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净化教学设计案例1 教学设计思路: 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分析讨论、实验探究、调查报告等方法,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掌握净化水的几种方法。对于过滤操作的训练及其方法掌握,采取学生课前合作预习,课堂实际操作,学生互评,教师总评的教学方法。对于自来水净化过程的难点突破,采用课堂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案例2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和软水的区别; 2.了解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净水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得到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所获取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与价值观 1.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案例3 一、教学设计思路 课题分析:本课题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串起来,前半部分介绍含不溶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后半部分以硬水软化为例介绍含溶解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其中过滤和蒸馏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也是本课题中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设计
爱护水资源教学设计案例1 一、 教学设计思路 1.探究性活动是新课标提倡的一种开放性学习方式。它能较好的融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为一体,对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很有益处。因本次探究性活动在低年级教学班中开展,所以事先教师需进行必要的指导:在活动的“启动”课上,教师重点针对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研究的进程、科学
爱护水资源教学设计案例2 教材分析 《爱护水资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主要介绍两部分内容,一是水资源概况,二是水资源保护,每部分内容又都是从两方面入手。 水资源概况,一方面从储量上说明水的丰富,另一方面从可直接利用的淡水量上说明水的短缺。这种
《爱护水资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 过程和方法: 通过调查研究、编写环境时报、演讲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与他人交往、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认识化学在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课 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 型:讲授型 教材版本:人教版 章 节:第二章第四节 主 讲 人:吴海燕 ● 学生情况 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是很扎实,不宜就教材里的内容作太多的延伸和拓展,注重把书本里最基本的知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让学生会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并学会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方法和技能。 能力培养目标 从概念的应用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科学思想目标 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学习和溶液的配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
《氨的性质》教学设计 知识技能 使学生掌握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能力培养 通过氨的性质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思想 渗透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观点。渗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 用途的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科学方法 利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题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很多富有趣味并有一定想象力的问题,从而使学生从第一节课起,就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价值,产生渴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在此基础上,教材通过提供与化学有关的影响人类进步的资料,引出课题和化学的定义,并运用实例使学生
空气教学设计案例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
空气教学设计案例2 一、教学设计思路 新的课程改革倡导从学生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亲自经历来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笔者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到学生刚接触化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而空气一节的内容是最贴近学生日常
空气教学设计案例1 一、 教学设计思路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立足课堂,采取“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模式,以启发、诱导、探究、交流等教学方法,使课堂变为开放的课堂,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探究氛围,为培养学生逐渐形成善于协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学习态
空气教学策略 课题名称 学习目标 教学策略 课题1 空气 1.初步知道怎么收集资料,知道调查与研究的一般方法,能够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2.知道什么是物理性质;什么是混合物、纯净物。 3.知道空气的组成,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要防止空气污染。 本课题应采用实验导
氧气教学策略 课题名称 学习目标 教学策略 课题2 氧气 1.体验化学美,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知道02的性质、用途,以及S、P、Al与02反应的现象、反应表示式。 3.知道化学性质、氧化剂的概念。 4.知道化学反应、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等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空气》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体验探究的乐趣。 2.运用生活实例,了解空气的组成。 3.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 教学重点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学习方法 探究式学习 教学过程及点评 教学过程 点评
制取氧气教学策略 课题名称 学习目标 教学策略 课题3 制取氧气 1.能用比较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认识催化剂与分解反应的概念。 3.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一般要研究的内容:原料选择,反应原理,装置,操作步骤,装置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气密性检查方法,气体验满及鉴定方法。 本课题要重点训练
《氧气》教学片段 一、氧气的性质 师:什么是物理性质? 师:(出示一瓶氧气)请大家仔细观察氧气的物理性质。 生:(观察,填写下表) 氧气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投影) 颜色 气味 状态 标态下密度 与空气密度(1.293 g/L)比较 熔点 沸点 是否易溶于水 无色 无味 气体 1.429
化学式与化合价教学设计案例 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教学设计案例 湖北省恩施市屯堡中学 邵世祥 一、教学设计思路 课题分析 本课题包括化学式、化合价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三部分内容,它们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双基”的重要部分。化学式的书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尤其是要能够应用元素或根的化合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江西省高安中学 饶典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质量守恒定律。 2.理解: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能力目标: 1.锻炼动手能力、形成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 1.形成实事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案例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案例(3) 广东省中山市小榄中学 侯 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2)能从微观角度分析质量守恒定律。 2、能力目标 培养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能力及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湖北省宜昌市九中 孙明槐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比较,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 2.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3.通过比较,归纳实验室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4.讨论交流
《自然界的水》知识概述 自然界的水知识概述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实验:正极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它是氧气;负极得到的气体能够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它是氢气,它们的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 (2)由电解水实验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水的净化 (1)自然界的河水、湖水
“水的净化与爱护水资源”复习 水的净化与爱护水资源复习 南京市长芦中学 赵小兵 [案例导入]遭遇问题,调整好状态应对吧! 例:有一种含有碎菜叶、碎塑料薄膜、泥沙,还具有一定臭味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的成分十分复杂,此处已作了简化),将其经除渣去臭处理后可转化为厕所的清洗用水。问: (1)采取何种操作
2007年初三化学期中考试题 2007-2008学年度初三化学期中考试 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 一 单选题(1-20每题1.5分,21-28每题2分) 1、自来水厂净化水的处理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送水。其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沉降 B、过滤 C、吸附 D、消毒 2、欧盟国家从今年起
页次:3/36 每页25 总数89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