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教案9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培养其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二、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 三、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作者看繁星的感受,品析课文描写繁星的精彩语言。 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启发
《母亲》教案5 课 题 《冰心诗四首》之三、四 教材分析 《成功的花》与《嫩绿的芽儿》这两首哲理诗意蕴隽永,饱含鼓励青年奋发向上、努力奋斗、积极贡献、珍惜青春年华等积极的思想,语言清丽。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接触现代诗很少,对现代诗的理解能力也许还不强,需要引导。 情意目标 体会诗蕴含的深刻哲
《母亲》教案4 学习目标: 1、从《成功的花》中体会成功背后的辛苦。 2、从《嫩绿的芽儿》中探讨如何使自己的人生更积极美好。 3、体会《纸船》中诗人对母亲对祖国爱的无比深厚。 4、学习这些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教学重点 1.品位这四首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哲理。 2.学习这四首诗中
《母亲》教案3 教学目标: 学习《母亲》《纸船》,体味人间至爱真情。学习《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品位诗中蕴涵的哲理。 学习四首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通过生动的形象表达深刻的哲理及“冰心体”诗歌的特点。 教学方法:
《母亲》教案2 教学目的: 1. 体会诗中所要抒发的感情和所蕴涵的深刻的哲理 2. 学习这四首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 朗读诗歌 2. 创造性地感悟诗歌,把握作者是如何来抒情和阐述哲理的。 教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母亲》、《纸船》 教学过程:
《母亲》教案1 一 教学目的: 1. 了解冰心诗歌的特点 2. 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和人生哲理. 3. 通过欣赏优美诗文,激发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 体会诗中抒发的情感及感悟人生哲理. 2. 朗读并背诵四首诗. 3. 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构思,凝练的语言的把握则是难点 三 教
《纸船》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 了解“借物抒情”的写法,体会诗中的亲情。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与主题; 通过背诵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亲情,孝敬父母长辈。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
《纸船》教案2 目标思路: 1、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收集相关信息,并能总结搜集方法。 2、在音乐辅助下,捕捉诗歌的感情基调,初步感受诗歌的音乐之美。 3、在反复诵读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进一步体味本诗对母爱的深情讴歌和诗歌的语言之美。 4、联系自己生活实际,深入把握诗歌的意境之美。 教
《纸船》教案4 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的特点 七年级上册是以生活内容为单元编排的。第五单元以亲情为主题。《纸船》写孩子对母亲的思念。这首诗是冰心早期“爱”的哲学观(母爱、童心、自然)中“母爱”的深刻体现。 2、教学目标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
《纸船》教案5 一、课文悟读 既有“文心”(刘勰《文心雕龙》),也该有诗心,而且诗心更为玲珑剔透,更为纯洁无暇。读罢“诗三首”(冰心《纸船》、冯至《我是一条小河》、闻一多《色彩》),似在余韵缭绕中见得诗人赤心的跳动。 这不正是诗心么? 1.诗人捧出一颗心。 因这一课书的编排,冰心、冯至、闻一多如约聚
《纸船》教案6 【教学目标】 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本课拟用两课时教读。 【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图书馆和因特网,查找表现母爱的诗歌、文章或图片。
《纸船》教案7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这两首诗所蕴含的哲理。 2.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纸船》教案8 [教学目的]: 1、 引导学生领悟诗中所包含的对母亲深切的爱。 2、 朗读品味两首诗是如何表达对母亲深切的爱。 3、 模仿诗歌中对母亲爱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已对母亲的爱。 [教学设想]: 1、师生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营造氛围、导入母爱的主题。 2、朗读,配乐朗读品味全诗,把握两首诗
《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教案 《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 学习目标: 1. 了解冰心诗歌的特点 2. 体会诗中蕴含人生哲理. 3. 通过欣赏优美诗文,激发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 体会诗中抒发的情感及感悟人生哲理. 2. 朗读并背诵四首诗. 3. 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构
冰心诗四首教案1 课 题 《冰心诗四首》之三、四 教材分析 《成功的花》与《嫩绿的芽儿》这两首哲理诗意蕴隽永,饱含鼓励青年奋发向上、努力奋斗、积极贡献、珍惜青春年华等积极的思想,语言清丽。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接触现代诗很少,对现代诗的理解能力也许还不强,需要引导。 情意目标 体会诗蕴含的深刻
冰心诗四首教案2 学习目标: 1、从《成功的花》中体会成功背后的辛苦。 2、从《嫩绿的芽儿》中探讨如何使自己的人生更积极美好。 3、体会《纸船》中诗人对母亲对祖国爱的无比深厚。 4、学习这些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教学重点 1.品位这四首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哲理。 2.学习这四首诗
冰心诗四首教案3 教学目标: 学习《母亲》《纸船》,体味人间至爱真情。学习《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品位诗中蕴涵的哲理。 学习四首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通过生动的形象表达深刻的哲理及“冰心体”诗歌的特点。 教学方法:
冰心诗四首教案4 冰心诗四首 教法探路 教学目的: 1. 体会诗中所要抒发的感情和所蕴涵的深刻的哲理 2. 学习这四首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 朗读诗歌 2. 创造性地感悟诗歌,把握作者是如何来抒情和阐述哲理的。 教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母
冰心诗四首教案5 一 教学目的: 1. 了解冰心诗歌的特点 2. 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和人生哲理. 3. 通过欣赏优美诗文,激发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 体会诗中抒发的情感及感悟人生哲理. 2. 朗读并背诵四首诗. 3. 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构思,凝练的语言的把握则是难点 三
《“诺曼底”号遇难记》 教案 二、教学目标 (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 1. 生字 疑惑huò 硕大shuò 扑棱lēng 挣扎zhēng 趔趄 liè qiè 冻僵jiāng 啼叫tí 塌陷tā 琥珀pò 霰弹xiàn 茁壮zhuó 圩堤wéi dī 徒步tú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 一、写作背景; 《“两弹”元勋邓稼先》是一篇人物通讯,发表在1986年6月24日《人民日报》上。邓稼先,安徽人,核物理学家。为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隐姓埋名28年,在戈壁荒漠艰苦创业,先后领导完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理论方案和一系列的模拟试验,为“两弹”的研制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
《邓稼先》教案7 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了解在人物塑造中对比、烘托等手法的应用,理解其表达效果。 2 情感方面:感受邓稼先在崇高民族理想的追求中所呈现出的人格力量和奉献精神,体会民族文化对人的滋养、孕育作用,激励同学们要树立个人追求的目标,树立民族责任感,培养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
《邓稼先》学习要点 邓稼先简介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翌年,他随母到北京,在担任清华、北大哲学教授的父亲身边长大。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
《邓稼先》教案6 教学维度 知 识 与 能 力: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 程 与 方 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
《邓稼先》教案5 【教学创意】 此课的教学创意是:发现阅读。 发现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课文中自己认为很精妙贴切的美点,然后用自己的话按照一定的表达句式把它表达出来的一种阅读方法。它要求学生在较为充分的预习和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用审美的眼光阅读审视课文,从中提取精美的词、句、段、修辞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