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如何与人和谐相处的知识
独生子女如何与人和谐相处的知识
伴随这首儿歌,很多孩子在幸福成长着。可是,有很多独生子女感叹,他们找不到“朋友”。
昊昊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去年初,母亲开始发现昊昊有个怪习惯,他一放学就终日呆在家里,一个人不言不语地撕纸,一撕一大堆。当医生的母亲感觉到了,儿子患上了轻度自闭症。
现在,有不少像昊昊一样的独生子女,因为缺少良好的人际沟通,所以“朋友”很少。封闭、狭隘、自私,是让无数母亲们焦虑的“独生子女病”。如何让独生子女与人和谐相处?社会学家、教育工作者为我们开出了“药方”。
调整心态,为孩子重塑“自我”
许信尧(中国管理科学院行为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现在的家庭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地位,无疑强化了其在家庭中的“核心”意识,形成了其“惟我独尊”的心态。另外,很多独生子女都是在父母的庇护、娇宠的环境中长大的,久而久之,孩子的独立精神弱化了、合作意识淡薄了、交往能力消退了。
因此,要让独生子女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尽快适应社会生活,首先家长要调整心态,要正确看待爱与教育的关系。有一些父母总是担心孩子一个人出去不安全,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于是就把孩子关在家里“接受教育”。殊不知,这种“与世隔绝”的环境极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久而久之,孩子会失去与外界交往的热情与信心。
中小学时代,正是孩子“自我”意识慢慢形成的时代,而自我意识的确立是以别人为参照物的,只有让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相处,在交往中学会忍让、合作与共享,领会到和谐的乐趣,他们才能真正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加强交往,拓展孩子活动空间周玉冰(合肥润安公学教师):青少年时期,是儿童学习社会角色、发展自我意识的重要时期,而这种社会角色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尤其是与同伴的交往中发展起来的。同伴交往具有亲子交往所不能代替或弥补的功能。
我们班有个小女孩,家境条件非常好。刚进校时,她甚至厌恶与同学同桌,常常一个人坐在离同学较远的地方听课,与老师、同学基本没有交往,自理能力非常差。对此,孩子的父母也很担忧。后来,我们建议—————让孩子住校。住校一段时间以后,她的身上起了明显的变化。她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不想让同学发现她没有自理能力,于是她很快学会了照顾自己的日常起居。后来,因为同学们经常拉她做小游戏,在课业上也帮助她,她与伙伴们渐渐建立了心理认同感。现在,这个女孩与以前判若两人,平时有说有笑,还是班里文娱活动的积极组织者。
走向社会,培养孩子社会责任感
许明文(合肥65中校长)孩子有这样那样的“独生子女病”很正常。要改掉孩子们身上的各种毛病,学校、家庭、社会要共同担起责任。首先,家长应该正确地爱、严格地教,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消除孩子在家庭中的优越感,鼓励孩子走出去。其次,学校除了教给学生们课堂知识外,更应该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只有当孩子们真正地接触现实生活,才能明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才能产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前不久,我们组织了一次城乡儿童“手拉手”活动,这些城里的孩子不仅到农村呼吸了新鲜的空气,欣赏了春天的原野,更重要的,他们在与同龄的农村伙伴交往中深刻体会到,必须努力学习,共同消除贫穷,才能使国家强大,人民生活幸福。
- 10条父母一定要打破的规矩
- 网络成瘾的信号及其干预
- 从“问题孩子”到阳光少年
- 与不同年龄孩子沟通的技巧
- 影响孩子前程的五大类型父母
- 家长们该放手时且放手 为了培养独立的一代
- 家长没威信怎么办
- 人品对人才最重要
- 过度呵护成孩子最大烦恼的相关知识
- 做父母的3个悲哀
- 孩子培养习惯的方法
- 关于宠爱孩子的相关指导
- 关于家庭教育需要条件的相关知识
- 心理专家为上学不适的中小学生家长支招
- 大班语言活动策划:狗狗的梦想
- 母乳喂养是宝宝最好营养物
- 金色的九月
- 生成主题:可爱的小鸟(大班)
- 孩子为何经常流鼻血――赵惠君回答
- 为何小婴儿睡觉不老实――谭惠玉回答
- 杨方锐变了(个案分析)
- 大班音乐教案《剪羊毛》反思
- 中班安全教案《在走廊和楼梯上》反思
- 《男团陪读上位记》楚天歌线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