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小学教师资源大全 > 小学教育案例 > 小学教育案例

小学教育案例

  • 《掌声》教学案例:捕捉教学细节,构建和谐课堂

    2008-11-26

    杨再隋先生说过:“忽视细节的教育实践是抽象的、粗疏的、迷茫的实践。”这里,胡老师的敏锐发现,善于捕捉细节,是这一新环节生成的关键;胡老师又能珍视这一教学细节,有效地触动学生的心灵是这一新生成环节成功的保证。课堂教学细节,不仅是一种过程,更是师生生命活动的状态。学生、老师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一种动作都有可能传达出丰富的内涵。细节是文化,只要我们敏锐地抓住它,深入地挖掘它,也许就会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成为打动人心的魅力所在,成为构建和谐课堂的基点。

  • 《枫桥夜泊》教学案例解读:把握文本,让对话更具活力

    2008-11-26

    :(竖起大拇指)你分析得有道理,我欣赏你丰富的课外知识和生活经验,更欣赏你的求真精神。说到月亮,我给大家提供一点这方面的知识,月有上弦月和下弦月之分。有一句俗话是这么说的:十七更前十八更后。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是天将晓,但是“天将晓”和“清晨”这两个时间是有区别的,两者相差一两个时辰,一个早,一个晚。

  • 小学教师经验分享:语文课堂的“场”意识

    2008-11-26

    也许将优质的教学设计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还需要一种媒介、一座桥梁。这就是课堂教学中“场”的营造、创设。我觉得这“场”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课堂文化,它弥漫于课堂中间,需要靠心灵去体会。课堂上,只有建构起这样的“场”,带学生进入“场”中,他们才会愉悦地感受,美妙地联想,从而获得知识,获得审美体验,才会出现“小眼发光,小脸通红,小手直举,小口常开”这样的教师梦寐以求的理想课堂状态。

  • 《狐狸与乌鸦》教学反思:这是只“聪明”的狐狸吗?

    2008-11-26

    这个教学案例使我反思一个问题:在新课程下,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思维,鼓励学生的想法多样化。但由于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发展、形成阶段,还不成熟。有时候学生的想法可能会偏离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的轨道,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及时发现并给予正确引导。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在增添互动的、生成的精彩的同时也增加了把握的难度。我们在倾心于学生多元化、多角度思维表现的同时,不能忽视了对学生道德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要发挥好教师评价的激励和导向的双重作用

  • 小学教师反思:由两例词语教学案例引发的反思

    2008-11-26

    针对这两篇文章的内容,以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我认为这样的字词教学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 第一,学生知道“脊椎骨的写法”以及“脊椎骨在哪”不是最终目的,而让学生知道“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脊椎骨骨折将带来什么影响”这才是该词语教学的重点。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明白文中桑兰面对脊椎骨骨折的痛苦;才能明白为什么桑兰在完成“刷牙”、“穿衣”、“吃饭”等常人看来简单的动作时却“大汗淋漓”、“气喘吁吁”;才能读懂文中下面这一重点段:“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桑兰可以自己刷牙,自己穿衣,自己吃饭了。但有谁知道,在这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动作背后,桑兰是怎样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的!”另外,如果学生能够明白脊椎骨骨折将带来什么后果,学生就会对课文中二类生词“瘫痪”、“固定套”等有更加透彻的理解,否则只能是教师“纸上谈兵”、学生“望文生义”罢了。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这一词语时不仅要让学生明白“脊椎骨”在什么位置。更要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明白,一个人如果脊椎骨骨折将带来什么后果。这样,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词语。而且也为学生学习全文扫清了阅读障碍,为学生体会桑兰脊椎骨骨折后面

