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从“品德教育”谈起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从“品德教育”谈起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从“品德教育”谈起

从事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不知不觉已有四个年头。在这其中,我深深的感受到,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不容忽视的。现在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奉献、不懂得谦让、不懂得关心集体、关心别人,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在教学中,常规的、硬性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效果往往不够理想,所以我想:能否将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进行接轨,让德育无处不在呢?

我同时代一年级的语文课和品德课。我发现孩子们喜欢上品德课,期盼上品德课,害怕语文课占用了品德课。但只凭一周两课时的品德课,是不能达到我们的德育培养目标的。我想就此谈以下几点:

一、我的“思想与品德课”具有吸引力。

一年级六、七岁的孩子,是真正的儿童。加上他们刚入小学,刚开始由一个在幼儿园或家庭中自由自在、以游戏为主要活动方式的孩子变成一个受纪律和制度约束的、以学习为主要活动方式的小学生。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承担了社会的一项义务。学习和游戏相比,对小学儿童来讲具有更大的目的性和社会性,还具有强制性。要求小学儿童必须认真对待,必须完成自己应承担的学习任务。学生对此并没有太大兴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程内容,设计恰当的、有关的活动或游戏是非常必要的。新课程观要求教师要把“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学生知识的获得单靠教师的灌输、单靠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应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知识世界中去,从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中形成。

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我和学生可以快快乐乐、得心应手。我可以根据孩子们的需求,结合孩子们的发展需要来设计他们喜欢的活动和游戏。孩子们可以在轻松愉悦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感悟真理。孩子们真正的喜欢上了我的品德课。

每周两节的思想品德课,是孩子们所期盼的。我曾经问我的学生“你为什么喜欢上思想与品德课?”答案很精彩,不是公式,不是客套,也不是面子话。“因为在思品课上,我学到了很多有趣的东西。”“我们可以很高兴的学习。”“我们可以和老师一起游戏”“我们可以在游戏中明白道理”……

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喜欢上什么课,那这门课一定是“投其所好”了。所以要想上好语文课,我们也必须要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上好每堂课。教师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才能把知识寓于儿童的生活中,才能使儿童在活动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

二、让“语文”的魅力一样光彩照人。

其实,各门学科之间或多或少都是相互联系的。所以我想,能否将语文课带进品德课,让品德课溶入语文课,让语文课的魅力一样光彩照人,同时又服务于品德课呢?

在“思想与品德”课上,有很多任务是多元化的。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很多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如:在教学《美丽的校园》时,要激发学生去观察、去发现校园的美。观察、发现之后,再组织学生交流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就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又增强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等。

再如:现在正在进行中的一年级语文(下)的第三单元《春天》,共有两篇主体课文《春天的手》、《插秧》以及一篇阅读课文《春天在哪里》。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来临、春天的气息。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结合教学的需要,把《思想与品德》课中的第二单元《美丽的春天》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可以把知识载入活动,寄课堂于游戏。在学生学习语文课文之前,就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春天,寻找春天。这样也就达到了,语文课和品德课的这一部分共同的教学目标——亲近大自然,探究春天的特征,了解春天到了身边有什么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我们要改变原来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我们作为教师的要把自己的知识作为礼物馈赠给我们的学生,而不是任务和压力。让他们在轻松和愉悦中学习、成长。

三、让品德与语文接轨,实现双赢。

所谓“教育无时不在”,其意义也在于把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放在每时每刻。教育要回归生活,我们要重视生活的教育价值,从身边发掘素材,要特别关注的是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

一方面,学校教育无可厚非的要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做准备;另一方面,我们的教育,我们的课程更要重视、关注怎样去改善、促进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生活。

我们争取通过“思想与品德”这门课程的实施让儿童学会营造一种属于他们自己的健康、积极、快乐、负责、有爱心、有创意、肯动脑的生活。

然后,把这种生活,这种积极的、健康的、快乐的、负责的、有爱心的、有创意的、肯动脑的生活态度带入他们的语文课堂中。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然后,引导学生把这些能力和素养内化为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品德课上,我们不要以学习书本上的系统知识为主要目的。那种唯书本学习至上、轻视其它学习对象、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狭隘学习观是不适合儿童的。

同样的,在语文课上我们也要破除这种狭隘的学习观念。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语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多元化的学习多种知识,获得多种能力。

在品德与语文接轨的过程中,我们即把品德课的活泼带给了语文课,让孩子们喜欢上了语文,也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受到思想品德教育。真正的实现了双赢。

四、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

作为一名教师,不管是品德老师还是语文老师,都应该明确自身的作用。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教育顾问吉姆·欧文指出:教师的作用应当是“针对儿童去做”,而不是“给儿童做”。我们必须承认,儿童是处在成长过程中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尊重他们不同于成人的生存状态、生命特征和生活方式,承认他们的生活与成人的等价性,尊重他们现实的生活及其兴趣、需要、游戏等的独特价值,而不仅仅将之视为一般意义上的手段或工具。从多元智力的角度,欣赏每个儿童不同于他人的个性、兴趣爱好、能力倾向、性格特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等。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让每一个儿童能在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中发展潜力、健康成长。

总之,为了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让每个孩子都成长为一个伟大的,至少不卑微的人,我们要尽最大努力做到最好。我们要让德育在潜移默化中时时刻刻的影响着每位学生,直到这种教育成为他们自身的一部分。

主要参考文献: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