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感受毁灭,珍爱拥有

教学 感受毁灭,珍爱拥有

教学 感受毁灭,珍爱拥有


    (课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11册,由闫学执教。)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zāi),峨(é)峨兮(xī)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擗(pǐ)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文本解读:
    本课虽是文言文,但相对浅显,可借助注释进行理解。难点在于理解“知音”,理解伯牙的摔琴之举及其背后隐藏的含义:子期一死,伯牙为何摔琴?他绝望地摔碎了瑶琴,就是向整个世界封闭心灵的大门。
    文本似乎昭示着,孤独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宿命。因为人生中种种难以预料的因素,我们的幸福往往转瞬即逝,不得不加倍承受失去的痛苦。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是一场人生的悲剧,又是一个人生的寓言,是对知音难求的叹息,是人们在孤独中寻求温暖的见证……
    教学实录:
    课前文字训练:
    师:同学们,来做一个词语游戏。仔细观察这个词的结构。(板书:杨柳依依)能照样说一个词语吗?要求后面两个字是叠字。
    (生答略。)
    师:(出示:明月皎皎 杨柳依依 芳草萋萋 炊烟袅袅 流水潺潺 春雨潇潇 白雪皑皑 云雾蒙蒙 霞光灼灼)有没有注意,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
    生:美丽的景物。
    一、揭题导入(略。)
    二、整体朗读
    师:读通顺了、读流利了还不行,还要读出文言文特有的节奏和韵昧,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生读课文,师指导。)
    三、初解绝弦
    师:文章的题目——伯牙绝弦,怎么解?
    生:伯牙从此不弹琴了!
    师:好一个从此不弹琴了!“绝”作何解释?
    生:“绝”就是断绝。
    师:“伯牙绝弦”就是伯牙断绝了琴弦。但是这位同学刚才却直接说伯牙从此再不弹琴了。他解释得非常正确。文章中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
    生:“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文章的最后一句提到了伯牙绝弦。
    师:这里的绝弦仅仅是指把琴弦弄断,不再弹琴了吗?它意味着什么?它向世人宣告了什么?
    生:宣告了他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知音了。
    四、再解绝弦
    1.何谓知音
    师:现在再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读懂了,还有哪些地方没读懂。
    生:我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意思是说,伯牙非常擅长弹琴,钟子期非常喜欢听伯牙弹琴。
    师:“善”字怎么解?
    生:擅长,喜欢。
    师:“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生:4次。
    师:每一次出现都是一样的意思吗?
    生:不是。“善鼓琴”“善听”的“善”都是善于、擅长的意思。
    师:后两个“善”字是——
    生:感叹词!
    师:感叹词?
    生:这里的“善”就相当于“啊”。
    师:有不同意的吗?
    生:“善哉”就是“好啊”。
    师:“善哉”就是对别人表示赞叹。“哉”是一个语气词,相当于现在的“啊”,“善哉”就是“好啊”。用现在的表达方式可以怎么说?
    生:我们可以说“真棒啊”。
    师:你也真棒啊!
    生:真行啊!
    生:不错啊!
    生:了不起啊!
    生:真厉害啊!
    生:妙极了!
    师:不同语境中,“善”字的用法是不一样的。古汉语中一个字有多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也有这种现象。好,接着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意思就是:伯牙在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了高山,曲子中弹出了高山的感觉,钟子期就说:“太好了,就像泰山一样高大,就像泰山一样巍峨!”
    师:你理解得非常棒!我也忍不住要对你说一声:“善哉!”
    生:“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了流水,钟子期就说:“真棒啊!就好像江河一样广大!”
    师:有没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生:我有补充。这两句话说明伯牙弹琴的技艺高超,他心里想到什么,他的曲子中就能够流露出什么来。
    生:我也看懂了钟子期善听。他俩心灵相通,可见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师: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志在流水,曰——
    生: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师:真好。俞伯牙是楚国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请你充分发挥想象力!
    生:还会表现无边无际的蓝天的景象。
    生:还会表现春天繁花似锦的景象。
    生:还会表现冬天雪花纷飞、白雪皑皑的景象。
    生:还会表现秋风习习的景象。
    生:还会表现清晨朝阳四射、霞光灼灼的壮丽景象。
    生:还会表现春天杨柳依依的景象。
    生:还会表现春雨绵绵,诗情画意般的景象。
    生:还会表现春天竹子拔节的景象。
    师:(出示课件)他的琴声一定还表现了那徐徐清风——
    生:(齐读)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萋萋芳草,袅袅炊烟,潺潺流水,潇潇春雨,皑皑白雪,蒙蒙云雾,灼灼霞光!
    师:现在你们都是钟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你怎么赞叹?
    生:善哉,徐徐乎若清风!
    师: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
    生: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钟子期曰——
    生:善哉,依依兮若杨柳!
    师:当伯牙鼓琴志在芳草,钟子期曰——
    生:善哉,萋萋乎若芳草!
    师:这就叫——
    生:知音!
    (师板书:知音。)
    2.相遇相知
    师:伯牙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在遇到钟子期之前,他还会缺少赞美吗?
    生:不会!
    师:不缺少赞美,那他为什么独独把子期看做知音?
    生:因为伯牙想到什么子期都能知道。
    师:那别人呢?
    生:而别人就感受不到伯牙内心深处的感觉。
    生:别人的赞美都是空虚的赞美,并没有真正懂得伯牙内心深处的感情,没有听懂

