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光催孩子“要用功学习”

不要光催孩子“要用功学习”

不要光催孩子“要用功学习”

  学习目标要合理

  父母对孩子提出的学习要求,要因人而异,不能一下子提得过高过严,更不能逼得太紧,否则会影响孩子学习的劲头。如果父母提出的目标超出孩子的能力,孩子就会变得焦躁不安,信心不足,潜意识中产生不满或反抗的情绪。久而久之,反而会影响学习。
  父母告诫孩子最常用的一句话是:“要用功学习。”
  “要用功学习”,这句话对不用功的孩子来说,是特别感到不愉快的命令之一。如果经常再三这样催促,孩子就会感到厌烦而产生对抗命令的逆反心理,不久,连老老实实的坐到书桌前都办不到了。
  讨厌被父母反复催促学习的孩子,渐渐地从坐下来到开始学习的时间拉长了。特别是当受到训斥而坐到书桌前的时候,由于不是出于自愿,所以学也根本不像学的样子。

  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有的父母总以为,不管怎样只要叫孩子坐在书桌前,就放心地完事大吉了,其实这样做反而把孩子的心搅乱了。尽管从表面上看成功了,但实际效果恰恰相反。
  “要用功学习!”这句话最初的意思只不过稍微提醒孩子注意而以。可是每天这样说,久而久之,无形之中就会使孩子心里感到压力。时间长了还会产生逆反心心理,从而又提醒注意的含义变成了命令,而又变成严厉的训斥,完全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结果是,“要用功学习”这句话造就了不用功的孩子。
  在某一个家庭里,夫妻两从孩子小的时候起,三个人围在一张桌子上,教孩子画画儿和识字,养成了一起愉快游戏的学习习惯。生了第二个孩子以后,这个习惯仍然保持着,老大读书时,小二就学习画画儿。不久又生了第三个孩子。小三在桌子上学画画儿时,老大就到另一张桌子上去独自学习。这是由于同一张桌子太拥挤和她的2个小弟弟吵闹的缘故吧。
  小二见老大每天独自一人学习的样子,没过多久,一吃过晚饭,他也找了张自己专用的桌子,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这样一来,很快小三想跟两个哥哥学,也找了张自己专用的桌子,开始独自学习起来。
  年幼时养成的生活习惯,不论是好坏都是很顽固的。不管是让人喜欢还是让人讨厌,都认为这种习惯是理所当然的。
  最好的是,为孩子着想,父母要静下心来多花费些时间和孩子们一起围坐在桌前娱乐一番。每天这样做,不久就使孩子养成平心静气伏案学习的自觉性了。

  不必强制孩子学习

  自立自律是一个人成功比不了少的一种素质,是父母教育孩子非常重要的一环。为此,做父母的不妨尝试一下无为而治。这里所说的无为而治,并不是说任由孩子胡来,任其自生自灭,而是要求父母当好孩子发展的催化剂,表面上似乎不怎么关心孩子的学习,实质上是起着潜移默化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沈楷夫妇10岁的女儿科科功课经常取得满分。女儿平时勤奋好学,又好动脑筋,速算、抢答题都是她最先做完,那些思考题、作文也是班上做的最好的。
  当人们要求沈楷夫妇介绍一下他们是怎么样教育自己的女儿的,他们的做法让人大吃一惊。他们说:“我们从来不管女儿的作业,也从不看着她学习。我们给她灌输一种观念--学习只是她自己的事,将来就算是又出息了也是她自己的事。我们一直在给女儿讲这一道理,几年来,我们都把责任还给她自己。我们的女儿每天的作业基本上都是在学校里完成的,即使是作业做不完,她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做完作业。我们要求她每晚按时睡觉,有一次她贪玩结果忘了完成作业,到睡觉时才想起来,我们却告诉她,作业没完成是你自己的事,只有等着明天挨老师批评吧,现在是睡觉时间,你一定上床去睡觉。从那以后,女儿就真的再也没有耽误过自己的学业。”
  这实在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教育孩子的例子,而事实的确如此。正是由于沈楷夫妇平时不具体管孩子,实行无为而治,才使得孩子有了许多的自由,后来考入北京大学。没有家庭作业的时候,女儿会一边查字典一边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和其他一些有趣的故事告诉父母,有时父母问她为什么爱读这些书,她就告诉父母,因为她的同学们都爱听她讲的故事。
  父母从不因为考试成绩好而去奖励女儿,因为他们要让女儿明白,学习的好坏其实是自己的事情,既然学习是自己的事,那又凭什么要父母给她奖励呢?
  现在又很多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他们一心想让自己孩子成才,于是就替孩子做出一切属于自己孩子的选择,也陪着孩子做一切,结果使他们的孩子认为学习仿佛是父母的事,是自己在替父母完成任务似的。这样下去,本来是望子成龙的父母相反却剥夺了孩子的学习自由。

  让孩子尝到成功的甜头

  如果孩子语文好,数学差,则让孩子先做语文作业,再做数学作业。父母辅导孩子做课外题,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以增加学习信心。
  如果孩子真正又困难,父母则应采取积极的态度,适当点拨,启发他去思考,帮助孩子提高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但不能包办代替。
  另外,孩子一旦又了成功的记录,就意味着得到一种享受,如果能经常尝到成功的滋味,也就会激起更加浓厚的兴趣。
  因此,父母们要把“望子成龙”的心情改为“让孩子成龙”的心态。给孩子一个比较好的榜样,让孩子能更多选择的自由,也让孩子有更多的责任感,设法去激发孩子的“成龙”热情,激发孩子潜在的创造力和学习欲望,让孩子自己去渴望成龙,这样一来,孩子才能成为一条真正的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