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科技不欢迎“小大人”

少儿科技不欢迎“小大人”

少儿科技不欢迎“小大人”

  “英特尔”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评选、“明日科技之星”评选……近两年,随着多项含金量颇高的科技赛事的展开,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对科学园地着迷,然而,在近日举行的徐汇区青少年科技导师团成员和学生交流会上,专家们不约而同地指出了当前青少年科技活动存在着不庸讳言的误区,如果不能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将后患无穷。

  循序渐进才是真

  在一些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中,科技小子盲目追求“高精尖”的现象时有发生:耳闻国外某大学教授一个微生物学方面的最新假说,便想自己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拿着国家“863计划”的子课题,准备挑战自己的智慧极限……当几个中学生带着这些想法找到华师大生命科学学院赵云龙教授时,得到的却是赵教授善意的劝阻,“以中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时间精力和能获得的实验条件,并不适合过早钻进‘金字塔尖’!”。在他看来,在知识结构尚不完备的时候过早“攻尖”,把自己限定在某一领域并不足取。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接下来准备做什么课题呢?”“这个……我去问问老师”。这样的对话,在交流现场时有耳闻。记者了解到,为了容易“出成绩”,一些学校科技指导教师常直接向相熟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申请”课题,再交由学生完成。然而,如此一来却背离了创新教育的初衷―――鼓励孩子观察生活,并从中发现问题,培养其探索精神。事实上,青少年参加科技,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创新也需童心来泯

  如何才能让孩子们走出误区,在求知的旅程上稳步启程呢?不妨听听这些多年参与校外科技辅导的导师团专家们为你指路―――

  向生活索取灵感。装修好的新房中,昆虫为什么爬得特别快?为什么鱼缸里养一些螺蛳,就像安置了一个垃圾收集仪?这些来自同龄人的对生活的发现,正是大家动脑动手的最好课题。不要畏惧“重复”。谁说别人做过的实验就不能再做?换一个实验环境,换一个实验动物,说不定就有全新发现。养成分析的习惯,气候时时在变,一草一木每天更换着容颜,如果你是个有心人,不妨做些表格,记录一些数据,坚持下去,就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