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高材生孙海萍父亲的教子故事 家有美玉仍须琢

北大高材生孙海萍父亲的教子故事 家有美玉仍须琢

北大高材生孙海萍父亲的教子故事 家有美玉仍须琢

  孙凤同志是四平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他的女儿孙 海萍自幼聪慧,小学六年时,曾获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满分,1993年以全省第二名的成绩考入长春外国语学校。1999年高考时,以633分的高分摘取了吉林省高考文科状元的桂冠,被北京大学法学院录取,当年在英雄城曾轰动一时。大二时,海萍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四时,她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获得免试读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资格,成为北京大学的高材生。某杂志在介绍北大优秀女学生时,第一个就是孙海萍。2003年,孙海萍已从北大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
  孙海萍取得今日的成功,绝非偶然,除了她自身努力奋斗以外,还与她的家庭教育有密切关系。羊年岁末,记者采访了孙海萍的父亲孙凤。老孙满脸堆笑,一脸坦诚,说起当年教女成为北大高材生的故事,他喜形于色,如数家珍……?

  教女自立,家有美玉仍须琢?

  海萍生于1982年,她小时长得白白胖胖,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好像熟透的葡萄粒,忽闪忽闪的,特别招人喜爱,为我们小家庭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我们发誓要把宝贝女儿培养成有用之材,长大后能学有所成,报效祖国和人民。?
  海萍小时候,非常聪明,见啥学啥,一学就会,在同龄孩子中可以说是出类拔萃。 可她母亲却说:外在靠先天,内在靠培养。璞玉不琢,良玉难成。教孩子“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则是我们当家长的主要任务。?
  我觉得她妈妈的话说得很对,一个孩子连起码的生存能力都没有,还谈什么建设国家,造福社会呢??
  教孩子“学会生存”,就要从小教她知识,教她自立于社会的本领。正因如此,还在襁褓时,她妈妈边晃着摇篮,边讲故事哄她入睡。随着女儿一天天长大,故事也越讲越多,《格林童话》、《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哪叱的故事》小家伙睁着大眼睛微笑着听她妈妈诉说,有时像听出了滋味,乐得咯咯地笑起来。这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像甘露般滋润着她的幼小心灵。那时,我们家在乡下,每当下班后,吃完晚饭,我和她妈便坐在热炕头上,把咿呀学语的宝贝女儿围在中间,教她说话,教她走路,教她做人……?
  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是自幼开始的,当海萍能连贯说话时,我们就教她背小九九、背儿歌、唐诗。后又教她看图识字,做趣味数学题,教孩子查数。我把抽象的1、2、3、4……都变成一个个胖嘟嘟的饺子、圆鼓鼓的花生、花花绿绿的糖果,她数得特别来劲儿,有时把糖果从这个盆里搬到那个盆里,来回数。?
  海萍小时候,特好玩小猫、鸡,我有意识地叫她数猫有几只腿,鸡有几只腿,一个猫、二只鸡共有几只腿,她眨巴着小眼睛,一算一个准。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我还把她背过的内容录下音,然后放给大家听,听着自己那稚嫩的童音,小海萍高兴得拍起手来。我们还经常统计她的认字数,把她会读会写的字贴在墙上,让她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 进步,每天都有新的追求。有时,我们一家三口还经常开展脑筋急转变、成语接龙、用字组词等比赛,当然,我们会把优胜者留给孩子,让她有“小小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她的 学习兴趣。?
  在培养孩子过程中,我们感到对孩子学习能力的综合培养固然重要,但让孩子学会做人, 比学会读书更重要。教孩子学会做人也应从娃娃抓起,从小事抓起。有一次海萍跟一个小朋友 玩,因一个布娃娃没抢到手,她顺口骂了小伙伴一句,把在场的人都逗笑了。我听了很刺耳 ,便在她的小屁股上狠狠掐了一把:“ 不许说骂人话!”把孩子掐哭了,奶奶在一旁看着心 疼了,说:“这抓屎的孩子懂个啥?别人家这么大的孩子还不会说话呢,你管得太早了。” 我 说:“妈,早管比晚管好,毛病养成了,再改就难了!”同时,我也深深感到自责,海萍这 么 小怎么会说脏话呢?还不是从父母口中听到的吗?父母是孩子最贴近的老师,一言一行莫不影响孩子的成长,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应该“慎言谨行”啊!?
  海萍小时,我和父母住在一起,那时生活很困难,物资也很匮乏。有好吃的东西,老人们总 是先给孩子吃。我坚持必须老人先吃,我还给海萍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她爷爷、奶奶岁数大了,我们要孝敬人们,有好东西要让他们先吃,这给海萍养成了孝顺老人的好习惯。每 回 ,我买回苹果、面包什么的,她总是乐颠颠地把大的送给爷爷、奶奶,爷爷、奶奶不要,她硬往爷爷奶奶嘴里塞。1985年,我们把海萍接到了城里,一次,我们单位分苹果,我拿回来 后, 4岁半的海萍扬起小手宣布:我们三个人每个人吃一个,剩下的全给爷爷奶奶拿去,奶奶不吃酸的。果然,第二天,再给她她也不吃了,有时馋得不行,拿起来闻一闻,又放回筐里。 还 说:“给爷爷奶奶的,谁也不许动。看着她天真的行样,我开心地把她抱起来亲了又亲,连 夸她乖巧懂事,真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

