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揭示成功家教“内幕”

关于揭示成功家教“内幕”

关于揭示成功家教“内幕”

  《忙爸爸的私房故事》是爱立信中国公司副总裁蔡桐木先生所著的一本亲自教育书。这本书的创作主要集中在乘坐飞机的旅途上。蔡桐木先生是台湾高雄人,有两个可爱的儿子,大儿子承宏(Ernie),今年13岁,小儿子建和(Jack),今年11岁。兄弟俩就读于上海的国际学校。“忙爸爸”蔡桐木教育儿子的方式可谓中西结合,既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人格个性,又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培养。而两个儿子,也非常聪明健康,且看书中前言的一段话:
  “我回上海后找了一个合适的机会,很严肃地跟儿子们说了我写书的计划。刚开始他们当然很高兴,以为他们就快变成名人了。后来,总算弄清楚,原来我只是在征求他们的同意,可以让我把一些他们的‘秘密’写出来。起先他们想了很久,然后交头接耳说了两句。老二代表兄弟俩郑重地说可以,但要提成。天啊!竟然有这样的事。后来忠厚的老大看不下去了,他跳出来解围。算了,老爸,反正书也卖不了几本……他拍拍我的肩膀算是‘批准’吧,就这样,我的写书计划里,关于内容中私人信息的披露是正式获准了。”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无不反映出孩子们可爱而善良的天性。我们可以在那些日常生活画面中,理解中国知识精英的生活方式:他们如何在紧张的工作节奏中给家人留下感动,如何协调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之间的冲突,以及有关教育下一代的诸多问题。应本刊邀请,蔡桐木先生特忙中抽空,写文章谈谈他的教子经,以期与“忙爸爸”、“忙妈妈”们共享。
  孩子不但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更是影响民族和国家发展的下一代。21世纪中国要成为全球强国,当然眼光要放远,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快乐,能独立思考,并且有健康的世界观。
  要快乐,因为中国人在历史上有太多的苦难,我们自己不能陷在悲情里,悲情成就不了建立世界强国(或世界级企业)的大事业。同时,孩子也应该学会以快乐的态度去面对多变的人生旅程,活着才有意义。能独立思考才能有创造力;有世界观才能符合潮流,不只吸收新知识,更能看清努力方向。我读唐代的历史,是最具国际观和多元的年代,和成就大唐盛世有很大的关系。当然,中国人并不只是黄皮肤,而是要有比目前先进国家更优越的文化气质和底蕴的。
  我的孩子算是比较幸运吧,有几方面的优势。第一,他们从小读国际学校,同学是来自不同的国家,所以可以比较早接触不同文化,理解中外的差异。英文和中文母语一样流畅,可以用四天看完一本原文的英文“达文西密码”或七百多页的原文“哈利波特”,能用流畅的英文说写和老外讲笑话段子。自然,他们的自信心就很强,不会见到老外就脚软。第二,他们不用面对传统中式教育中“记问之学”为主的方式,不用做写不完的作业,和同学间没有很多不必要的竞争。“记问之学”教育出来的孩子,往往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特差。这在企业里面尤其明显。而中国人超强的竞争性有时候约束了我们合作的能力。新的国际观和人的竞争优势事实上是“合作代替对抗”,团队精神和合作不就是许多企业所强调的吗?另外,他们可以自己有很多好玩的课外学习,例如打高尔夫球,学围棋、乐器,打游戏机和读许多课外读物。这些是快乐的来源,也是自主性的培养方式。还有,就是能够陪我们经常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去旅游,增广见闻,算是幸运的下一代。
  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就放任地让他们以此满足。在我的书上提到很多我们自己家庭教育的方法,如何去弥补学校教育,尤其是在核心价值观和人性素质培养的上不足,例如我经常问的:
  为什么一个最好学校毕业,学习最好成绩的人,在做事时会变成是一个过河拆桥的人?(还好不是贪污受贿)
  为什么会有最好学校毕业的学生一遭遇挫折就会想要用解决自己的生命或别人的生命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为什么整个社会到处都在谈“诚信”,而结果是相反的仿冒造假横行?是不是我们印证了老子道德经的道理,社会上的诚信沦落了,所以才必须重新标榜诚信,建立互信?那么家庭又能做什么?
  如果连排队都会被认为傻,我们的社会是不是在鼓励投机取巧呢?那么作为父母的你,是应该坚持原则,还是让自己与孩子同流合污呢?
  为什么很多国际大企业的外籍最高领导,可以朴实无华地一个人旅行,开会的时候自己到咖啡,和员工平等排队吃员工餐?而在国内很多不怎么样的公司领导们却是前呼后拥,等着别人侍侯?是老外更懂人人平等,还是我们的文化更能接受社会地位不平等?我们又该如何去面对和教育自己的孩子?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外国人来国内领养出生有缺陷的儿童,来国内做慈善义工,我们对人道及弱势群体的关心和付出却不足,问题在那里?我们的家庭教育能做什么?
  我认为,家庭才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环境,而不是学校。父母不仅要花钱教育他们,千万不要以为把孩子丢给学校,父母的责任就没了。更重要的是还要有时间,还要有方法。尤其现代父母都要为生活忙碌,是忙爸爸和忙妈妈。但是忙不应该是借口。我的书里介绍许多我们家里用的方法,探讨了许多价值观的培养问题,算是野人献曝,供大家参考。
  举个例子,例如培养孩子看书的习惯这样的“小事”吧,未来的世界是个知识、信息爆炸的世界,专家都认为学习型个人和学习型组织是最好的面对的方法。所以孩子应该从小养成喜欢看书的习惯。国内的看书习惯和看书的量,和先进国家比起来算严重落后。这个从机场就看出来。欧洲,北美机场默默看书的人多,我们的机场吃东西、打牌的占多数。要让孩子养成看书习惯,家长和老师就不能只约束孩子看什么书。我们家孩子看各种书,从食谱、花卉园艺,到科学小说、实验教材、漫画、佛经,等等,无所不包。
  我自己很爱看书,每一年都要看超过50本的书,尤其看很多的中国历史书。这个暑假,我和孩子们一起看《六祖坛经》。对我来说是复习,对他们则是新知。我看的是文字版,他们是漫画版,但并不影响我们在饭桌上讨论书里面的公案和典故的趣味。有时侯很多看似不相关的书籍内容,都会烙印在孩子的心里,成为将来他们价值观的一部分。禅宗的清凉自在,可以是孩子将来面对人生的积极态度。而孔子的中心思想“恕”,也就是孔子回答子贡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点,其实跟他们将来上大学学习商业课程时会学到的“客户中心” (Customer Focus)的“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的概念本质上是一致的,他们现在看到了,就会在内心留下深深的烙印。所以,中文教育很重要,而我们为了弥补外国学校的不足,除了每星期几次的中文家教之外,也经常身教和言教。我一直认为父母才是孩子教育成功的核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