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新教育风暴》有感

读《中国新教育风暴》有感

读《中国新教育风暴》有感

  

“”

读《中国新教育风暴》有感

看完第一篇《一堂“经典教学”课》,我不竟拍案叫绝,作为深受应试教育迫害的我们这一代,是多么希望后人能脱离苦海,希望自己的下一代可以轻松的要学,而不是被迫的硬塞。

“学生们都答得很好,看起来学生们都已经会了,为什么还要上这堂课?”一句话点透了中国填鸭式的教学现状,刺破了原本自豪的蒂固根深。前辈们总是毫无保留,无私地把自己的学识、经验传授给辛辛学子们,希望他们能少走弯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可忽略了更为重要的探索过程,让学生掌握的只是枯燥的数字,干巴的文字,学生们学起来会有劲吗?真的学进去了吗?良苦用心回报给您,回报社会的又是什么,高分低能儿,还是被拦在校园门外的“独脚”?

我的一位同窗好友,一直被我们这班同学羡慕、佩服,因为他理科出奇的好,可可笑而又残酷的一考定终生,击碎了他年轻的心梦,因为他烂烂的英语。可能有些人会对我的抱不平说,谁让他不用功呢。我曾问他,为什么不好好学外语,他的回答是“不感兴趣”。那时如果他能能够碰到一位像王智能一样的老师,搞一次社会实践研究什么的,让他真正理解为什么要学,让他产生学习的兴趣,那他的人生从此将可能会被改写。可惜当时的老师只是说大三门,很重要。

当然老师也有他的无奈,因为考试的制度,因为教学的大纲。现代的考试沿袭着旧时的科举,大喊大叫的课改,为什么是更多的补课和悲惨的自杀事件,一句俗语点之“换汤不换药”。王宏甲老师通篇长论,对我很有感触,可我现在能做的也只有拍手叫好罢了。那么这篇文章该让谁看呢?不仅仅是我们,更为要好好琢磨的应该是那些制定文字的人,为什么课该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可能更糟?

我曾和一位小学老师开玩笑说:“我们幼儿园素质教育是实实在在地搞,可一到你们小学,不到半年,前功尽气了,他们还不得背那沉重的有形或无形的书包。”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老师和家长还是看见着那威严的指挥棒,家长想给孩子快乐的童年,可是怕将来孩子快乐不成,老师也希望学子们能在蓝蓝的学海中自由穿梭,可是怕数字不饶你。呵呵!哎~~

先知先觉者,举着旗子领头走;后知后觉者,喊着口号跟着走;不知不觉者,不哼不哈跟着走;反知反觉者,唱着反调,调头走。王智能老师是好,离不开上头的理解和支持。亿万人口中先知不多,反知反觉也不多,多的是后知后觉,更多的是不知不觉,而不知不觉呢,有的可能假装着不知不觉,怕说了也白说呗。改革需要的是更多的先知先觉,来带动、推动车轮轱辘往前转。而更应该做那先知,成那先觉的可能是那些制定文字的人。

我们现在是很认真地在搞课改,也确实出现了一些闪光点,可就像原中国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曾感叹的一样“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干得扎扎实实。”现在市面上的现状是:素质教育是做出来的,来哄那些参观者的;应试教育呢,领导实在不舍得放,也不敢放,因为怕影响了分数,影响了升学率,影响了学生的前途。这就出现了改革所必然要经历的历程,上下脱节,沟通失衡,但常此以往必将自欺欺人,固步不前。那么怎样打破这个怪圈呢?

中国的教育想搞个彻底更新,就要能够大胆的百花齐放,一味的前怕虎后怕狼,将是举步唯艰。改革的过程中总会有不少的不足,我们要事先能有这份勇气。我们需要的是走出去,拿进来,而不是舍不得手中印着青花的碗。

到处喊着下雨了,下雨了,可抬头望望雨在哪呢,昂或落个几滴,有时下一小阵毛毛雨,怎么样?都不解渴啊。让我们心中充满着希望对着那深邃的天空,大声说:“让暴风雨下地更猛烈些吧!”

我深深地希望并相信,我们的后来人能够在暴风雨后,在绚丽的彩虹下,作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更为自由、快乐并幸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