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的学子的故事 畅翔蓝天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的学子的故事 畅翔蓝天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的学子的故事 畅翔蓝天

  2003年7月14日,一个曾在湖南省衡阳市湘江农场猪舍旁的一间低矮、简陋的猪舍旁的斗室里艰苦拼搏的穷孩子,战胜了来自世界84个国家的近500名强手,骄傲地走上第44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大赛的领奖台,捧回了金牌,为祖国、为亲人争得殊荣!
  今天,他正雄心勃勃地鼓动双翼,为实现明天的宏图大志——

  艰难求学路?

  1986年9月2日,王伟出生在河南省衡阳市过水坪镇姊妹村。父亲王方知、母亲高香兰都是当地农民。?
  姊妹村是个偏僻的小山村。自然条件不好,土地很少。王伟出生前有了哥哥姐姐。并不富裕的王家,因为王伟的出生更加困难。?
  家里的经济来源,除了田间的辛勤耕种,主要靠高香兰喂猪的绝活儿。别人喂的猪要七八个月才出栏,而她喂的只需五六个月,而且卖出的猪膘肥体壮。?
  王方知夫妇都只有小学文化,但他们知道知识是重要的。特别是生活在穷山沟里,要想改变贫困的家境和孩子的命运,必须让孩子多读书。因此,无论生活多么困难,他们在孩子的读书问题上从来不打“折扣”。为了减轻生活压力,他们没送王伟上学前班,而是利用自己的知识,在家里辅导孩子。王伟在4岁多,就能熟练地完成20以内的加减法,也认识了一些常用汉字。?
  为了让孩子早读书、早就业,他们决定提前送王伟入学。1991年8月,高香兰带着儿子去了距家3里远的白云小学。负责报名的老师当即拒绝了高香兰的要求,因为王伟的身高不到1米,年龄不足5岁,又没读过学前班,不符合入学条件。?
  在高香兰的要求下,王伟参加了测试,成绩令老师大为惊讶,决定破例收下这个特殊的学生。?
  在白云小学期间,王伟一路凯歌,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他的哥哥、姐姐学习也很优秀。家里墙上的奖状已快贴不下了。这让王家夫妇又喜又忧,因为孩子们的学费已成为这个家庭的沉重负担。?
  1994年6月,王家的大儿子王宏杰以优异成绩考入市重点高中。王家夫妇十分高兴,但每学期1000多元的学费,又确实让他们无力支持。?
  于是,有人劝王家夫妇:让王伟退学吧,他的哥哥已离近了大学门槛,家里要全力支持这个未来的大学生。而且,村里这样的例子也不在少数。?
  但王伟的聪明好学,使王家夫妇不忍做出这个决定。高香兰说:“手心手背都是肉,我们不能也不忍心这样对待王伟。生下他,我们就有一份责任。?
  点击:妙哉!高香兰的这句话质朴无华却掷地有声。这不仅是一位母亲对子女生活所尽的责任,更是对子女成人成才所尽的养育的责任。她没为生活的贫困而折腰,也没为解决眼前的困难而牺牲孩子将来的利益。她的抉择是正确的、明智的,仅此,她无愧列入伟大母亲的行列!?

  逆境励志?

  面对窘迫艰难的家境,他们将何处寻觅出路??
  1994年夏天,王家夫妇受到一些外出打工人的启发,他们也决定出去闯荡一番。但现实是严酷的,许多地方都因为他们的学历、年龄等原因,婉言拒绝。他们孜孜以求的恒心和热情,终于感动了一位在衡阳市湘江农场工作的熟人,把他们介绍到那里去承包养猪场。?
  这个养猪场很偏僻,而且已荒芜多年。猪舍全是用旧砖头砌的。只有2米多高,墙上千疮百孔,舍顶上满是“天窗”,地上铺满了粪便,臭气冲天,到处一片狼藉……?
  猪场的景象让王家夫妇很失望,但为了孩子们能够读书,他们决定在这里安家落户,大干一场。?
  1994年10月中旬,王家夫妇带着生活用品来到了养猪场,忙3天才清理完毕。他们贷款2万元,将猪舍装修一新,又买了100多头猪仔。很快,这个荒了多年的养猪场又充满了生机。?
  1996年1月,当养猪场的各项工作开始走入正轨,王伟也来到了湘江农场,进入湘江农场子弟小学读书。
  限于各方面的条件,王家夫妇不可能给王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只能在猪舍旁清出一间小房,作为王伟生活、学习的地方。?
  这间难得的小房与猪舍只有一墙之隔,冬天,寒冷异常;夏天,臭味扑鼻,还有晚上的蚊子叮咬,猪叫声声……但他却能乐在其中,照学不误。?
  就是在这样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环境中,王伟有幸结识了数学奥林匹克。一天,王伟到一位同学家去玩,他看到同学的一本奥数习题集。令他大吃一惊的是书中的知识他竟解答不了。?
  此事,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他认识到了:数学并非是一门简单的学问,而是有其深奥的道理,并懂得了数学奥林匹克赛事的一些问题。?
  从未向父母伸手要钱的王伟这次破例了。他拿着钱坐车赶到新华书店买了两本书:奥数教材和奥数竞赛试题,这两本书向他展示了奥数的奇妙与神奇。?
  每天,他做完老师留的作业,便一头扎进奥数的海洋……?盛夏,是让王伟十分难过的季节:猪圈的臭味夹杂着热浪,弥漫了他蜗居的小屋;成群结队的蚊子向他不停地发动进攻,即使如此,王伟依然可以一坐数小时地畅游于奥数王国之中!?

