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幼时记趣 7、 幼时记趣一、目标与要求 1.了解古文叙事的方法。 2.体会生动有趣的语言特点。 二、教与导设计 ①学法指导 学习本文,首先要反复朗读,弄懂课文意思,了解作者记述趣事的方法;其次体会作者生动有趣的语言特点。 O重点与难点 1.课文的结构层次。 文章的内容,按总分顺序来安排,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
8、十三岁的际遇 8、十三岁的际遇 教学目的 1.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2.继续学习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3.体会并学习作者“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分段和归纳段意。2.难点:学习概括中心思想。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www.3edu.net):一、预习指导
9、伟人的细胞 9、伟人的细胞教学目的:1、读课文,理清思路,学习本文安排做事情的巧妙2、分析贾里的人物形象,了解他的行为与思想的联系3、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只有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教学重点:教学目的2教学难点:教学目的3教具学具:教学方法: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读课文,合
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一、 目标全解:1、 了解作者,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 能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二、导语设计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古诗。现在我们就组织一次古诗接力背诵,一名同学背出上句,其他同学以抢答形式背出下旬或
18、斜塔上的实验 18、斜塔上的实验 一、基本情况介绍1、 关于文章 《斜塔上的实验》是一篇写伽利略生平的人物传记的节选。本文描述了伽利略的两个重大发现和他孩童时候及学生时代的情况,表现了他不轻信权威,坚持用实验来检验真理、探索真理的科学思想和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甘为科学奉献终身的精神。 文章先
21、《梦溪笔谈》二则 21、《梦溪笔谈》二则——以虫治虫一、 对本课教学的认识: 《梦溪笔谈》二则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二十一课。它是第五单元——“关注科学”中的唯一一篇文言文。在设计教学时,最使我头疼的问题就是如何体现这篇文言文与整个单元主题的关系。我认为这一单
15、三峡 (请与我交流教案,我需要江苏版七年级2、5、20、24的教案,其余的我都有。)15、三峡 一、教学设想《三峡》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写了三峡四季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练,思路清晰。读起来朗朗上口。但由于是一篇文言文,刚上初一的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可能会有枯燥之感。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激发
23、七颗钻石 (请与我交流教案,我需要江苏版七年级2、5、20、24以及诵读欣赏的教案,其余的我都有。邮箱:wy88552200@163.com)23、七颗钻石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朗读;能复述故事;概括探究课文主旨;培养想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图片与投影辅助教学;一课时。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
6纪念白求恩 6纪念白求恩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朗读课文,全面感知总体把握课文内容。
2.适当运用点评法,理解写作的层次及叙议的写法。
2. 学习白求恩先生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目标1 目标2
教学难点
目标1
预习指导:通读课文,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的问题.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读后
7小橘灯 7小橘灯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简介作者,疏通字词,指导诵读,理清思路。
2、认识革命的艰难,学习小姑娘在艰难处境中表现出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教学重点
目标1
教学难点
目标1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读后感)
二、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
8梅岭三章 8梅岭三章
教学目的
1.理解这三首诗的大意。
2.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3.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教学重点:
目标1 目标2
教学难点:
目标1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读后感)
二、以多媒体打出陈毅同志的画像,简介作者生平。
介绍时
9七根火柴 9七根火柴

教学目的
1.学习小说紧扣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写法。
1. 揣摩文章的语言。
3.学习红军战士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目标1 目标2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读后感)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火柴,在我们今天看来,也许是毫不起眼的事物。但谁又能想到,这
10勇气 10勇气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
2.人物分析,如何表现勇气。
3.理解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勇气。
教学重点
目标1 目标2
教学难点
目标1
教学步骤
一、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读后感)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什么是勇气?同学们想一想,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是最值得欣赏和佩服的勇气?
11大自然的语言 11大自然的语言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并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
2、培养速读习惯和能力。
3、积累一些词语。
4、了解自然现象,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l)归纳段意及文章的内容要点。
(2)积累词汇。
教学难点:速读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时间二课时
课前预习
1.查字典,读准
12卧看牵牛织女星 12卧看牵牛织女星(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默读文章,了解课文大意,提高默读文章的能力。
2.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概括要点,理清文章结构.
3.了解天文学知识,增长自己的见识.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1
预习指导:朗读课文,解决生字问题.
教学内容和步骤
课前三分钟演讲:内容是就同学中某
13.莺 13.莺
教学目的
1.概括每一段的段意,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了解课文所介绍的莺的特性。
3.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重点、难点
1.重点:
(1)概括段意,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了解课文所介绍的驾的特性。
2.难点: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www.3edu.net)
一、预习
14数字杂说 14数字杂说

教学目的
1.学会快速阅读的方法。
2.理解数字的身世、情趣和遗憾。
3.学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目标2 目标3
教学难点:
目标3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预习
1.查工具书解释下列生词,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1)嵌 (2)上乘 (3)目不识丁 (4)饱学之土 (5)不胜枚
15月亮上的足迹 15月亮上的足迹
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各部分的内容要点
2.掌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时间顺序
3.掌握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体会准确平实的说明语言
4.学习敢于幻想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认识现代科技对人类发展的巨大作用.
重点:准确地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难点:理解课文最后的一句话的意思,培养探索科学
《卜算子 咏梅》
《卜算子 咏梅》
教材分析:这首词是毛泽东主席1961年12月读了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毛泽东主席在词中赞扬了梅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坚强品格。体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为人谦逊的品格和宽广的革命胸怀。
  陆游先于毛主席填了《卜算子·咏梅》,虽有其成词技巧,但格调低沉,远远不及毛主席高雅
都市精灵 四、课堂检测1、 简要概括本文中心(提示:课文介绍 的现象,提出了 的观点。)2、 给《自主检测》98—99页的“拓展延伸”加一段结尾。要求采用议论性的文字,提示文章的中心,深化主题。字数500字左右。五、布置作业:1、 完成《自主检测》二十七课的相关内容。2、 预习二十八课
23登上地球之巅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当时,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
《珍珠鸟》教学设计 《珍珠鸟》教学问题设计(讨论稿)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在阅读中发现文章(此指散文)的线索,找到揭示主旨的门径。 2.学习在阅读中发挥想象和联想。 3.引导学生体味作品及生活中的哲理。 一、导读问题设计(一)初读、整体感知。 1.看了文章开头,有所预测,随事情的展开边读边划层次,看人是怎样
新教材教案--鲁教--二册 22.真正的英雄设计理念《真正的英雄》是第四单元关于探险主题的第四篇课文。在课本98页单元综述中有这样的要求:“学习这个单元,主要学会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在教学中着重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感知人类锲而不舍地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

作者:王金健  来源:初中语文教学网  日期:2004.05.31  
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生词。
2.学习记叙的顺序和结构。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
教学设想:
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但字词、句式难点很多,语言障碍较大,故教学时重点应放在字词句的串讲上。但字词句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语言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002-11-26 13:44:29)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这是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鲁迅的《朝花夕拾》当中。这部集子收录的都是他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 从文章题目可以看出,本文包括两个部分,两部分之间表现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页次:80/153 每页25 总数3806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