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讲述教学模式的改善策略
看图讲述教学模式的改善策略
长期以来,看图讲述教学陷入模式化的误区,教师注重显性指导,忽视幼儿的主动观察,注重按教案流程教,忽视幼儿的自发关注点,注重按四要素顺序讲述,忽视了趣味性,注重结果的评价,忽视过程的评价。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探讨了如下策略。
一、改集体教学为小组教学,提高师幼互动频率
由于看图讲述是全班儿童观察同一(多)幅图片,讲述同一对象,较单调。儿童往往是5分钟的热度,初看到图片喜形于色,时间一长,就心不在焉了。为了激发和保持儿童学习的兴趣,我们先考虑一节课30分钟让教学过程动静搭配。根据儿童注意保持时间为7分钟的理论依据,把30分钟划分成5~6个时间段,动静穿插组织。如:
时间段一:教师提出问题,儿童观察图片;
时间段二:儿童相互间自由讲述;
时间段三:个别儿童的范例性讲述;
时间段四:儿童自由的表演讲述;
时间段五:教师(儿童)的概括性总结。
这样,儿童的注意集中了,教学气氛活跃了,我们认为孩子学得积极了。但在进一步分析和对照其他领域的教学模式后,我们发现,这样只解决了学习积极性的问题,但没有解决儿童学到了什么、学了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只解决了年龄特点的问题,没解决个性差异的问题。于是,我们又改变了教学组织形式,将过去的集体教学改为小组教学,每次活动,教师只和一半的孩子发生交互关系。幼儿人数减少了,师幼互动的频率自然就加大了。执教者在高频率的互动中清楚地发现了儿童之间的差异,儿童也获得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创设了把内心语言变为外部语言的条件。
二、将目标层次化,等待儿童发展
在改变了看图讲述教学的组织形式后,我们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教师面对的孩子少了,儿童的差异性显现出来了,教育行为上是保中间舍两头,还是三个层次上的儿童都要关注呢?答案是要关注所有儿童。于是,第二个问题讨论的焦点是:教学目标如何完成?教育结果又如何评价?
近年来,大家已逐渐明白了“过程”与“结果”、“认知”“能力”与“情感”的关系及重要性,从重结果转到重过程,从不会拟订目标到认知、能力与情感各定一条,教学组织也从教师的直接控制转到直接控制、间接控制相互转换。但是,这样的教学依然是重表面、轻实质。有时,教师为了上好一节课,找资料、备课、试教要忙半天,力图让教学过程尽善尽美,不出半点差错。这样的完美准备却让听者感觉
- 情境中教学绕口令
- 中班幼儿学习和使用动词浅探
- 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 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 漫谈幼儿的语言教育
- 如何教幼儿说普通话
- 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 为幼儿识字创设最佳的环境
- 早期阅读经验论文----识字教育
- 自由结伴讲述
- 幼儿园早期阅读的一点尝试
- 浅谈故事表演中声音表情的训练与指导
- 早期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
- 让幼儿在阅读中成长
- 孕妇易患鼻炎吗?怎么预防啊?
- 修缮修理合同范本
- 我看“中日”足球决赛有感_小学生作文:五年级
- 区域活动指导
- 一个语言障碍孩子的教育个案
- 表达内心极度愧疚自责的句子234句
- 中班语言教案《谁跟小绵羊去避暑》
- 中班主题教案《动动我们的身体》反思
- 幼儿园美术活动《妈妈的围裙》母亲节教案反思
- 宣传大米安全的朋友圈文案36句
- 电动三轮车朋友圈文案37句
- 胶粘剂朋友圈文案34句
- 小班语音教学设计看图讲述《浴缸里的故事》
-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数学教学模式的论文
- 创设科学的管理模式,推进教改的深入发展
- 看主题活动中教学方式的改革――“二期课改”的新启示
- 在看图讲述中用电教手段对幼儿进行口语训练和智力启蒙教育的实验报告
- 小班语言活动示范课教学设计 早晨(看图讲述)
- 中班看图讲述教案-----特别的邮包
- 大班语言教案与教学反思看图讲述《拔河比赛》
- 幼儿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看图讲述《西瓜船》
- 大班看图讲述教案醒来的后的惊喜反思
- 幼儿园看图讲述故事《爱折纸的小猫灰灰》幼小衔接语言教案
- 小班语言看图讲述教案《我的家》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看图列算式学习6的加法》反思
- 幼儿园看图讲述小蚂蚁和蒲公英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 幼儿园《大班看图讲述足球找到了》教学设计反思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