  点击:王伟没有经历“悬梁、刺骨”的考验,但照样可以成材,关键在于一个人的意志,恒心是能否经得起时间、磨难的砥砺。?

  1997年9月,王伟进入农村附近的衡阳市九中读初中。?
  一向爱好数学的王伟觉得课本的内容太简单,他用一年半的时间就学完了初中全部的数学课,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日常数学作业外,他把学数学的时间大部分用在钻研奥数上。?
  他的老师也很开明,支持王伟对奥数的探索。对奥数在时间、精力上的大量投入,并未影响王伟对其他科目的学习。在九中,他几乎每次考试的总成绩都是全校第一。?
  王伟感受最深的是:对奥数的钻研,可以极大地帮他拓展思维,开阔视野。这又有利于对其他科目的学习。他在攻克一道道难题中,不断地积累和享受着愉快的成就感。?
  为了测试王伟的功底,2000年初,学校推荐他参加初中全国数学、化学竞赛,王伟“一鸣惊人”:荣获化学竞赛全国二等奖,数学竞赛全省一等奖!?
  点击:王伟的“一鸣惊人”,除了他个人的因素而外,更不可忽视九中诸多“伯乐”对这匹“千里马”的赏识和培养,以及在学习方面的“大开绿灯”,否则,“千里马”再有潜力,失去有利的机遇也难以脱颖而出。?

  志存高远?

  集两项大奖于一身的王伟,成为湖南省许多重点中学争夺的人物。湖南师大附中还派专人赶到衡阳,希望王伟到该校学习。?
  王伟的父母建议他还是留在衡阳市,因为他的身高不到1米5,体重只有50多斤,还未满14岁,体质瘦弱。留在衡阳,父母可以多加关照。?
  但一向对父母言听计从的王伟,这次却违背了父母的意愿,决定到长沙去声。理由是:湖南师大附中的数奥教育相当有名,到那里读书,不仅可以得到名师的指点,还可以和来自全省的各路高手切磋学艺。?
  进入湖南师大附中的王伟,如鱼得水,更加发奋地对数奥进行钻研。钻研中,除了请教师、与学友切磋,他更重视自学。他曾深有体会地说:“与前两种方法相比,成功的自学更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也进更快。”?
  对一些难解的题,王伟经常要日思夜想几个小时、几天,甚至一个学期或更长的时间。有一次,他遇到一个难题,难倒了在样铁老师和同学。尽管有答案,却难觅求解的方法,为了攻破这道难关,王伟从春想到夏,又从夏想到秋,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才破解了这道题的秘密。这种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为王伟不断地积蓄着能量,此后他又接近参加了几次全国奥数竞赛:高二,荣获全省一等奖;高三,以满分的优异成绩荣获全省特等奖!?
  2003年1月,王伟被教育部选入国家集训队,开始了国际竞赛前的紧张培训。?
  同年7月13、14日,王伟与来自世界各国的高手经过激烈的角逐,终于捧回令世人瞩目的奥数大赛金牌!
  同年9月2日,王伟被免试保送进入北京大学数学学院。?
  王家夫妇十分高兴,他们的三个孩子都先后进入国家级重点大学。他们终于体验到了“以学治家”的甜头!
  点击:一对农民夫妻,能克服重重生活困难,以送孩子入大学为己任,实在难能可贵!
  王家子女在艰难困苦中,愤发图强、百折不挠,不自卑、不畏难的进取精神,更值得众多学子奉为学习的楷模。?


  ◆ 编辑语丝——自信必胜

  劳 云

  有句俗话说,成功的道路千万条,条条道路通罗马。笔者对它的理解是:因为每个人天赋不同,所处的客观条件有别,因此,走向成功的途径也不只一条。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传递与时俱增的今天,那些树立了宏伟目标的有志者,尤其应该结合自身的具体条件,尽早而顺利地达到成功的彼岸。但他们决不可忽视的首要条件是自信。?
  在众多家长迷信于给孩子请家教、上课后班、求高师、择名校的热潮中,第44届国际数奥的金牌得主王伟就不是如此——不仅因为他不具备这方面的条件和资本,更因为他有一种可贵的品质、可贵的精神——自信。
  正因为自信,所以不管他的学习、生活条件怎样恶劣,他都能集中精力,不为外界条件所扰,经常畅游于数学王国而乐此不疲;正因为自信,他才能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摸索出一条既适用于自己、又行之有效的以自学为主的学习方法。使用这种方法,他才能在学习特别是数学领域的广阔天地中,一路冲杀,劈荆斩棘,所向披靡,终于骄傲地站在世界数奥竞赛的领奖台上,捧回金杯,为父母、为学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古今中外无数成功者的业绩都有力地证明:自信,不仅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也是衡量一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尺度。这种素质、品德,在知识竞争、才能竞争、生存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尤为重要。?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许多“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家长们,却忽料、忽视甚至轻视了对子女自信能力的培养,究其原因,不外乎这些家长过于迷信:在他们庇护下的“小鸟们”迟早会有羽翼丰满、飞上蓝天的时候。可惜他们不懂得一个简单的道理:不经风雨,难见彩虹;不经磨砺,难以成材。一个没有自信的人,决不会有勇气拥抱美好的明天!?
  自信是成功、成材的基石——这是千古不变的永恒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