  • 扬起“探究”的风帆

    2008-11-26

    全国的小朋友们:我是甘肃电视台的少儿节目主持人——豆豆。听说合水县马莲河的农民发现了象的化石,我连夜赶到这儿,还没有来得及喘一口气呢!我们可以看到当地政府官员和古生物专家正紧张地指挥着挖掘工作。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快看,快看!象化石挖掘出来了!它非常完整。不可思议的是它竟然是站的姿势,一脚还踩着一块大石头。据考古生物专家介绍,这么完整的象化石,是非常罕见的,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有趣吗?如果你们还想了解更具体的情况,请继续关注我们以后的追踪报道)

  •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008-11-26

      执教:高 明   【内容提要】   本文用典型的课堂案例,对课堂教学的片段进行了剖析,阐述了现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以及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

  • 小学教师反思感悟《丑小鸭》一课

    2008-11-26

    以上教例,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想象说话、角色扮演等多种手段,来展现丑小鸭当时的不幸。教师这样设计,目的是为了学生体会到丑小鸭虽身处逆境,却毫不气馁,能勇敢面对的信心。对待同伴与亲人,应以诚相待,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但在孩子表演如何“嘲笑、讥笑、欺侮”丑小鸭时.老师却只字不提这样做与道德标准不相符合之类的话。如此“感悟”,真不知学生“悟”出来的是如何欺侮人,还是如何面对挫折。如此的教学不但缺乏关感,而且充满了残缺的意象。语文教育,还应承载着人文教育与道德教育,我们教育者在教育时也不能顾此失彼,因小失大呀!

  • 《菜园里》教学案例:预约美丽 生成精彩

    2008-11-26

    根据目标的设定,我觉得这一段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知道“花开了”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以就单线条预设了一种方法。课堂上,通过设定的表格,特别希望学生能回答出来。但偏偏不是,出现了其他的答案,于是便指着表格的最后一格,说“看看这里有什么不同”……终于有一位学生回答了“写花开的方法不同”。我如获至宝,引导学生一起学习这种写法。课后进行反思,觉得对很多学生来说,这种写法并不是他们自己生成的,而是老师给予的。如果备课时能更多地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想法,考虑生成过程中学生各种状态的出现,我想课堂会变成生成性的课堂。

  • 小学教学经验分享:珍视“意外” 收获精彩

    2008-11-26

    如一位教师教学《田忌赛马》第二课时,先引导学生简要回顾第一次赛马的经过,接着播放精心设计的课件,要求学生边看课件,边结合课文内容思考田忌齐威王第二次赛马的经过。可是,课件播放结束,学生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而这时.有人报告说:有两个学生在桌底下玩“比点数大小”的纸牌游戏。老师并没有发作,而是从学生手中接过纸牌抽出六张,分为两副,一副红牌:10、8、5,另一副黑牌:9、6、3。

  • 语文教学反思:还需要营造一个“静静思考”的场

    2008-11-26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多是文学大家的经典,是优秀的范作。其中必有一处或几处精要之处,或一词或一句,启之,则牵一发而动全身;思之,则发人深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这样的精要之处,引发学生深思,领悟其深藏的含义。如:《鸬鹚》一课中“渔人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一句,“一抹”用得很妙。金明东老师在参加浙江省第四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比武中的处理就很好地带领学生一步步深思,挖掘了“一抹”背后的丰富含义。

  • 精彩的案例教学:两次链接,两种观念

    2008-11-26

     在《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声中,教师用轻柔的声音描述:“生命是美丽的,也是脆弱的。当我们在校园里漫步,当我们在阳光中嬉戏,我们享受到了生命给我们的幸福。然而,对于因肿瘤而不能自如上学的苏珊来说,生命又是多么脆弱。让我们一起去关爱这个可爱而又可怜的孩子吧!请大家怀着一颗爱心朗读课文《苏珊的帽子》。

