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园里》教学案例:预约美丽 生成精彩

《菜园里》教学案例:预约美丽 生成精彩

《菜园里》教学案例:预约美丽 生成精彩

  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新课程改革要求预设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感知、体验、实践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要想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就应该从课前的预设做起,为多样化、深层次的生成提供广阔的舞台。因此,我们必须改进备课方式,让备课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下面试从一些或成功或失败的案例中进行反思,提出课堂生成理念下备课的策略。
  一、单一型过程向开放型过程转变
  
  【案例】
  
  《花钟》(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
  
  【预设】
  
  1.读第一段,填表:
  
  2.讨论:你从表中发现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同样说花开了.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
  
  【课堂状况回顾】
  
  根据目标的设定,我觉得这一段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知道“花开了”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以就单线条预设了一种方法。课堂上,通过设定的表格,特别希望学生能回答出来。但偏偏不是,出现了其他的答案,于是便指着表格的最后一格,说“看看这里有什么不同”……终于有一位学生回答了“写花开的方法不同”。我如获至宝,引导学生一起学习这种写法。课后进行反思,觉得对很多学生来说,这种写法并不是他们自己生成的,而是老师给予的。如果备课时能更多地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想法,考虑生成过程中学生各种状态的出现,我想课堂会变成生成性的课堂。
  
  【分析】
  
  学生个体由于家庭背景、知识经验、思维方式的不同而呈现多样性。面对同一文本,他们会提取各自不同的已有经验,在阅读中发现不同的语言规律。在上述案例中,由于把具有个体多样性的学生设想成一个理想个体,用个体来代替全体,因而课堂上把多数孩子的思路框住了,让大多数学生来适应教师的教学思路,他们无法感受表达方法的多样性。
  
  [策略]
  课程生成的主体是学生。不同的学生必须通过各自主体的活动,对已有经验的筛选、对新体验的理解,才能使自己的经验不断更新,建构新的知识能力体系。因而,备课是要考虑不同的学生会有哪些不同的思考,可能会出现哪些阅读感受,即我们要把单线型备课变成多线型备课。对《花钟》一文,我们进行如下备课,并在不同班级展现下面教学过程。
  1.自由地、反复地读第一段。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发现。结果出现了以下几种阅读发现:
  (1)我发现这段话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2)我发现这段话中有许多比喻句……
  (3)我发现这段话写花开了,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
  (4)我发现这段话是按植物的特点来写花开了,比如:写牵牛花,说是吹起了小喇叭,因为它的形状像小喇叭……
  这远远超越了教师原先预设了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二、目标速成型向目标递进生成型转变
  
  [案例]
  《给予树》(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
  
  [预设]
  通过课文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还要让学生体会到做好事是要有牺牲和选择的。因为,三年级孩子已经对帮助别人这一“爱”的主题非常熟悉,但是在付诸于实际行动的过程中不一定能做到。到底是什么在阻碍他们的行动呢?如何克服呢?让我们更加关注金吉娅的思想。根据这一想法,我作了下面的预设:
  1 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说说给予树带来的感人故事是什么。初步感受金吉娅是个有爱心的孩子。(目标之一)
  2 再读课文,说说金吉娅的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读懂了什么,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讨论:①金吉娅是个怎样的小女孩。②从她的做法中体会到了什么。②假如你是金吉娅。当你从给予树取下卡片,你准备怎样给小女孩写信?请你写一写。
  让学生在朗读、感悟、理解的基础上演演、说说,加深情感体验。(目标之二)
  3 讨论生成,金吉娅做了好事,为什么还难过?她在想些什么?
  在学生充分体验后,组织学生作更深层次的思考,让情感得以深化,认识得到提升:做好事需要有牺牲和选择。(目标之三)

       设定以上过程性目标,但并不是固定不变、非去实施的目标,而是根据学习的进程状况而定,可作删除、调整与修改,也可以增加过程性目标,关键要把“关爱他人的情感”这一目标放在心里,并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必要的过程性目标及相应的情境。
  
  [课堂状况回顾]
  我教学的目标是让孩子们自己生成“关爱他人需要作出牺牲和选择”,因而,我特别创设了一种浓浓的、充满人文关爱的课堂氛围。在快乐的圣诞音乐声中,学生体验金吉娅,并给小女孩回信;与老师表演,送礼物和卡片去援助中心的礼品区;与老师对话,探讨在小卡片上不署名(或写圣诞老人,写金吉娅)的原因;分角色朗读,体会金吉娅与妈妈对话时的心情。在这样的体验后,引发思考:金吉娅为什么做了好事,心里不是高兴而是难过?她在想什么?因为有了足够的情感积累,最后的情感提升就很自然,很到位了。最后我在《爱的祈祷》音乐声中间学生:“这样的树,应该种在哪里?”学生都认为应该种在需要帮助的地方,种在每个人心里。我声情并茂地小结:让我们用爱心做水,用善良做土,用同情与体贴做阳光,精心培育给予树,让它在我们心里枝繁叶茂,开出芬芳的花,结出丰硕的果,让每个需要帮助的人都得到它……很多学生都感动得热泪盈眶,久久沉浸其中。“爱”在每个孩子心中已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分析]
  课堂学习如果只到情感体验这一步就结束了,即学生的情感就无法提升,他们还是停留在原有的道德水平上。要让学生明白做好事是要有牺牲和选择的,金吉娅在买礼物的时候,可能就在想:我买了洋娃娃,我拿什么东西给亲人呢?跟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比起来,孰轻孰重,爱的天平应该偏向于谁?引发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的。这让学生明白“爱”不能停留在嘴上,更需要勇气和必要时付出代价,作出牺牲。
  
