脖子”这一临时生成的课堂资源,使学生不再局限于“比尾巴”,拓宽了思维的空间,激发了创造的热情。在这堂课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控制者,而是课堂资源的重组者,动态生成的推进者,从而有效推动了课堂教学向纵深发展。
推荐文章
- 白鹭教例二则
- 课文从现在开始反思 莫让潮流迷糊了双眼
- 另类识字:《汉语拼音 认识汉字》教学案例
- 厦门小学语文《雪孩子》教学案例
- 小学教学案例:《汉语拼音j、q、x》教学案例
- 由“晨出暮归”所引发的教学案例
- 如何教小孩识字:化静为动巧妙解词
- 小学教学案例启示:多给学生一次机会
- 小学教师必看:《蟋蟀的住宅》教学导语设计
- 扬起“探究”的风帆
- 语文教学反思:还需要营造一个“静静思考”的场
- 小学优秀 教育案例:细微之中见“合作”,互动合作中显“真情”
- 小学教育案例:对生成性教育现象的审视与反思
- 教师教育反思:浅谈语文教学改革
- 电话销售工作计划
- 我的妈妈
- 空调的自述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水浒传] 第九十三回 李逵梦闹天池 宋江兵分两路
- 情书胶囊999短句221句
- 简短的闺蜜走心句子236句
- 个性游戏名字大全251个
- 有创意的小吃店名字大全396个
- 有创意的网络公司名称608个
相关文章
- 人教版第十一册《鸟的天堂》教学案例:巧借“逼近”促进“生成”
-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 小学教师:《比尾巴》教学案例
- 《第六课我是怎样长大的》教学设计—未来版三年级品德下册教案
- 一年级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二册第八单元统计《组织比赛》教学设计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风娃娃》教学案例: 反问求解 读中感悟
- 大班数学教案《比一比、赛一赛,看谁会“耍赖”》反思
- 关于地球“变脸”带来的教案 教学设计—大象版五年级上册
- 关于比较水的多少的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下
- 关于我们来造“环形山”的教案 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 如何把简单的内容上出“数学味”? 苏教版五上《找规律》教学评析
- 让学生构建“自己的数学”—《小数的性质》教学案例
- 《菜园里》教学案例:预约美丽 生成精彩
- 小学语文第一册《小小的船》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