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指示

无声的指示

无声的指示

  

●    指导小班幼儿操作活动的策略之一

实录

今天是分片片的数学活动,在示范操作步骤时我自己取了一份相同的材料放于桌上,把箩筐里的材料袋举起来给孩子们看,再倒出袋中的操作材料于箩筐中,接着把塑料袋放于箩筐的下面。这一切的行为中没有一声语言的解释,有的是夸张的慢动作、眼神的环视,竟然孩子们看的津津有味,在他们之后的操作活动中竟然和我的步骤一样,井然有序。

思考:

 俗话说“此时无声胜有声”,通俗的含义就是说不是所有时间、地点发出声音会获得效果,而应该因时、因地而异。以上的事例不由让我们联想起平时的教育活动中,往往对于类似操作步骤的传授方法是,教师一遍一遍地讲着,恨不得都把它塞进孩子们的耳朵、大脑中,可往往效果不佳,孩子们也产生厌烦心理。

 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的思维特点,有时抽象的语言对于他们似乎很难理解,因为他们的思维具有直观性。于是教师就以“无声的语言”来指示他们,动作的夸张、速度的缓慢、眼神的交流,让孩子在其中自然而然地被吸引,然后他们会全神贯注的注视教师的一举一动,一个一个的操作步骤,此时“无声”胜“有声”。接着,孩子的操作活动一步一步依葫芦画瓢竟然井然有序,自己的一份材料“完好无损”。

   可见,活动策略应该引人而异,因时而异,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