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走进交往的世界
带孩子走进交往的世界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包括人的身体健康,还包括人的心理健康,有人还认为应包括社会适应能力。当前,如何引导幼儿对待生活中的不快,学会在心理不平静或烦恼的时候控制自己,并正确地向父母、老师、长者吐露,已成为幼儿教师十分需要研究的问题。
幼儿年龄小,不懂事,容易发脾气,这是正常现象。但当他们在生活中出现种种不良情绪之后,还不懂得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渲泄,而不应该压抑或过激。在很多时候,当幼儿产生情绪反应时,由于当时的情境不容许他尽情表露,所以,教师常常用遏制的方法加以处理,而幼儿也只能有意或无意地压抑自己。长此以往,其内心体验会变得更为强烈而导致身体和心理的疾病。
幼儿期是孩子社交能力培养的关键期。3―6岁的幼儿开始经历从家庭到幼儿园的环境变迁,从家庭中有限的人际交往活动转向更广泛的与外界事物和人的社会性接触之中。小班幼儿已具备了初步的交往行为,但比较肤浅和简单,交往技能十分的贫乏,因此如何扩展幼儿的社交经验已成为中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期初,通过家访我们得知,幼儿交往的主体都是成人,与同龄孩子交往的机会和频率可以说是极少的;在前测中我们发现,对于伙伴和群体这两个概念的反应,幼儿之间具有很大的差异,个别孩子比较善于结交朋友,常能较容易地就参与到同伴的活动中去,而绝大多数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却经常由于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消极的体验,表现为:全班40名幼儿中12%的孩子对别人的请求、要求不予反映;25%的孩子拒绝、排斥别的小朋友;33%的孩子想和朋友玩却不被别人接纳;30%的孩子容易与别人发生争执等。一日活动中,老师耳边告状声接连不断,都出现在下列的情形中:1、一部分的孩子由于父母的溺爱,独行主义比较强,不愿意容纳别的小朋友,他们总是表现出自私的一面,无论干什么都不愿与别的小朋友分享,这样,很容易封闭自己,对家长和老师产生逆反心理;2、还有些小朋友由于家庭的原因,入园后表现的非常内向,不愿意与别的小朋友交往,这样使他们在集体中不能很好的生活,表现为孤独、自卑的状态,这样必将造成孩子长大后社会适应能力低,还会影响到孩子的心里健康;
- 浅谈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 如何让孩子学会分享
- 浅谈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 对幼儿思想品德教育的思考
- 浅谈在生态体验中对幼儿情感教育的培养
- 用“掌声”培养孩子的自信
- 感悟合作―关于幼儿在分组活动中合作行为的思考
- 尝试幼儿不良行为的矫治
- 浅谈幼儿的道德教育
- 让幼儿拥有自信
- 带孩子走进交往的世界
- 论幼儿爱心的培养
- 让孩子做主
- 小学教学在变化中引入新课
- 平凡的美
- 与父母接触能增长孩子的语言能力
- 一次家长开放日带来的收获
-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之一
- 写给自己生日心酸的句子216句
- 大班音乐教案《螃蟹的舞蹈》反思
- 小班语言教案《我喜欢我的小毯子》反思
- 中班科学教案《找种子》反思
- 木门推广朋友圈文案34句
- 营养知识竞赛朋友圈文案35句
- 给女朋友备注创意亲密小昵称39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