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家庭教育 成功家教中的父爱
时间:2008-12-10 05:24:01
父亲的家庭教育 成功家教中的父爱
一、善于对孩子表达爱心的人
许多孩子都“希望爸爸能对我说或向我表明他真的爱我。”事实上,不少孩子甚至成年子女都希望父亲能把对自己的爱表达出来。
因为,爱的表达能赋予信心和勇气。一位动力专家是从儿子说的话里体验到这一点的。一天,他给4岁的儿子买回一辆三轮脚踏车,安装时一个讨厌的螺栓怎么也套不进螺母,他想不干了,在旁边一直看着的儿子突然充满感情地说:“爸爸,我太爱你了!”———不用说,这位父亲一口气把车装好了。
不善言语表达的父亲可以通过特殊的方法做到这一点———把爱意留在便笺上、卡片上或写成字条贴在孩子用的抽屉面上,或给孩子一些爱的暗示。
二、愿意与孩子共度时光的人
父亲能给予孩子的两样最珍贵的东西,除了爱心,就是时间了。偏偏这两样,对男人们来说都不太容易“出手”。美国一位作家苏珊·杰克比在书中充满温馨地回忆“夏天午后,我跟着爸爸来到后院园子时,天南地北聊个不休,直到妈妈喊我们进屋吃晚饭”。她说:“爸爸从未对我说过:‘走开!让我静一会儿。’”
一位工作很忙,经常在外的父亲只要回家,总要抽空陪儿子玩个痛快。他的儿子回忆道:“对父亲我记忆最深的就是和他一起打猎了,就猎技来说,他并不出色,但那是父子共度时光的一种方式,不一定要说很多话,一起在林子里本身就够迷人的了。”
三、能够用儿童眼光看世界的人
一位父亲给女儿买回一个昂贵的玩具,却见她对玩具置而不顾,倒对装玩具的盒子爱不释手,他感到难以理解。可是,当他忆起自己幼年把玩具小车当真正的马车、把小床当成宇宙飞船时,也禁不住笑了。
父亲们还要记住:好奇和幻想是儿童的天性。
儿童的兴趣和成年人也是不同的。一位英语教授回忆:有一次他和4岁的儿子去看棒球比赛,才看了一会儿,儿子就说:“棒球看够了,我要回家。”他只好带儿子出了运动场。回家路上经过科学博物馆,做父亲的想起上次参观这里时,儿子兴致很高,极愿再来一次,于是父子俩走了进去。“他进了博物馆,就从一个厅奔到另一个厅,差不多每个地方都有新发现,高声呼唤我去分享他的喜悦”———过后这位父亲回味这一天,感到很有意义,因为,他不但通过儿童的眼光看到了生活中过去忽略的美,而且认识到:与孩子在一起,成年人最好放弃“事情应该怎样”的先入之见。
四、有力量设立“限制”的人
儿童对他们可以享受什么自由和应该接受什么限制有着敏锐的直觉———这一点常常被不愿“限制”孩子的父母们忘记了。其实,合理的限制不仅孩子需要,也是他们欢迎的。儿童怎样理解“限制”和自己行为间的关系呢?心理医生比喻:一个孩子走进黑暗和陌生的房子里时,只有当他触摸到四周的墙壁———置身空间的“限制”时,他才能消除恐惧,满怀好奇地去探索这个世界。
专家们认为:“限制”是爱的基本方式之一,只要纪律执行得坚决、合理而又从爱护出发,孩子最终会心悦诚服并从中受益。
反之,对孩子放弃“限制”的父母最终不得不求助于惩罚。儿童问题专家阐述惩罚与限制的区别时说:惩罚是你不得已对付孩子的,而限制则是事前告诉他的———它也可能涉及到惩罚,但有着明确无误的、出于爱的目的。
即使体罚,只要是按“章程”执行,孩子也不像被父母乱打乱骂一顿那样愤愤不平。在考察的这些家教成功的家庭中,70%在家规上都订有体罚的条目,他们的老师却一致反映:来自这些家庭的孩子“道德观念强而且敏感”。
父亲到底有多么重要,这很难一下说清。但孩子是心中有数的。一位危重儿童病房的护士说:“有很多次,当孩子们痛苦难忍或濒临死亡时,他们都大声呼唤爸爸到身边。最近,一个气息奄奄的小男孩毫不含糊地告诉妈妈他渴望见爸爸;虽然他极爱妈妈,但他仍需要爸爸。”
那是因为:尽管妈妈们奉献了一切,但只有与爸爸在一起,孩子们才觉得安全和受保护。不管你强加什么解释,都改变不了孩子需要父爱这个事实。
推荐文章
- 妈妈是我人生最好的导师
- 民间家教经典方法
- 培养博士的方法 玩出来的博士生
- 关于哈佛女孩汤玫捷的故事
- 美国成功家教启示录
- 关于徐静蕾的成长故事
- 关于揭示成功家教“内幕”
- 为雏鹰展翅助力
- 农家女儿上北大的故事
- 关于成功家教的标志
- 父亲的家庭教育 成功家教中的父爱
- 优秀母亲的故事 我们教子成功的秘诀
- 钢琴大师刘诗昆和女弃婴的师德琴缘
- 单亲妈妈和她的阳光家园
- 幼师都用过的N大精彩评语
- 中考满分作文及点评: 千年国度
- 大班美术:花园里的故事
- 绣球海带
- 我累了我选择放手的经典句子261句
- 大班语言教案《五官争功》
- 装修装饰朋友圈文案、语录36句
- 木草人茶业公司朋友圈文案40句
- 宣传帽子的广告创意朋友圈文案40句
- 伤心难过想哭网名401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