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缺少笑容教育的相关知识
中国孩子缺少笑容教育的相关知识
美国心理学专家琳达·卡姆拉斯近日在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指出,三周岁美国孩子的微笑要比同龄的中国孩子多55.6%。
她发表的《中美儿童发展》报告成为本届大会首批学术报告中最引人关注的一个,众多听众甚至挤满了报告厅的过道。
卡姆拉斯的结论来自对40多例中美儿童笑容的记录、比较和分析,以及对两国儿童心理及性格差异的深入研究。《父母必读》杂志副主编徐凡说,当今中国的城市家庭大多为三口之家,独生子女是家里的掌上明珠,从小娇生惯养。然而,父母的溺爱和过度关注往往造成子女缺乏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不知如何去关注、帮助和爱护周围的伙伴。他们对自身也缺乏足够的认知,容易产生对他人和社会的失望感。徐凡认为:“童年时的心理缺陷或情感残疾往往会影响一生的发展,而要弥补则需付出很大代价。”
美国河郡学院心理学与教育学教授卡萝尔·亨青格的研究表明,与美国儿童相比,中国儿童发生内向孤僻、焦虑和社交问题的比例分别高出92%、1.3%和138%。“父母不应填充孩子的全部生活,即使是婴儿,也需要一定的独处空间。”徐凡说。
在中国,与生活上的大包大揽相伴随的往往是父母对孩子的“高期待值和高标准要求”。卡姆拉斯指出,中国父母在易发怒程度上要比美国父母高出26%,在严厉程度上则要超出52.2%。
河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王欣指出:“中国父母往往把太多的期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殊不知,这样做往往会引起孩子的抵触和逆反心理,结果事与愿违。”
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孟昭兰认为,儿童的心理问题都是由父母、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很多孩子在遇到挫折时会变得更加孤独和内向,甚至走向极端。
亨青格教授呼吁:中国父母应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去选择自己的生活,而不要强迫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生活。
国际心理学研究证明:通过语言、表情等方式经常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对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至关重要。“不要一味对孩子进行批评、责骂和说教,而应多给他们一些笑容。”孟昭兰教授说。
- 家长如何与老师达成教育的合力
-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特殊作用是什么
- 中国父母常犯的错误和相关办法
- 如何让孩子健康快乐学习的方法
- 浅谈中学生厌学症的产生和解决办法
- 奥斯本的成功对家教的启示
- 成功家教与失败家教的相关知识
- 怎样让孩子喜欢你的教育
- 走出家庭教育不当误区的相关知识
- 孩子厌学怎么办
- 少子时代如何让儿童更幸福
- 少子时代如何让儿童更幸福第四篇
- 专家关于家庭教育的好方法
- 关于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
- 幼儿兴趣培养:大班兴趣班活动计划——绘画
- 2007-2008学年度下学期五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 “科学育儿”的误区
- 它想起了童年
- 中班社会《我是小交警》交通安全教育教案反思
- 建材家居打广告的语言35句
- 校园文明朋友圈文案设计36句
- qq个性昵称符号21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