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品课教学论文 构建充满活力的思品课

小学思品课教学论文 构建充满活力的思品课

小学思品课教学论文  构建充满活力的思品课

思品课,是一门专门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因此,它的成败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多维度的激活课堂教学要素,为课堂注入活力,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以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和谐发展。而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新课标》认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儿童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不同,作为教师只有采用“蹲下来”看的姿态才能真正进入这个世界,只有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尊重他们喜怒哀乐得感受,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才能成为他们的朋友、引导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教学活动才能有效、高效。这就要求教学内容必须选取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贴近儿童生活,富有生活情趣的教学内容。

我们的教材是儿童学习所用的一种材料,但相对今天日益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而言,它显然是滞后的。这就要求我们对教材要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要有强烈的资源共享意识,努力去开发和利用与儿童生活有关的一切资源,开放教学内容,使它贴近儿童生活,成为能与儿童真正对话的文本。

例如九册思想品德《参加正当有益的课余活动》一文的教学,不仅要收集学生在校内课间所开展的活动(比如踢毽子、跳长绳、踢纸足球、在楼梯走廊追逐打闹等)开展讨论,使学生明确文明休息的真正含义;更要联系学生在校外、社会上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如上网、打游戏机、读书看报、登山、旅游等)进行辩论。让学生联系自身实践和感受体验谈谈它们的利弊得失,从而指导安排课余休息。

再如《环境保护》一课,让学生联系我们的母亲河——南溪,作一些资料调查和收集,从南溪的命运变化来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我们在从生活中提取素材的同时,也应注意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决不是生活内容的简单翻版,即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学生的生活,不能完全等同于生活。

二、教学实践活动化

《新课标》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它还认为作为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和结论。”因此,思品课应有丰富的、灵活的、直观的、开放的学习形式,给学生大量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促进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简而言之,我们应构建一种活动化的课堂教学。

比如上面所提到的上网,这是目前在学生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活动方式。对于它的利弊,社会上的看法众说不一。但在家长和教师看来,学生上网弊大于利,因为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很容易入迷因此而耽搁学习。那么学生的想法呢?是受不了诱惑还是逆反心理作祟?以至于屡禁不止。为此我在《参》一课教学中,有意安排了学生辩论赛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彼此的唇枪舌战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进行总结和正确引导。

除了课内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我们还应打破“上课一定要在教室上”的传统观念。如《环》一课,为取得最佳效果,我组织学生对学校附近的西笤溪展开调查,包括:向老一辈的人走访以前西笤溪的一些基本情况,对现在水质的测查,对水面污染物来源的调查。然后组织学生写调查报告,写环保倡议书,开展环保小队活动,进行环保演讲等主题活动渗透环保意识,进行环保教育。再如教学《铁窗泪痕》一课,组织学生观看“忏悔之声”的文艺演出,让强大的心灵震撼和直观感受代替教师的无力说教。

这样,让有限的课堂得到无限的延伸,让枯燥的说教变成丰富的实践,而学生在其中所受的教育自是不言而喻。

三、教学评价灵活化

思品课的总目标是“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因此思品课的教学评价应把重点放在学生的道德选择和道德判断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多向选择”,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道德判断选择的多元化时代,学生的思想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判断也趋于多元化。因此,随时代的发展,我们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允许学生进行多样选择,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同一事物,培养创新思维。而对学生的评价也应彻底打破传统教学以一个统一的、绝对的道德标准来评判某一个人或某一种社会现象的弊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让他们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才能。对于学生行为的评价,不能以教师个人的意识为标准,更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儿童的行为,而应采取多维的、开放的、灵活的评价标准,在坚持社会主义道德价值取向的前提下,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道德行为能力,选择行为起点,并努力向高标准靠拢。

正如巴浦洛夫所说:“好的方法将为人们展开更广阔的前景,使人们认识更深层的规律,从而更有效的改造世界。”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也应构充满活力的课堂,让学生的道德意识与自觉行为统一起来,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更好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