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有的“帮助”
时间:2022-10-11 17:08:10
不该有的“帮助”
首先,这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经常这样询问孩子,会使孩子形成认识上的误解――我是一个弱小者,离不开大人的保护和帮助。这一句不经意的问话,就会使孩子认为在小朋友之间会经常出现互相欺负的情况,导致对集体生活产生惧怕感。如果孩子一旦有了这样的想法,那他自然就不会也不愿与人主动交往,甚至产生自我封闭的倾向。长此以往,孩子会缺乏自信心。
其次,这不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孩子在人际关系中缺乏自信心和主动性,自然会较孤立,就更增长了家长的担心。经常这样询问的家长在遇到孩子发生矛盾后,多采用直接干预的方法,径直去找对方家长或直接威胁对方小朋友。这样不理智的帮助行为一是会将小事闹大,二是会影响到孩子的对是非的判断能力,滋长孩子的不良心态,因为孩子本来年龄小,辨别能力差,有了家长这样的“帮助”、也许还会导致他们产生霸道的行为方式。这样都会影响到孩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与使孩子能终生可持续发展的新《纲要》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什么都要依靠家长的帮助,这样老母鸡孵小鸡的爱的方式早已不为我们所提倡了。
再次,家长这样的帮助,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正是通过产生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来获得成长和学习的。班级交往为孩子提供了家庭所不能提供的社会环境,孩子之间的矛盾正好为孩子提供了学习会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机会。从小培养具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是有利而无害的,家长过度的保护和帮助确导致孩子失去这种锻炼的机会。
家长关爱自己的孩子是天经地义的,询问孩子的表现也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没有必要给予不该有的帮助,即便是孩子之间有一些纠纷,家长们应理智对待,更不能直接参与其中“帮助”孩子解决。应该引导孩子学会自行解决,学会关爱他人,多让孩子参加有益的活动,尽量避免不该有的“帮助”。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