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 教学反思缘何起?

关于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 教学反思缘何起?

关于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 教学反思缘何起?

【摘要】学语文反思性教学,它是一种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教师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审视、回顾,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强化正确认识,发现问题,及时调控,总结规律,进而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教师学会教学、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教学。其实施的基本路径以发现问题为基点,以提出解说为起点,以制订反思计划为中介,最终以形成反思性日记或论文为目的。并以此为新的起点,指导和完善新一轮的教学,以此丰润师生生命成长的历程。

一、概念界定

1、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是针对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地根据预设方案,向学生传授知识,课后又缺乏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反思而提出来的。它是一种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教师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审视、回顾,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强化正确认识,发现问题,及时调控,总结规律,进而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教师学会教学、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教学。

2、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是一种教学思想,反思贯穿于教学始终;是一条教学原则,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教师较多考虑我为什么做我所做的;强调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教师较多考虑“我应该围绕教学目标做些什么”;强调教学方法的情感性,重视师生间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重视对学生课堂反馈信息(尤其是情感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强调教学评价的科学性,重视教师的自我评价。

3、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借鉴了国外教师继续教育的成功经验,是反思性教学思想指导下的一种教学模式,包括反思性教学计划的设计,反思性教学计划的实施,反思性教学的评价。既有教师教的反思,又有学生学的反思,最终指向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学会教学。

二、背景缘起

1、从现实背景看

①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举措

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培养创新精神,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而这依赖于教师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正是要求教师有敢于探索的勇气,不断探索的毅力,科学探索的精神。因此,该课题研究是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②是培养反思型教师的需要

作为教学主体之一的教师,必须是反思型的教师,具备其合理性主要特征,即有自觉的反思意识和较强的反思能力。以往,一些教师已经意识到反思的重要,但普遍还比较缺乏,即使有此意识,也往往处于一种片面的、被动的、不自觉的、不系统的状态。现在,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提出“反思”,要求语文教师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全面的、主动的、自觉的、系统的反思,促教学水平的提高,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从特点看

①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超越了常规教学理论研究中技术理性思维的局限,站在更宏观、更高的层面关注和探寻一种抽象的、基础的教学策略和人文理性。注意到教学过程是一个受多因素综合影响的动态活动过程,在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中必须充分地考虑有效地协调和处理这些影响因素,并在整体上把握,这些因素既保留有常规教学中关于如何教的具体的技术性要求,又提倡体现人文理性的宏观教学策略的运用,并以后者涵盖和指导前者,达成技术理性和人文理性的一体化。从整体上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不断调节,达到系统的优化。

②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是一种依赖群体支持的个体活动,它不仅要求反思者有一个开放、负责和全心全意地投入的心态,同时也有合作、协调、信任的环境要求。

③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既重视教师对教学活动本身的反思,又重视对教学资源进行全面的反思,从而有利于教师更充分利用校外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以充实课堂教学,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将对学生的反思意识、能力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所表现出的自身主体道德意识、情感和思想的开放性,对自己的事业、学生负责任的态度以及丰富的反思知识和技能都将细雨一般润入学生的心田,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反思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对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信念、经验、态度、知识和价值的意义及其它社会条件承担了认知、检查和反刍的责任。由此可以推断,对于教师与学生的发展,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确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它可以成为实现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一种有效的工具和手段,是值得我们去实践的一个较为理想的切入口。

三、支撑性理论

1、主体性教育理论。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应有较强的主体意识。同时要明确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要以学生为本。一旦学生内部产生自主学习的强烈愿望,其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学习潜能。

2、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推进,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地探索。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教师都有理论上迷茫,实践上的困惑。他们的认识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3、认知理论。元认知的核心意义是对原有认知的再认知。即认知主体对自身的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又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它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体验和调控,其中调控是核心。从这一层面上说,反思是一种体验后的调控。

4、建构主义理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其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的主动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