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对孩子来说,是束缚、是敌人
效率对孩子来说,是束缚、是敌人
其实,儿童所有的行为问题,不管是好的坏的都反映着我们父母的行为方式。
拖沓和任性是孩子反抗父母的软硬两种形式
“拖沓”是做事情拖拉、没效率,“任性”是不听别人意见、执拗。看起来这两者有明显区别,但这两种现象有着相关性,即任性与拖沓是反映同一种教育方式下的两个不同侧面。
拖沓是在父母控制下孩子较“软性”的对抗,而任性是在父母控制下孩子较“生硬”的对抗。看似只表现了其中之一问题的孩子身上,同时也隐含着另一种问题的性质。
就是说看起来很拖沓的孩子,其实是在用拖沓的手段,说明他的任性:不想按你说的那样做!很任性的孩子,总要以某种或多种方式来表达他的这种执拗个性:要么不等父母话说完,他扭头就走;要么就是你说你的,我拖拉我的;要么就发脾气;要么就是不吭声……因此说,孩子的拖沓就是他的任性,孩子的任性可以用拖沓来表现。
总表现得拖沓或任性的孩子内心是无助的
孩子的问题往往隐藏着他们真实的担忧、愤怒、失望、伤心等。孩子的心理和情绪状态,主要是依靠行为语言来表达。
总表现得拖沓或任性的孩子,其内心是无助的,情绪是不愉快的:他这种行为背后的无意识语言在说“我斗不过你,我就要这样才舒服”。拖沓的信息里,隐藏有孩子对父母总是“催促”的不满与报复;任性的种种表现的信息里,隐藏有孩子不得不反抗的敌意,而敌意说明父母与孩子的交流中,父母很少甚至没有承认或接受过孩子的情感,而是对孩子过多的干涉。拖沓、任性孩子的父母,一定是用成人对效率的要求在“训练”孩子
拖沓与任性的孩子的父母,必有其以下行为模式:性格急躁、思维反应快、处事较果断、高价值观、高期望值、讲究效率、喜欢操控和教导人。他们养育孩子的方式,主要以说教、给现成的答案、命令,“你要……”,“你应该……”,“你不应该……”等。在这种行为模式下,孩子体验的是:总有人为我安排、操心、做事,而不必独立思考。因而难以养成对自己行为的负责任能力。
唠叨型的父母,以成人的行为标准要求孩子。有关日常生活上的事,小孩子不可能很快地、熟练地掌握技巧,对他们最好的帮助就是你的态度:耐心的等待,对任务的困难进行一点评价。如“收拾好床铺很不容易”、“一个小时做好这个模型很难”等。
如果孩子成功了,他们知道一件很难的事情被征服了,会有满足感;如果孩子失败了,父母知道这件事很难,他们会感到安慰,这样,孩子感觉到了理解和支持,这会加深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密感。
而持成人观念的父母,特别是唠叨型的母亲,在孩子做某件事情失败时,或孩子没按她的时间要求做某件事情时,一般从来没允许孩子说出他们的想法,而是以不停的唠叨和不满意的情绪态度,数落和要求孩子(此时的孩子,感觉到的是自己能力不够)。如果重复的是这种行为模式,孩子的“无能感”会导致退缩行为。
可以这样说,拖沓、任性孩子的父母,一定是用成人对效率的要求在“训练”孩子。但效率对孩子来说,是束缚、是敌人。就孩子的情感而言,效率的代价很高,它可能耗损孩子的才智、抑制兴趣,可能会造成情感的压抑和性格的极端任性。因为孩子需要试验、探索、努力的机会,也需要耐性(耐性意味着给他人时间),需要在没有催促和训斥的情况下学习。
所以,父母的行为模式决定孩子的行为表现。要改变孩子的拖沓与任性,父母要先正视自己的行为方式。
- 警惕家教唯智化倾向 关键是教孩子“学会做人”
- 教育缺失引起孩子网络成瘾
- 教孩子,思维比知识更重要!
- 独生子女情商教育缺失严重
- 对家庭教育中几个反差及其后果的思考
- 正确处理父母与子女的冲突的方法
- 过度呵护成孩子最大烦恼的相关知识
- 走出家庭教育不当误区的相关知识
- 家庭教育是需要条件的
-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艺术能力
- 怎样教育您的孩子正确上网
- 关于父母教育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的知识
- 教育孩子只能疏导不宜管教的知识
- 家庭教育观念影响孩子的成长
- 为网络喊冤
- 剑来经典语录短句262句
- 小班主题教案《画小鸡》反思
- 好看点的lol游戏名字_芯羽447个
- 女性有内涵的微信昵称394个
- 《终身误》攻略
- 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生字组词
- 家庭温暖对孩子来说是十分必需、珍贵的
- 哪一个阶段的教育,对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
- 早入学对5-6岁的孩子来说是好是坏
- 对孩子,你是说到做到吗?
- 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是如何尽情玩耍的
- 孩子跌倒了不可怕,可怕的是跌倒了爬不起来
- 孩子对人漠不关心的原因是什么――叶斌回答
- 孩子也是人,孩子也会有心理健康问题
- 四岁大的孩子太会看大人脸色,是好事吗――陈福国回答
- 孩子的淘气是天性,不能说顽皮就过于严厉
- 智力玩具只是一种工具,对孩子是没有用的――王文革回答
- 家长,就是孩子人生的导游
- 父母向孩子道歉,是教孩子学会如何做人
- 孩子吃手指是有心理原因的,父母该怎样对待
- 孩子被欺负了,父母是否该对此进行干预
- 幼儿扔玩具不是怀习惯,对他来说只是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