  [策略]
  课程作为过程,需要进程、运动和变化,而不是作为客观目标或学习内容摆在学习者的面前。由学生自己去“内化”。课程需要已有经验与新信息的不断作用才可能逐渐生成,而不是速成。因此。预设时要考虑让学生走在过程中,学生够不着目标时,要考虑过程的再展开。设定过程性目标,当然这种过程性目标是暂时的、不确定的,在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经验交流中,需要随时变化和修正。比如,在讲到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爱心时,好多学生都说妈妈也是个好人,她并没有责骂金吉娅,而是为她感到高兴和自豪,折射出妈妈的伟大;还有的小朋友讲到可能妈妈平时就是这样教育金
吉娅的,所以金吉娅才会这样做等等,这些都是非预设的生成。
  
  三、知识浓缩型向知识展开型转变
  
  [案例] 《操场上》(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
  
  [预设]
  出示词语卡片:跳高、拔河、拍皮球、跑步、打球、踢皮球。
  小朋友,你能给这些词语分成两组吗?
  学生思考,分组。展示学生的分组结果。揭示字的偏旁与字义的关系,探讨形声字的造字规律,从而更好地识记汉字,理解字义。
  
  [课堂现状回顾]
  由于确定了“让浓缩知识展开,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创造、丰富和深化”的理念,因而教学过程就是我带领学生走进知识世界的过程。学生们因为有了走进知识世界,亲自创造知识、展现自身力量的机会,他们的表现是非常出色的。他们的答案也是不尽相同。只要他们能讲出理由,我都一一肯定,并为他们感到高兴。最后,我将“跳高、跑步、踢足球”为一组,“拔河、拍皮球、打球”为一组展开讨论。分析为什么这样分,你发现了什么。孩子们在讨论与思考中,对汉字规律有了新的发现。
  
  [分析]
  经验是感受的联结,感受越深经验生成越丰富。浓缩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感受少而浅,他们只能在知识的表面上感觉一下,只能说识记知识,留下的是浅印迹。而展开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深入到了知识的里面,亲身感受知识的来龙去脉,经历知识演变的过程,并用自身的经验智慧来思索变化,创造变化。如上例,这一过程孩子们获得的是深刻的感受,因而经验是生成的,也是深层次的。
  
  [策略]
  生成的课程要让学生去获得深刻的感受,并不只是“知道”,因此,不应把“浓缩”的知识呈现给学生,而要把知识展开,尽量地恢复成造字时那个样子,让学生像个造字专家一样去经历知识的创造,体味发现的苦与甜,让学生在建构过程中,在经验世界与学习内容的动态作用中获得深刻的感受,真正生成新经验。
  
  四、设计平地型向设计挑战型转变
  
  [案例]
  《菜园里》(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  

     [预设]
  1 猜谜:出示各种蔬菜图片,什么青青细又长,什么身穿绿衣裳,什么高高打灯笼……
  2 有图片,有拼音读生字词;随后,逐步递进,去掉图片,去掉拼音,打乱顺序。
  3 小组合作,从信封里拿出词卡,给蔬菜贴上标签。
  4 师生情境表演。教师当“马大嫂”,小朋友做菜贩,学会推销自己的蔬菜。
  
  [课堂状况回顾]
  教学一开始,教师采用编儿歌和猜谜语的形式引入课文,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他们兴奋地参与,带着自己的经验、灵感、思考。看似游戏,实际上是对生活中已有经验的提取。随后的识字,巩固过程,又是学生喜欢的挑战性形式,他们表现得积极主动,不断接受更难的挑战。最后掀起了一个学习的高潮,学生在推销中学会用上学会的蔬菜名称,并尝试如何表达才更完美,以吸引“马大嫂”。
  
  [分析]
  “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对智慧没有挑战性,会使学生对学习无动于衷,这种主观倾向性一旦产生,学生的心智开始关闭,他们的学习活动会处于应付状态。挑战性的课堂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与积极、高涨的学习心智,在这种状态里学生心智是活跃的,而这正是课程生成必备的条件之一。
  
  [策略]
  课程生成需要学生积极的主观倾向性,需要学生的经验、思考和兴致的投入。因此,预设时要改变平地型设计,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心智,要让学生去爬坡。在爬坡的过程中,学生发挥出他们的一切才智,这样课堂就成为充满生气和乐趣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