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4 【教学目标】 1.熟练应用合并(同类项)及移项,解"ax+bx=c"及"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2.进一步感受如何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并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3.初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文化. 〖练习〗P85.习题9 〖探索1〗 (1)有一列数
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2.学会合并(同类项)及移项,会解"ax+bx=c"及"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3.初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文化; 4.理解解方程的目标,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6 【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学习如何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并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3.通过具体的例子感受一些常用的相等关系式. 【对话探索设计】 〖探索1〗 (1)某校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去年购买的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的
从算式到方程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2.通过“列算式”和“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方程是应用广泛的数学工具; 3.初步学会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渗透建立方程模型的思想;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树立多种方法
一元一次方程 本课安排在第1章“有理数”之后,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数与代数”领域。 方程有悠久的历史,它随着实践需要而产生,被广泛应用。从数学科学本身看,方程是代数学的核心内容,正是对于它的研究推动了整个代数学的发展。从代数中关于方程的分类看,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代数方程,也
有理数的乘法3 【教学目标】 1.熟练有理数乘法法则; 2.探索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对话探索设计】 〖探索1〗 你知道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吗?你会用字母表示它们吗?在有理数范围内,它们仍然成立吗? 〖阅读理解〗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见P40) 〖探索2〗 下列计算若按顺序依次相乘怎
有理数的乘法2 1.巩固有理数乘法法则; 2.探索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的确定方法. 【对话探索设计】 〖探索1〗 1.下列各式的积为什么是负的? (1)-2×3×4×5×6; (2)2×(-3)×4×(-5)×6×7×8×9×(-10). 2.下列各式的积为什么是正的? (1)(-2)×(-3)×4×5×6×7; (2)-2×3×4×
有理数的加法1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实际意义; 2.会作简单的加法计算; 3.感受到原来用减法算的问题现在也可以用加法算. 【对话探索设计】 〖探索1〗 (1)某仓库第一天运进300吨化肥,第二天又运进200吨化肥,两天一共运进多少吨? (2)某仓库第一天运进300吨化肥,第二天运出200吨化肥
《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设计 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设计 湖北省襄樊市宜城龙头二中 尹波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不等式及一元一次不等式概念。 2.理解不等式的解、解集,能正确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数学思考 通过类比等式的对应知识,探索不等式的概念和解,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初步掌
《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开课 《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开课 《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开课教案 北京市第五中学 曹自由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及外角和定理,并能应用.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把多边形内角和问题转化为三角形内角和问题的过程,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应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 4.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一、 教材分析: 几何学习最重要的目标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所生活的三维世界,发展空间观念。新教材在重新审视几何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传统的几何内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将"对图形的初步认识"安排在几何学习的第一章,让其成为平面几何的入门知识。以日常生活中随处
代数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了解字母表示数是数学的一大进步; 2.了解代数式的概念,使学生能说出一个代数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 3.通过对用字母表示数的讲解,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4.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刻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建议 1. 知识结
列代数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了解代数式概念的基础上,能把简单的与数量有关的词语用代数式表示出来。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3. 通过运用多媒体手段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建议 1.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列代数式。 难点:弄清楚语句中各
代数式的值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代数式的值的概念,能用具体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求出代数式的值; 2.培养学生准确地运算能力,并适当地渗透特殊与一般的辨证关系的思想。 教学建议 1.重点和难点:正确地求出代数式的值。 2.理解代数式的值: (1)一个代数式的值是由代数式中字母的取值而决定的.所以代
公式 教学目标 1.了解公式的意义,使学生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概括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公式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例子了解公式、应用公式.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抽象为具
复数的加法与减法 (1)掌握复数加法与减法运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加、减法运算; (2)理解并掌握复数加法与减法的几何意义,会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能初步运用复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4)通过学习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5)通过本
简易方程 教学目标 1.会解简易方程,并能用简易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通过代数法解简易方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3.通过解决问题的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 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简易方程的解法;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地列
正数与负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给定的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 会初步应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理数的意义,并能将给出的有理数进行分类; 4.培养学生逐步树立分类讨论的思想; 5.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教学建议 一、重
分式方程 分式方程 分式方程 数学教研课教案 执 教:周德毅 时 间:四周星期二 课 题:分式方程(三) 教学目标: 1、会解有关工作问题的应用题.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剖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列分式方程解决工作问题. 教学难点: 在复杂的
线段、射线、直线 教学目标: 1、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等简单图形(知识目标) 2、 会说出线段、射线、直线的特征;会用字母表示线段、射线、直线(能力目标) 3、 通过操作活动,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等事实,积累操作活动的经验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
有理数的加法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能运用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或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运用加法的运算性质简化加法运算. 3.知道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使加法计算简便合理. 【主体知识归纳】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
相反数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相反数的概念。 2给一个数,能求出它的相反数。 3根据a的相反数是-a,能把多重符号化成单一符号。 二、教学过程 师:请同学们画一条数轴,在数轴上找出表示+6和-6的点,看一看表示这两个数的点有什么特点,这两个数本身有什么特点。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生:人人动用手画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有关工程问题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有关应用题。 2、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引入: 1、在小学里我们学过有关工程问题的应用题,这类应用题中一般有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这三个量。这三个量的关系是: (1)____
数怎么不够用了 一、课题 §2.1数怎么不够用了(2)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并能将给出的有理数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树立分类讨论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难点 有理数包括哪些数. 有理数的分类及其分类的标准.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五、教学方法
等腰三角形 9.3章等腰三角形教案 (一)、温故知新,激发情趣: 1、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什么样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2、指出等腰三角形的腰、底边、顶角、底角。 (首先教师提问了解前置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动脑思考、口答。) (二) 、构设悬念,创设情境: 3、一般三角形有哪些特征? (三条边、三个内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