  • 《金子》观摩教学:精彩就在这里绽放

    2008-11-26

    教师先指名学生逐一读词语,再让全班学生齐读这些词语。复习巩固了字词后,教师提出了如下的要求:“《金子》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提供的词语说一说吗?”听了学生的发言,教师耐心地指名学生补充说。直到学生把这件事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概括地讲清楚。在学生概括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教师相机板书:“淘金、种花、成功。”接着,教师很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环节:“下面我们继续课文,看看彼得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

  • 学好数学课的方法:游戏卡片带来的“快乐数学”

    2008-11-26

    让游戏成为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最感兴趣的活动。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力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事物,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便是他们知识、能力全面发展的过程。他们在游戏活动中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中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从而感悟到学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在上例中,学生猜卡片→数卡片→分卡片→买卡片,在喜闻乐见的数学活动中逐步获得新知,这些都来源于学生的兴趣及由此而产生的求知欲望。

  • 《四季》教学案例:从两位教师的《四季》教学谈学科整合

    2008-11-26

     师:(在精读感悟诗文的基础上)同学们,现在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景象的,可以跟同伴说一说,议一议,也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表现;喜欢阅读资料的同学可以把课前收集的实物、文字、图片拿出来交流;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诗中的景物。

  • 草船借箭教学案例:尊重学情 创生精彩

    2008-11-26

     当学生鼓足勇气向教材、向诸葛亮“挑战”的时候,教师既不立即肯定,也不立即否定,而是赞赏学生的勇气和胆识,表示大家都愿闻其详。然后,引领全体同学围绕该生的话题展开读文、思考、讨论、争辩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只要细品争辩过程,我们就不难感受到学生在老师营造的以尊重为旨趣的特定情境中,生命被唤醒、激活。学生的智慧、情感、人格从各种束缚、禁锢、定势和依附中解放出来,得到最佳的凸现和弘扬。学生在争辩的过程中,实现了感悟与理解的整合,人心与文心的融通,观点与精神的共享。同时,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智者形象也在争辩中逐渐清晰起来,丰满起来,然后深刻而鲜活地定格在学生记忆的深处。我们不妨假想,当学生鼓足勇气向教材、向诸葛亮“挑战”的时候,如果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感受置若罔闻或肆意“斩杀”,试问,还会出现如此生动、如此精彩的教学情景吗?事实告诉我们,教师只有关注学情,尊重学情,敢于暴露矛盾,善于巧妙引导,才能引发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精彩生成,将阅读教学推向全新的境界。

  • 小学优秀 教育案例:细微之中见“合作”,互动合作中显“真情”

    2008-11-26

    师:贫者是如何凭这一瓶一钵走了一个来回?你想像一下。讨论之前,你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师帮助生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如出示地图,直观地让学生知道两地之间的距离。)

  • 《生命的掌声》教学案例与分析

    2008-11-26

    英子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摆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她童年的一个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随即又响起了一阵掌声。英子很礼貌地向老师深鞠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摆地走下了讲台。

  • 小学教育案例:对生成性教育现象的审视与反思

    2008-11-26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在教学方面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我们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从机械、僵化的线性教学走向开放、真实、灵活的板块式教学,从单纯使用教材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创造者,使学生的生命得到尊重,教师的价值得以体现,使课堂教学活动充满精彩的动态变化。本文力图对当前生成教学的现象进行剖析、反思,并寻找相应的策略,使动态生成的课堂成为学生、老师尽展才华的课堂,充满激情与挑战的课堂。

  • 教师教育反思:浅谈语文教学改革

    2008-11-26

    在学习和分析矛盾普遍存在法则时,我们常说,一种矛盾有时会掩盖另一种矛盾。有一个时期的语文教学也存在着有意无意地以“次”盖“主”的现象:有时“时髦”掩盖了“质朴”;“热闹”掩盖了“宁静”;“功利”掩盖了“纯粹”;“技术”掩盖了“理性”。从表现形式看,虚假的探究代替了自主学习;单纯追求快乐的课堂环境背后隐藏着功利主义的毒痈。

我要投稿|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22 www.cnfirst.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