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的方法
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的方法
当然,与青少年相比,幼儿的科学教育重点并不在于教授科学原理,而是透过实际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建立观察自然、爱护自然、探索自然的正确态度,从而培养其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倾听。当孩子问到“为什么我不能像蝗虫那样把草当作粮食”,“眼泪是从哪儿来的”,“蜘蛛怎么会吐出这么多丝”等问题时,你能马上作答当然好,但如果你自己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那么最好直率地承认你也不知道,然后肯定孩子的提问,并和孩子一起,通过请教专家、查阅图书来得到解答。
鼓励探索。不少孩子会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有位母亲曾看见她3岁的女儿向厨房的地板上掷鸡蛋,并天真地发问:“这些蛋为什么不能像乒乓球那样弹起来呢?”在大人们听来,这似乎十分荒唐,但有心的家长就应该发现:孩子已经找到了科学之门的钥匙—亲身实验。
仅此一点就值得嘉奖,它所产生的价值比十几枚鸡蛋要宝贵得多。
不要随问随答。过去30年的一项专题研究证实,在孩子问完问题后,家长通常只等待1分钟就急于作答了。而专家们建议:不妨等待3分钟以上—这样,孩子们才有可能较完整、较逻辑、较有创造力地作出反应。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家长还可给孩子更多的时间思考,并启发性地提出几个问题。
评语不要绝对化。不少家长喜欢动辄便对孩子做出“很好”或“完全错了”等绝对化的评语。这不利于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因为绝对化的评语就意味着关闭了讨论的大门。不妨多给出一些“这样的回答很有意思”等建议,以使讨论继续下去,或在孩子错误的回答中发现某些合理的成分,以鼓励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索。“循循善诱”的目的是能让孩子明白:科学的探索是无止境的,绝对完美、绝对准确的答案实际上并不存在。
常去博物馆。博物馆是引导孩子走进科学世界的最好课堂,参观时不妨启发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
寓教于乐。在游玩中最能开启儿童创造力的大门。比如,放飞风筝,可以帮助孩子学到许多科学知识,他们会通过手中紧握的牵引线,具体又真切地感受到风向和风力在不同高度的变化,还会在玩耍中不断改进技艺,把风筝做得越来越好,放飞得越来越高。再如在搭积木时,家长可引导孩子去发现:什么样的造型盖起的房子最为稳固?尤其是那些可自行拆装的玩具,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 关于宝宝需要获得用双手“思考”的机会
- 宝宝怎么这么“抠门”?
- 宝宝天生气质能不能改变
- 培养孩子注重个人礼仪的知识
- 给孩子一份锦绣“钱”程
- 关于半岁孩子树立自信的办法
- 教孩子怎样注意交通安全的知识
- 教女儿学会认输的方法
- 帮孩子确立正确的是非观的建议和经验
- 音乐启蒙的建议
- 教育锦囊 多给孩子五分钟
- 宝宝妈妈过马路的案例
- 自己玩 也就必须自己收
- 管好我们的“野孩子”的方法
- 英语课文《I’mmakingDaming’sbirthdaycard.》教学设计
- 我的梦_小学生作文:五年级
- 第二学期家长工作计划
- 美术课上的趣事
- 小班数学教案《方方和圆圆》反思
- 中班户外游戏《飞行棋》反思
- 诗情画意女生昵称41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