  全面培养,于平常处多用心?

  春去秋来,燕雁交错,门前的小杨树长高了,海萍也长大了,进了小学。?
  开始,我送她上下学,告诉她怎样避开汽车、自行车,要在绿灯时再走。有时她嫌累,不愿 走,非让我用自行车驮她。我就鼓励她:要坚强,坚持走。早晚接送一个月,我对她说: “爸爸忙上班,你自己上学行不行?”海萍小脖一扬:“爸爸,我行!”就这样,海萍一直读 完小学我们再没接送过。?
  海萍上小学前,已能认识1000多个汉字,100以内的加减法已是对答如流。因而,在班级排 名是第一,老师说她是不用教的学生。但我以为小学阶段是孩子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我对女儿的要求是:不局限在拿双百,争名次,而让她利用这个记忆的黄金时期,多读点书, 多记住一些有用的东西。海萍从小就是个读书迷,爱看课外书,我有目的地引导她多读一些好书,从读《十万个为什么》、到《红岩》、《青春之歌》、《红楼梦》、《钢铁是怎样 炼成的》……她一读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钻在小屋里就不出来。我告诉她:“腹有诗书 自风流,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使自己成为有学问的人,长大后,才能对社会做出贡献。”?
  海萍聪明、学习好,连续几年排名总是第一,因而,她对学习不好的同学有些看不起,嘲笑 他 们“脑袋太笨”。我批评她,让她不要“翘尾巴”,教育她要与人为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 长处,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在这个班级得第一,在全校就不一定得第一,只有谦 虚好学,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海萍在小学的时候,老师常让家长把学生作过的卷子的题抄下来,作为家庭作业让学生再作 一遍。海萍回家对我说:老师让家长给抄卷子。我说,那是学生的事,学生的作业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事,爸爸只能指导而不能代办。此外,小时候我就让她学做家务,让她帮妈妈洗 菜、捡碗、刷碗。海萍10岁那年,一天,我和妻子忙到半夜才回家,她已经把饭菜做好,虽然饭有些硬、菜有些咸,味道也不好,但我还是吃得有滋有味,连连夸她:爸爸像你这么 大时,还不会做呢。?
  竹贵有节、人贵有志。作为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树立远大志向,这样即使遇到艰难险阻,他也 不会动摇对理想的追求。?
  海萍从念小学起,心中就有远大的目标:将来一定要考上北大,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 人。为了帮她实现理想,我们注重对她进行全面素质培养,让她身心健康发展,我们认为只有全面素质的提高,才能走向成功。?
  当前,在日本一些中小学了兴起一种“穷留学之风”,即富裕的大城市中小学生到偏远的山 区村寨,接受艰苦的生活训练。日本人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
  我父母都在乡下,我有意识地带海萍到农村进行艰苦生活的锻炼,让她知道稼穑的艰辛 ,农村生活的不易。这使她养成艰苦朴素的作风。?
  1993年,海萍到长春上学,入学前我就教育她不要和同学比穿戴,要比学习。那时她穿的衣 服大多都是她母亲做的,显得有些土气,可是海萍却说:“是妈妈做的,我就喜欢穿,我不 怕别人笑话,只要学习好就行,穿戴再好,学习不好,那才让人笑话呢。”?
  针对独生子女不合群的弱点,我们加强了对孩子的团队意识的培养,让她能与人为善,多替 他人着想,和同学们和睦相处。?记得海萍考进了长春外国语学校后,第一次往返是家长接送的,第二次她和高年级同学一起回四平。进入长春火车站站台时,发现同班的一个同学没 来,刚满12岁的海萍马上退出站台,费了好大力气终于找到那个小同学,和她结伴返回四平。 我知道后,感到很后怕,问她:“你不怕找不着家吗?”海萍说:“我们两人在一起找家总 比一个人强,扔下一个人,她该哭了。”我听后很激动,感到孩子长大了,懂事了。?

