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对数学学习活动具有引发、维持与导向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抓住数学内容本身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学习了“丈量土地”之后,组织学生对操尝教室等进行测量,计算其占地
录音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配合 一、利用录音激发求知欲一节课的开头,怎样使学生尽快产生学习的欲望,尽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就得看教师在新课引入一环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录音的运用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方面能起到特殊的配合作用。在第三册“角的认识”这节
数学教学要注意几个“慢” 一、讲课开始,要慢些。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自己把课讲好,还要组织学生学好。上课伊始,环顾全班,示意学生坐正。目光向老师和黑板聚集,作好听课准备。这样,虽然讲课慢了几秒钟,但营造了全班良好的学习气氛。学生们集中的注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愉快教育」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阐明了“愉快教育”的优越性。“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又响亮地提出了“愉快教育”理论。现代教学论也公认: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
关于准确获取数学课信息反馈的建议 军事上讲“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准确而全面的获取学生的信息反馈,才能因势利导,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如何正确的获取数学课的信息反馈,建议如下:一、“好学生”、“差学生”都要
变更问题提法 营造创新环境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但绝不能作为教师教学的唯一标准。长期以来,那种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把学生的思维囿于一个狭小的天地里。因此,在当今的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摆脱教材的束缚,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多从学生的发展考虑
猜想 操作 发现 [教学片断]   一、创设情境 设疑引入  1、小明与小强家各有一块地(如图),哪块地的面积大?   2、 学生猜测:  (1)梯形的面积大小与什么有关?  (2)可把梯形转化为什么图形来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操作探索 发散验证  1、操作探索:  (1)让学
“错误”也可以有效利用    日前,上了一节百分数应用题的练习课,将一道应用题抄错了,我将错就错,由学生自由发挥改编应用题,却上出了一节令自己感到较为满意的一堂课,课的教学片段如下:  一批水果,上午卖出全部的30%,下午卖出全部的50%,已知上午卖出120千克,比下午多卖出多少千
切入知识要点、拓展学生思维   案例  一、问题情境,切入要点。  电脑出示:苹果 苹果  师:从165个苹果中取出97个,你会取吗?  生1:先拿65个,再从100个的一箱中取出32个,这样就取出97个。  生2:我先取出一箱100个,再拿出3个放回65个那个箱子,这样就取出97个。  师:如
“三维”监控 活化课堂   在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与关系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安排了以下几个板块。  一、 充分感知圆。电脑演示圆、学生举例生活见过哪些物体是圆形的、教师展示实物圆形。  二、 动手操作,发现圆心。学生折小圆片,发现折痕相交与一点。测量、验证。  三、 通过观察,认
对算法多样化的思考    【教学片段】7加几(课标人教版教材)   师:7+5等于多少呢?请小朋友们看看算式,想想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思考  师:在小组里交流你们各自的想法。  学生讨论  师:请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汇报本组讨论的结果。  生1:7+3 =10,10+2=12  生2:5+5=10,10
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探究者   活动片段展示:  我首先通过一个活动让学生进行操作,使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  师:小朋友们到野外秋游,带了三箱矿泉水,回来时只剩下一部分(黑板出现一箱9瓶,别外还有7瓶),请小朋友们算一算剩下的矿泉水有几瓶?请你们用小棒来代替矿泉水来数一数。
追“本”及“源” 延伸应用   工程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内容之一。它是作为一种典型应用题出现的,教师把重点放在围绕“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这个数量关系进行变式训练。运用工程问题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这应该说是工程问题教学之“源”。但我利用“工程问题”的“源”解
转变学习方式  关注学生发展    这一节课,我立足于“训练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这一教学重点,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纵观整节课,尽管环节上朴实无华,没太多的修饰,但是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不仅参与面广,热情高,而且培养了与同伴合作探究的能力。究其成功
让学生做一个“发现者”和“创造者”    在本节课中,教师凭借教材内容,不断设疑问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新知的探索过程,努力使学生成为一个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1. 引导“新发现”。  这一节课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引导学生独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和反思    [案例]  片断一  在引入新课阶段,师出示一道猜规律题:  师:屏幕上第一行有8块饼,第二行有4块饼,你认为这里面可能有什么规律?  生1:每行减少4块。  生2:后一行是前一行的一半。  教师出示第三行的2块饼  生:它的规律是后一行是
乘除法的对比练习教学反思 一、教学过程(一)乘除法的对比教学:1、教师边说边摆草莓实物图,学生观察是怎么摆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个一份,摆了3份师:能解决什么问题?生:一共有几个。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共有()个学生独立列式解决问题,同桌互相交流怎么列式。指名交流
[教学反思]教例与反思 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四单元练习二十二第15题[教例]出示:农副产品收购站收购核桃450千克,收购的栗子是核桃的3倍,收购的枣比栗子少280千克。(后面的内容暂不出现)师:请同学们把这道题解答出来。 学生把题目读了几遍,小声在议论,(感到奇怪)这题怎么做
新 授 中 启 发 心 智 新授中针对重难点,有步骤,有目标地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重点。多项交往的组合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们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引用小组合作学习
立足基础 更新观念 帮助提高 在初中数学学习,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认真地、持续地听课,有意注意的时间相当短;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仅仅是简单的模仿、识记;上课时,学习思维迟延,跟不上教师的思路,造成不再思维,不再学习的倾向;平时学习中对基础
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索的乐园 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索的乐园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倡自主学习,学生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就应当是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应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
高中数学复习课上法浅谈 一、在课堂教学结构上,更新教育观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告诫我们:“希望你们要警惕,在课堂上不要总是教师在讲,这种做法不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
学生“算法多样化”例举与思考  人教社"九义"六年制数学教材,在"20以内退位减法"中的"十几减9"这部分内容,课本采用的编排,是在学生掌握9加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利用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关系来进行的。但是,由于"20以内退位减法"有多种不同
珠心算教学中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数学课程“其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
中日高中数学课程比较研究 摘自:《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桂林实验中学》 [ 摘要 ] : 中国和日本的数学教育都具有东亚文化传统。近二十年来,日本进行了大量的数学课程改革工作,逐步提出改善学生学习的基本方向是重点精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
页次:16/52 每页25 总数1299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