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命运挑战教学反思谈

向命运挑战教学反思谈

向命运挑战教学反思谈


    《向命运挑战》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的一篇独立阅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霍金怎样战胜困难,不怕失败,敢于向命运挑战的感人事迹。设计本课,我以走近霍金,走进霍金的内心世界为主线,以对话的形式,让学生在与文本的接触中,去寻找、感悟霍金那种与命运抗争的精神,通过“重点突破,整体感悟——引入资料,丰厚认知——拓展延伸,强化体验”来进行。
    
    1.重点突破,整体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也就是说,感知文本的内容要从整体入手,一而再、再而三地整体感知,不要脱离文本的内容。
    我让学生反复读这篇课文,然后找出文中最感兴趣的地方与同学一起交流。在学生自主交流汇报的基础上,抓住学生汇报的重点,采取朗读想象和发散思维的方法,深化理解,强化体验。在学生自由交流,教师适时点拨之后,再引导学生回顾霍金的人生简历,感悟霍金不平凡的人生历程,从而使学生对霍金有一个更充分、更理性、更完整的认识和理解。接着再问学生:如果你是霍金大型纪录片的总导演,你最想拍什么?为什么?你又想起一个什么片名?此时此刻,学生已被霍金所征服,有的只是不断的倾诉。
    这个教学环节摒弃了烦琐的分析和支离破碎的讲解,从挖掘教材情感因素入手,突出朗读感悟和想象体验,创设一种语文特有的情感氛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思考。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自能解读与教师的适时点拨相互交融,教师、学生、文本自由对话,重点理解贵在体验,整体感悟重在内化。这种由点到面再由面到点的反复轮回,让学生在一次次面对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此时,霍金坎坷的人生经历,让师生的心灵得到了完完全全的精神洗礼,创造了属于师生的课堂时空的真正的精神生活。
    
    2.引入资料、丰富认知
    
    在学生谈了假设专题片的片名之后,我对学生说:其实,像霍金那样“不怕失败、不怕困难、勇于向命运挑战”的人物还有很多很多,是吗?这时,学生从感慨与激动的情绪中受到启发,兴趣盎然地互相交流。真可谓如数家珍,贝多芬、张海迪、保尔、桑兰、田甜……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展现在同学们面前。此时,教师精心准备的多媒体课件和介绍已显得多余,教学效果自然水到渠成。这种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探究的教学,使教材成为了指南针和导航仪,引领着学生走出课本的方寸之地,遨游于浩淼的求知空间。
    
    3.拓展延伸,强化体验
    
    学生还在饶有兴致地交流,这时我对学生说:此时此刻,面对这么多的英雄人物,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得到了一次次的心灵震撼,此时小手如林。有的学生说,今天我不仅了解了霍金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懂得了生活的意义,我要感谢霍金。有的学生说,我不仅了解了霍金,还知道了许多和霍金一样自强不息的伟大人物,我也要说感谢,但我更多的是感动……我没有打断学生的发言,因为我觉得这样的课不再需要教师去总结,学生早已潜移默化地理解了文本,感悟了文本。
    构建精神生活的课堂,就是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活动,关注学生的即时需要,关注学生的生命经历、经验、感受和体验,在学生感受生活、感受他人、感受世界的过程中实现精神生活的回归。从上述教学案例可以看出,这节课旨在体现“让语文教学成为学生构建精神生活的过程”,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