     伯牙弹奏的曲子的韵味,而钟子期懂了,所以伯牙就把钟子期视为知音。
    师:你能设想一下别人那些空虚的赞美是怎样的吗?
    生:别人会说:伯牙,你真厉害!真不愧是我国有名的音乐家!
    师:可是伯牙的琴声到底好在哪儿,却说不出来,所以这样的赞美是空的,是不着边际的。
    生:别人的赞美是肤浅的,是表面的,根本说不出哪里好,说不出哪个部分好。而钟子期却说出他的哪个地方好,理解得很深!
    师:可以想象,在遇到钟子期之前,当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没有人能像钟子期那样去说——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当他鼓琴志在流水,也没有人能像子期那样去说——
    生: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师:当伯牙听到那毫无价值的、空虚肤浅的赞美的时候,他的心情怎样?
    生:很失望!没有人真正懂得他琴声的韵味。
    生:他感到寂寞。
    师:有道是曲高和寡。
    生:伯牙一定是很忧郁,很失望,心里充满渴望得一知音!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理解他内心深处的感受,因此他十分渴望遇到一个跟他心有灵犀的人。
    师:心有灵犀可能是对知音最好的注解。伯牙渴望遇到一个真正的——
    生:知音。
    师:终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钟子期!他的心情又是如何呢?
    生:俞伯牙的内心一定是心潮澎湃的。
    生:俞伯牙十分兴奋。
    师:俞伯牙的内心一定是感慨万千,这万千的感慨又汇集成一句话——
    生:知我者,乃钟子期也!
    师:知我者,子期也!传说,伯牙曾为等待子期,在江边的船上苦苦地守候了一夜,而子期也把伯牙视为兄长。最后一次相见两人依依不舍,洒泪而别。他们还仅仅是音乐方面的知音吗?
    生:他们已经是生活上的知音。
    
    师:他们已经成为人生的知音。
    生:生命中的知音。
    师:现在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感受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欢乐。
    (生深情地朗读。)
    3.知音之死
    师: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染病身亡。
    (出示句子,学生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子期死了,伯牙的心也跟着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能承受。这沉重的打击,这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最为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这“终身不复鼓”的仅仅是琴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生:断绝了他在音乐道路上辉煌的前程。
    生:断绝了他的心弦!他把自己给封闭起来了。
    师:好一个断绝心弦!
    生:伯牙在断绝琴弦时也断绝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向往。
    生:我觉得还断绝了他的快乐。
    (生齐读两次“子期死……终身不复鼓”。)
    五、回昧绝弦
    师: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传说中,俞伯牙与钟子期是在江边相识的,伯牙在船上鼓琴,子期在岸边听琴,二人从此成为知音。无奈,钟子期不幸染病身亡!子期死后,伯牙曾到子期的墓前悼念,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鼓琴、子期听琴的情景——
    (伴着低沉悲凉的古典音乐,师生共读课文。)
    师: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出示短歌,师范读: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师: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正是——
    (出示诗歌,生读: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师: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子期一死,世上再无知音,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生再读课文。)面对伯牙的痛苦与绝望,你想对他说什么?
    (生写感受,师巡视。5分钟后,开始交流。)
    生:俞伯牙,你不能这样消沉下去。人生的路还很长,你要好好走下去,在音乐上再创辉煌!
    生:伯牙,我十分同情你。月有阴晴圆缺。子期的死也许让你感到非常难过,但我想如果他还活着,也一定不会赞成你摔琴绝弦的。他一定希望你在音乐上再创辉煌!
    师:你真正理解了“知音”的含义。
    生:俗话说,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你和钟子期虽然是音乐上的知音,生活上的知音,生命中的知音,心灵上的知音,但是总有一天会分开的。振作起来吧!
    师:人生在世,聚散乃是家常事。那么,完全可以把自己的心扉打开,人在任何时候都要走一条宽阔的路!
    生:伯牙,别难过了。曾经有这样一个知音与你为伴,你应该知足了!
    师:如果我们拥有自己的知音,那是人生的幸运,应该倍加珍惜;假若没有知音,或者和伯牙一样曾经拥有但最后失去,我们也可以把寻觅知音作为一种人生的追求——幸福不在结果,而在于寻求的过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美好,感受了人生的温暖……再读读这个故事。
    (生读课文。)
    六、深悟绝弦
    师:两千多年来,伯牙、子期的故事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在各种典籍中也均有记载:《吕氏春秋》《列子》《警世通言》(课件出示)。对这个故事,人们有赞叹的,有遗憾的,更多的人思绪万千。俞伯牙和钟子期已经成为知音的代名词。后人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乐曲),后来成为我国十大古典名曲之一。让我们伴着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
    (生再读课文。)
    师:这正是: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