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云》教学反思:讲套话的困惑

《火烧云》教学反思:讲套话的困惑

《火烧云》教学反思:讲套话的困惑

[案例]
     在上《火烧云》(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浙教版第十一册)一文描写火烧云形状变化这段课文时,我先让学生欣赏火烧云从形成到结束的动态画面,学生感受着色彩斑斓、绚丽多姿、变化奇特的火烧云,有些陶醉了。学生的注意力回到课文后,我又让学生美美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写了火烧云的哪些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火烧云的这些变化写具体、写生动的。学生充分朗读后,师生进行交流——
     师:课文写了火烧云的哪些变化? 
     生:火烧云先是变成了一匹马。一会儿,那匹马变模糊了,就变成一条大狗。接着大狗不见了,又变成了一头大狮子。最后连这头大狮子也看不见了,变得模模糊糊的,既像这个,又像那个。
     师:你们觉得课文在写这些变化时哪里写得生动、有趣?
     生:我觉得马的样子写得非常生动、有趣。
     课件出示两个句子:
     马是跪着的,像是在等着有人骑到它背上,它才站起来似的。 马是跪着的。
     师:读一读这两句话,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读)
     生1:第二句话中少了“像是在等着有人骑到它背上,它才站起来似的”。
     生2:第一句作者把马写得非常温顺,可爱,恳请主人骑到它背上,它才高兴似的。第二句没写出来。
     师:同学们很会思考。第一句中哪是看到的,哪是想到的?
     生:“马是跪着的”是看到的,“像是在等着有人骑到它背上,它才站起来似的”,这是作者的联想,把它当时要站起来的状态想象了出来,本文权属小学课堂网,象征着中国人民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逐渐站起来了。
     (学生的回答,使听课老师们情不自禁地为之鼓掌。在上课前,这个班的语文老师就告诉我这个班的学生挺会说话的,经常有一些精彩的发言,今天果然如此。一开始,我心里还挺高兴的,可是我马上发觉学生的感悟似乎离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有距离,但又被他发言的“高度”和“意义”所折服,于是我对他说:“这位同学从马的样子能够联想到中国的发展和强大,联想丰富。”谁料我的这一肯定,却让学生后来的发言愈加“上纲上线”。)
     师: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不仅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还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美。同学们再来读四~六自然段,边读边体会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的写作方法。(自由读)
     生l:课文中的一句“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马腿伸开了,马脖子也长了”,这句话是写马的变化的,象征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战胜了“非典”的袭击,经济又获得了迅猛的发展。
     生2:我认为写狮子的这部分:“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大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是那么大,也是那样蹲

     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也是作者的想象,写得挺生动的,象征着中国像睡醒的雄狮,非常威武,非常庄严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实力。
     生3:火烧云红彤彤的,不就表示中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日子越过越红火吗?
     。。。。。。
     其间我虽然一再强调火烧云是火烧云,跟中国的发展壮大没有必然联系。可是学生照样讲述着自己所想象的伟大的象征意义,仿佛不这样讲就不足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深刻理解。
    【反思】
     这节课让我颇有些尴尬:肯定学生的发言,似乎“文不对题”;否定学生的发言,好像又不妥当。实际上,如果抛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学生的发言可以说是精彩的,体现了一定的“高度”,这似乎印证了课前该班语文老师说的“挺会说话”。但如果结合《火烧云》这篇课文的主旨,学生的现场生成无疑远离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因为《火烧云》主要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与政治无关。后来我反思:学生为什么会这样讲呢?这仅仅是学生在这一堂课中的特定表现吗?不是的,学生今天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已经形成的言说风气,即学生的话风。学生从“马站起来”联想到“中国人民站起来”,从“马腿伸开”就想到“中国的强大”等等,这是讲套话、讲大话的话风。那么学生的这种话风是怎样习得的呢?问题的根源出在哪里,作为教师应当怎样引导呢?
     无疑除了社会上讲套话话风的影响之外,教师教条式的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长期以来,我们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忽略了学生的独特思考,只要大方向正确,总会给予肯l定。听课教师的鼓掌无疑就是对学生话语中的“伟大意义”的l认可。本文权属小学课堂网,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以为说话、感悟,调子要定得越高 越好,从而形成了假、大、空的言说风气。这种话风也影响到小学生的作文,学生只要一提笔,就要想到各种“伟大意义”,真情实感、童心童趣被淹没了。
     这种话风,不仅仅影响到孩子的表达能力,同时,它对于孩子个性的张扬、独立思考精神的培养、创造思维的形成,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更为重要的,它会让孩子在小小的年纪,就形成“面具人格”:说一套做一套,口是心非、言不由衷。从这样的角度来审视,说套话的问题,还真不是个小问题。
     学生优良话风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熏陶,在本例中,我应当从学生的言说方式、言说内容上进行指导,指出学生的这种思想是好的,但你这种联想太遥远了,不符合当时作者要表达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自己讲这种套话是不符合文本思想的。这样,学生的发言就不会偏离文本主旨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