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如何成为大师“摇篮”

基础教育如何成为大师“摇篮”

基础教育如何成为大师“摇篮”

  与美国相比,我国数学和科学教育师资有优势,但为何许多世界级数学家和科学家却出在美国?诺贝尔奖得主参与基础教育研究,是否跌“身价”?近日,由中国教育部和美国亚洲协会、美国州教育委员会联合举办的中美基础教育论坛在华东师大举行,中美教育比较中的一些现象引起教育界人士的思考。

  精英教育不等于提前高考

  专家们认为,比较中美基础教育,我国数学与科学教师能力更强,教师学科知识准备充分,这是因为我国重视教师学科知识教育。然而,如此优势,为何难以形成不断孕育世界级大师的“摇篮”?

  中国专家对美国的精英教育表现出浓厚兴趣。美国学生的平均成绩不一定出色,但精英教育很成功。美国中小学允许这些学生超前学习特长学科,不会因为他们在其他方面表现一般,就限制其特长发展。

  一项调查得出两个结论:多数世界级科学家在基础教育阶段不是平衡发展的学生;占学生人数10%左右的英才少年的培养情况,将决定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准。

  华师大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系统没有专门的天才儿童培养计划,个别中学开设的“少年班”主要是组织部分天赋优异的学生提前参加高考,某方面专长不能被及时发现和培养。

  升学动机淹没科学兴趣

  一项对比研究:将中国、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中小学生科学考试成绩进行比较,美国学生成绩较低,但他们对学习科学课程的自信程度却得分最高。这表明,美国的科学教育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是比较成功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的科学教育注重将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解决问题能力。美国的中学设置大量选修课,供不同兴趣和才能的学生选择。

  受竞争激烈的高考制度影响,我国学生大多学习动机性强,将兴趣“淹没”。虽然在新课程实践中,学校开始重视素质教育,但面对高考压力,老师仍要对高考知识点进行深挖,导致学习任务加重,科学兴趣缺乏。其后果是,科学大师难以出现。

  科学大师应参与基础教育

  不断有诺贝尔奖得主等大师级人物介入,是美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又一特色。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尔?威曼教授就是一个范例。他担任美国国家科学院科技教育理事会主席,曾出席上届中美基础教育论坛,对基础物理教学有深入研究。在美国,许多杰出科学家对基础教育发展充满热情和责任心。

  我国基础教育发展难以得到科学“大家”的指点。专家分析原因有二:一是一些科学“大家”不屑于介入基础教育,将其视为“小儿科”;二是对基础教育热心的科学“大家”所发表的言论往往不被重视,被一些“教育专家”视为“不懂教育”。

  一些专家指出,那些运筹帷幄的科学“大家”,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学科教育。他们建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专家队伍应补充院士级科学家参与,请他们参与课程标准制定和课程内容设计,这有利于更好地培养高水平学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