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主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自主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昆山正仪中心校 杜琴芳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跨世纪教育变革的根本任务之一。作为新一代的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学习
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同学们中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
作文源头的活水—感悟生活作文源头的活水—感悟生活侯喜君 [内容摘要] 感悟生活是使写作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感悟生活,首先要时时在意,处处留心,逐渐磨砺出能发现美的眼睛,这样才能使“夕阳芳草寻常物”,入文皆为绝妙辞。其次要掌握思考的方法:要善于问为什么,要注意事物的象征义,要用辩证法去分析问题。三要
语文教学艺术内在与外在的特征及其功能【摘要】:语文教学艺术,是指语文教学的审美化。清晰性是语文教学艺术的内在特征,可感性是语文教学艺术的外在特征。它们又分别表现出具体的一系列美学特征。语文教学艺术 具有启发动机和乐学两大功能。 【关键词】:语文教学艺术;清晰性;可感性;动机;乐学 教学是艺术,
中学语文学法指导的原则、方式、途径和注意问题中学语文学法指导的原则、方式、途径和注意问题福建永安一中 陈聿章 纵观十多年中学语文教改的轨迹,可以看到,中学语文教学是沿着“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培养非智力因素——学法指导”的方向逐步深入发展的。当前,中学语文界为引导学生生动活泼、生动有地
“空白”与语文想象力的培养“空白”与语文想象力的培养汤小会 所谓空白,主要是指文学作品中未明确写出的部分;它仍是文中已实写的内容向读者所暗示或提示的部分。它较多的存在于文章的各层结构中,最明显的是存于情节结构层面上,达到一种大用外腓,真体“内充”的审美境界。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优秀的作品,常有“空
语文教育中教法、学法一体化的实践研究语文教育中教法、学法一体化的实践研究一、 课题的提出:"轻负担,高质量"是目前学校教育中的中心环节,同时,它又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但在实施过程中,却是比较困难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课堂的教育效率不高。教育活动本身可以是一种精神性的生产活动,沿用经济学的概念可以将教学
初中语文活动课程贵在活而动初中语文活动课程贵在"活"而"动"张冠湘 从1993年秋季开始,初中采用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教材所编入的" 语文活动",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通过近几年的辛勤执教,对这一"活动课程"增加了共识,积累了经验。 大家感到,"活动课程"好就好在"活"而"动"上,这是它的
诗心的哺育——试论现当代诗歌的教学诗心的哺育——试论现当代诗歌的教学 边建松 一、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学生真的难以接受现当代诗歌吗? 无庸置疑,当代学生中存在这样一个普遍的现象:宁可读小说散文等现当代文章,也不读现当代诗歌。我们中国是世界公认的“诗歌国度”,
审美情感和体验在散文教学中的渗透审美情感和体验在散文教学中的渗透 杨进红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审美看成是人的高级精神需要之一,认为“审美是一种高级需要,美在自我实现者身上得到最充分的体现”。英国美学学会主席赫伯特.里德在其《寓教育于艺术》中也指出:“美育不
古诗鉴赏的设题与例释古诗鉴赏的设题与例释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考生应具有“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古代诗歌是一种最精练的艺术形式,其艺术形象的概括性、抒情性都很强,最能突出的表现社会生活的典型意义。因此,高考试题把对古代诗歌的鉴赏作为文学鉴赏的重要内容。古代诗歌鉴
魏书生语文教学思想的学理阐释魏书生语文教学思想的学理阐释 王荣生(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上篇 将管理扩充为教学 一、解题 本文的论述对象,是魏书生老师的语文教学思想。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是魏老师的语文教学思想“是什么”,并力图对“是什么”作出学理的阐释。 “教学”的概念,我们
把语文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把语文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我的高中语文素质教育之探索,始于九三年。第一轮探索——扩展式语文教学实验,于九五年通过省级鉴定。九六年承担的“九五”教育科学规划国家重点课题,侧重探讨“在语文教育中实现人的发展”,现将第二轮探索的经验及成果汇报如下。 唯命是从于高
为作文呼唤绿色为作文呼唤绿色 河水污染了,有人呼唤绿色;庄稼污染了,有人呼唤绿色;空气污染了,有人呼唤绿色;大海污染了,有人呼唤绿色。可是,作文污染了,谁来呼唤绿色? 其实,升学本无过,一切为了升学才有过;考试本无过,一切为了考试才有过;分数本无过,一切为了分数才有过。可悲的是,多年来,中学作文
语文素质教育之我见语文素质教育之我见 实现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之统一,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如果把语文素质教育比作一个体魄健全的人,那么,培育人格即其躯干,训练能力即其四肢,追求活力即其灵魂,启迪悟性即其脉络。 显然,在上述四项培养目标中,只有“能力”(听、读、说、写)一项属于常规意义上的纯语文教
语感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语感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 内蒙古 张协生 一、人格塑造策略。 从语言发展的历史看,“语言是人类文化心理结构的外化,是 人类的生命之声、心灵之声。”“语言和人的生命、生存、生活是同步的。”[①]语 言世界的拓展会促进精神世界的延伸,精神世界的提高会促进语言世界的
试论语感的特征和语感能力的培养试论语感的特征和语感能力的培养 俞冬伟 语感是当代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我国最早提出语感的是夏丐尊先生,其后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开始创导语感教学,随之语感逐渐为人们所理解和认同。近年来,随着语文教
现代语文教学的拓宽、求活与务实现代语文教学的拓宽、求活与务实 张雪迎 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它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素养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取代的优势。现代语文教学是为了培养创造性人才,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的统一,以此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出21世纪的合格人才。而传统语文教学内容
语感研究述评语感研究述评 王恒俭 近几年来,尤其是1992年以来,语文教学研究形成了一个新的热点、焦点, 这就是关于语感的研究。就目前来看,研究集中在语感性质和语感地位及语感培养这三个 方面,而以语感培养的研究为重点。本文即对近几年来的语感研究作一初步的考察和评 价。
语感素质培养浅说语感素质培养浅说 张在仪 语感训练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字语 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锐敏的感觉。”[1]吕叔湘先生也 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2]但在实际的语言教学 活动中,
欣赏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欣赏是学生学好课文掌握知识受到教育的途径。学生学习一篇新课文(文学作品),总是在欣赏课文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受到教育的。因为课文欣赏是实现课文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作用的中间环节。课文的客观价值,只有通过欣赏活动,才能打动学生并被学生接受,才对学生起到审美教育作用。语文教材中每一单元都
关于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两点意见关于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两点意见 江苏省江都市丁沟中学 张广祥 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其深邃的思想、崇高的人格、绝妙的华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世人。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比较起其他古今中外的作家,他的作品最多。所以,研究和探讨
以教材为依托 实施研究性学习以教材为依托 实施研究性学习 江苏省江都市丁沟中学 张广祥 研究性学习作为面向21世纪的新课题,培养的是未来的创造型人才,这必将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对语文教学甚至整个基础教育势必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这门既无教学大纲又无教材的必修课,在教师有了自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质疑问难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遵循"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程式,以疑激趣,以疑促思,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一堂课是否该以问题的解决为终结呢?笔者认为,课堂教学绝不是给学习活动画上句号,相反地,应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实
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学习方式,各个科目中均应大力提倡。语文课程不仅十分强调探究,而且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被提到新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三条。下面,我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是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一、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