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知识的应用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
什么是力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能确定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举例说明. 3.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外形.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归纳
力的测量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 2.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1)会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2)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知道使用前要先调零. (3)会正确读数并记录测量结果.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学习和使用
力的图示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2.能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 3.知道什么是力的图示,什么是力的示意图,会做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能力目标 初步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出发,探求物理真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
重力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重力、重力的方向、重心. 2.理解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成正比,会用公式计算重力. 能力目标 1.通过上节力的三要素的学习引入重力的三要素,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讲解重垂线和重心,培养学生尊重物理事实,应用物理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合力,什么是二力的合成.2.会计算同一直线上两个力合力的大小,并会判定方向.能力目标1.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两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的实验使学生明确实验中应观察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合力,什么是二力
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常识性了解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 能力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培养灵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通过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图示,培养学生欣赏线条美的能力. 教
牛顿第一定律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斜面小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 情感目标: 1.通过科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 2.通过伽利略的理想
二力平衡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条件。 2.会应用用二力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认真观察什么是力的平衡及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的平衡;观察物体受两力平衡时力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
电能教学设计 《电能》教学设计 河北省武安市实验中学 李子明 课题 第八章:电功率 第一节:电能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电能的单位是焦耳(J),另一个单位是千瓦时(kW·h); 2.学会使用家庭电能表,能利用电能表做简单的计算。 过程方法: 1.通过电能表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
电能教学案例 “电能”教学案例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红星公司子弟学校 覃正样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七章电功率的第一节电能,教材没有给出电能明确的定义,而是从社会日常生活生产中常见的获得电能和使用电能的例子来引出电能和学习电能的,突出了科学与社会和生活的关系。教材从电能的来龙去脉全面、深入地了解和学习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4.常识性了解回声和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能力目标: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音调.响度和音色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乐音的三要素.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3.常识性了解频率的概念及其单位4.常识性了解能引起人的听觉的声音的频率范围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乐音的三要素. 2.知道乐音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乐音和噪声的区别. 2.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 能力目标: 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分析,锻炼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 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对社会的
温度计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温度计的构造、原理以及摄氏温度的规定. 3.常识性了解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使用物理仪器测量的良好习惯. 教学建议 本节是初中生接
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教学目标 1. 练习正确使用温度计; 2. 练习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4.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温度计》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学生参与的实验课,实验的目的主要是练习学生正确使用温度计.尽管在小学
熔化和凝固1 教学目标 1.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 2.知道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 3.知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能用来解释简单现象; 4.会查熔点表. 5.通过晶体熔化实验,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1.引入新课: 方法1:利用教材上的素材。本节教
蒸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蒸发现象 2.知道蒸发过程中要吸热 3.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能力目标 培养动手实验能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1.养成学生探索热现象知识的爱好,熟悉学习物理的重要性 2.渗透通过实验研究物理概念、规律的方法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
水的沸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观察沸腾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情况 2.知道沸腾现象的特点 3.理解液体有一定的沸点 4.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能力目标 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1.养成学生探索热现象知识的爱好 2.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方法 教学建议 教
液化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知道液化现象2 知道液化的方法3 知道液化放热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情感目标养成善于观察四周的事物,努力分析生活中常见现象的良好习惯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小学自然和初中地理都进行了水蒸气遇冷结成小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知道液化现象 2 知道液化的方法 3 知道液
升华和凝华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悉升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 2.熟悉凝华现象,知道凝华放热 能力目标 观察实验,熟悉物体变化,形成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 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和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习物理的爱好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给出了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能力目标 1.通过光线的概念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利用物理模型研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实验培养学
光的反射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应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总结得出光的反射定律,培养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对光的反射定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
球面镜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常识性了解凹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凹镜的焦点和凹镜的简单应用. 2.常识性了解凸镜能使光线发散和扩大视野,以及凸镜的简单应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球面镜在日常生活、生产、科技方面广泛的应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
电流与电路教学设计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河北省鹿泉市上庄镇中学 任聚恩 一、设计思想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 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即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其中的物理规律。 2.强调认知过程对学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