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走出儿童观的误区的相关问题

关于走出儿童观的误区的相关问题

关于走出儿童观的误区的相关问题

儿童观就是对儿童的看法,它直接关系着家庭教育的效果。但目前来讲,不少家长的儿童观存在着不小的误区,以至于他们提供的家庭教育也难免出现偏差。那么,该怎样走出这些误区呢?正确的儿童观又是怎样的呢?

  儿童是人不是物

  在家庭教育中不把孩子当人看的现象并非少见。比如,一个老爷爷把孙子当成会说话的高级玩具,到处跟人夸:我孙子就是好玩,比熊猫还可爱;比如,一个年轻妈妈把幼小的女儿看成取悦他人的小花瓶:头发烫着,嘴上涂着,脸上抹着,甚至不顾孩子的身体发育把孩子的腰紧紧地束着,让孩子招摇过市,换取行人注目;再比如,有些家长把孩子当成家庭的装饰品,强迫孩子学一两种技艺,以在客人前露一手,为家庭装璜门面……

  凡此种种,都是没把孩子当人!不把孩子当作人看待,我们又怎么培养出真正的人来呢?

  儿童不是“自然的人”,而是“社会的人”

  社会是人与人组成的。学习做社会的人,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鼓励孩子从小与人交往。遗憾的是,一部分家长对此有许多顾虑:担心孩子的玩伴毛病多,带坏了自己的孩子;担心与玩伴之间发生纠纷,影响与邻居的关系;担心孩子玩花了心,玩野了神,玩得不想学习……于是,孩子一放学回家,就把孩子牢牢地圈在家里,控制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封闭在玩具堆中,封闭在电视机旁,封闭在二室一厅、三室一厅的单元住宅里……如此,孩子又怎能不生活在极端的寂寞与苦闷之中!

  儿童就是儿童,不是缩小了的大人

  有的家长火起来常常忘记自己面对着的还是一个孩子。比如一个只有一年级的男孩,因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父母竟罚他整整抄了一个上午的语文课本!孩子手指间的细小肌肉发育根本还不成熟,结果硬是被搞得肌肉疲劳,吃午饭时拿筷子的小手颤抖不止,怎么也夹不了菜……

  还有些家长们常常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比如地上有一洼水、一堆沙,孩子饶有兴趣地在水上划纸船,在沙堆上垒房子,全身心投入。可爸爸妈妈却大不以为然;脏水打湿了鞋怎么办?泥沙撒到头发里又如何?于是大声地呵斥着、吼叫着,连拖带拉地把他们弄开,然后再喋喋不休地数落着他们,直到孩子认错,又做了保证才肯罢休,全不管童心正因此而泯灭,创造力和想像力也正因此而枯竭!

  儿童是成长发展的人,不是静止不变的人

  在有些父母眼里,似乎孩子永远长不大。于是孩子小时候是一套,孩子长大了还是那一套,自己还洋洋自得,孩子早已味同嚼蜡。其实儿童一直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不同年龄的孩子有着不同的心理、生理特点,教育方法也必须因时而异。具体来讲,比如要奖励孩子,一朵小红花对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孩子很有作用,但中学的孩子绝无兴趣。

  用静止的儿童观去看待发展的儿童,用僵化的家教经验去培养日新月异的孩子,怎么可能有好效果呢?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独具个性特点的人

  羡慕人家的孩子好,硬要把孩子往人家孩子的“模子”里套,也是一个不小的误区。著名心理学杰罗姆.布鲁姆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婴儿从早期吸吮乳汁开始就印下了自己的个性标志:有的吸吮坚定有力,不受外界干扰;有的且吸且玩,注意力不集中……再加上后天教育和环境各不相同,这种差异就更加显著。

  承认孩子之间本来就不相同,努力发现孩子的特征,开发孩子的潜能,你就能因人而异地塑造自己的孩子。就让你的孩子与众不同吧!“天生我材必有用”,何必强求一律!

  儿童不是成人的附属品,他们是独立的人

  忽视了这个事实,忽视了孩子独立人格的存在,其表现将十分令人担忧:

  一是对孩子采用“爱的承包制”,幼小时父母省吃俭用,却要满足孩子的高消费;孩子长大成人后,结婚费用全部“承包”;孩子生了孩子以后,父母还得对孩子的孩子“承包”下来,直到自己生命的终结……

  二是在教育方法上采用“包、保、抱”。就是包办一切,过分保护,抱着孩子长大!见诸报端的种种笑话:一个四年级的学生不会吃鸡蛋,一位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不会剥桔子等,想来都是在“包保抱”的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孩子!

  记得有一则寓言:鹰和鸡都是从蛋壳里孵化出来的。但老鹰从小就教小鹰跳跃、飞翔,待到小鹰长大了,终于能在蓝天之下翱翔,在暴风雨中搏击;老母鸡则不同,总是把小鸡揽在自己的翅膀下,不让小鸡独立活动,结果小鸡长大后连矮矮的墙头都飞不过去。我们要做鹰妈妈,千万别学鸡妈妈!

  儿童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他们是时代的人

  当今的孩子明显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时代特征:面对信息化、网络化,他们知识丰富了,眼界开阔了,信息观念大大增强;当今社会舆论不一,各种声音共鸣的现实又使得他们变得比以往难教了,不那么听话了;处在商品经济大潮的背景下,孩子们对“钱”的认识更加丰富,据专家调查,如今3岁的孩子就知道钱是个好东西,大一些的孩子则知道得更多。如此等等告诉我们:千万别用我们童年形成的某些观念和生活方式,去苛求当今的孩子!千万别用我们童年所养成的行为不加分析地去规范当今的孩子!

  儿童是我们教育的对象,也是我们学习的对象

  孩子是受教育的对象,这一点似乎没有家长有异议。但要他们向孩子学习,有些就不以为然了。

  我们且不说许多孩子玩电脑的水平优于父母,也不说一些孩子所占有的信息量远远超过父辈祖辈,单就儿童青少年少保守、接受新生事物之敏感,少世故、对人对事真诚直率,就已经是一些成年人所不及的了。这些都是我们大人应该学习的。即使上述各方面我们都比孩子强,为了教好孩子,比如孩子犯了错,问他为什么,向他调查了解一番,这也是向孩子学习请教。所谓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教育者必须善于向受教育者学习,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