  圆梦北大,父女相携成功路?

  1993年,海萍以全省第二名的成绩考入长春外国语学校。当初她报名的目的,只是想锻炼一 下 自己的应试能力,没想到却一下子考上了。我和她妈考虑她年纪太小(才12岁)离家太远,怕她不能独立生活,就不同意她去。可海萍执意要去,她说:“能考上长春外国语学校,就等 于为将来考上北大奠下一块基石,再说,和全省尖子生在一起竞争,多有意义啊!从他们身上,我能学到不少东西。我已经12岁了,能自理了,你们不用惦记。”她的执着和不怕困难 精 神,终于打动了我们。在外国语学校6年,她刻苦努力,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而且品学兼优,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称赞。1999年高考前,海萍在学校综合排名第一,被列入保送大 学行列。先后有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学院、中山大学等表示可以免试 录取她。可是,谁也没想到高考前,她却做出了一个让我们吃惊的选择:放弃保送名牌大学 的机会,决心报考北京大学。海萍从小就是个要强的孩子,我们理解女儿的选择,女儿长大了,她要靠自己的拼搏开创一片新天地,我们为女儿有这样的志向,这样的胸怀感到高兴 。但是高考风云莫测,也可能出现一些不可预料的情况,万一考得不理想,她的人生将落入一 个尴尬的境地,对于这一点,我们认为应该让海萍有所认识,有精神准备。可海萍却坚定地说:“我敢冒险选择这条路,我觉得自己有这个实力,渴望成功就要敢于承受失败,万一落榜 ,我绝不会哭哭啼啼,怨天尤人。我一定会振作起来,重新复读,明年再考。我坚 信:山高年人为峰,努力定成功!”?
  学校领导和班主任老师知道她的选择后,赞扬她目光远大,有志气。但班主任老师说:“我 很理解你,也很相信你,但是,北大我省招生名额有限,文科名额更少,你只有把目标定在 吉林省高考文科状元上,才能考上北大。你有这个信心吗?”海萍坚定地说:“我有。”?
  那是一段难忘的日子,海萍拼了!她忘记了昼与夜的交替,天天都学习到深夜。每天,她耳 边都响着一个声音:只有成为“状元”才能考上北大。天道酬勤,1999年高考,她果 考出 了633分的好成绩,成为吉林省高考文科状元,被北京大学法学院录取。?
  初入北大,她看到的都是拔尖人才,海萍感到自己不是“最优秀”的,她有些失落,便 写信告诉我她的心情。我写信告诉她,能成为吉林省高考状元,只能说你的过去,并不能 代表将来。你能不能成为北大最优秀者,关键要看付出的多少。我的信让海萍豁然开朗,她 又把 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前年,我去北大探望她时,当我们父女漫步在未名湖畔,说起这几年的拼搏,海萍感激地说:“是爸爸妈妈的爱给了我无穷的力量,使我获得了成功。”海萍 不负众望,2003年,她从北大毕业了,被一家律师事务所聘用,月薪5000元,展现在她面前的,是一条撒满阳光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