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妈妈过马路的案例

宝宝妈妈过马路的案例

宝宝妈妈过马路的案例

妈妈带着宝宝回家,要过马路了。路上并没有太多车辆经过,但人行道上却亮着红灯——

  场景A:

  宝宝仔细看了看路两边,发现车辆很少,便拉着妈妈说:“没车,快点过。那个叔叔都过去了!”妈妈说:“不行,要等绿色的人行灯亮了才能过。”可是宝宝就是不听,硬是挣脱妈妈的手,一个人跑了过去。

  场景B:

  宝宝紧拉着妈妈的手,眼睛盯着那盏红灯:“妈妈,老师说过马路时一定要走人行道,红灯停绿灯行,这个红灯就是不让过的意思吧?”“是啊是啊,”妈妈一边看车一边心不在焉地答,“不过现在车少,不用等了,过吧。”说着,不顾宝宝的反对,拉着宝宝穿过了马路。

  场景C:

  一辆电车在面前经过。宝宝见到电车总是很兴奋,连忙拉着妈妈说:“妈妈快看,电车!”“过马路时一定要专心,”妈妈摸摸他的头说,“要按交通规则来,不然很容易发生危险。等灯绿了过了马路,妈妈再陪你看电车好吗?”

  三到四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了对社会的认识,自主性和独立性也开始露出苗头,总想通过各种方式主动积极地去探索世界,什么都想自己去做、去尝试。这时,向孩子灌输一些规则理念十分重要,家长得让他明白,在社会上,有些事情只能按规则来。

  场景A中,宝宝之所以不顾一切地冲过马路,与家长平素的规则教育不到位有一定关系——教育孩子,要注重现场发挥,也应注重事先“打招呼”,让他在心底对规则形成印象,以免孩子参照所看到的错误行为行事。一旦孩子发生这样的行为,事后家长要进行批评和教育,以让孩子铭刻于心。

  家长自己的一言一行也会影响孩子。所以,要想孩子守规则,家长自己首先得有规则意识,做孩子的榜样。场景B中妈妈的行为十分危险:宝宝明明已经了解了正确的规则,但妈妈的行为却让他看到:规则也可以不遵守,而且还没有什么危害。孩子一旦形成这种意识,今后在社会生活中肯定会碰得头破血流。

  相比之下,场景C中妈妈的做法就优胜很多:将规则教育与孩子积极、主动、独立的探索精神相结合,才能够形成孩子适应社会生活和独立探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