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优秀案例 由学生的层面提升

思想品德课优秀案例 由学生的层面提升

思想品德课优秀案例 由学生的层面提升

 [案例背景]

思想品德课说白了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的生活、习惯、起居、环境、境界乃至喜怒哀乐与课本里说的是有相当一段距离的,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学的起点和终点都集中在课堂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存在一定程度的割裂。“激情导入---学文明理---辨析导行”的小学品德教学模式也由于存在固有的缺陷,无法深入到儿童的生活中去,以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侧重宣讲抽象的概念、空洞的道理,这既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又制约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以回归儿童的生活为基本取向,扎根于儿童的生活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由过去被动性的听受学习转向主动性的感悟学习,使学生感情起皱褶,心灵受震荡,产生感情共鸣,从而使学生的品格得到提升。对于如何做到这点,《思想品德》第九册第十一课“尊重他人”,笔者就由一张特殊的考卷开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案例描述]

在第九册《思想品德》的众多要求“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辛勤的教育和培养。懂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为建设我们的家乡和祖国服务的。教育学生做一个为他人着想,有益于人民的人。……”中,我认为要收到一定的效果,切入点应该是培养学生如何尊重他人的品格。

为了上好这一课,我在上这一课的几星期前,出了一张特殊的考试卷教学生做。试卷很简单,先描述了发生在美国纽约曼哈顿的一个真实故事,随后就只有一个简单的问题“请你仔细阅读上面的故事,然后说说你的感想。”故事讲的是“一位中年女人领着一个小男孩走进美国著名企业‘巨象集团’总部大厦楼下的花园,在一张长椅子上坐下来,不远处有一位老人正在修剪灌木。中年女人从随身挎包里揪出一团卫生纸,将它抛到老人刚剪过的灌木上。老人没说什么,走过去拿起那纸团扔进一旁装垃圾的筐子里。一会儿,中年女人又揪出一团卫生纸扔了过来,老人再次走过去把那纸团拾起扔到筐子里,然后回到原处继续工作。就这样,中年女人一而再、再而三莫明其妙地把卫生纸扔到老人眼前的灌木上,老人一连捡了那中年女人的六七个纸团,但始终没有因此露出不满和厌烦的神色。原来中年女人是以此来教育孩子,说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会像这位老人一样,只能做这些卑微低贱的工作。老人生气了,叫来了该公司主管任免各级员工的高级职员,免去了中年女人的职务,并教育孩子这世界上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尊重每一个人。中年女人惊呆了,原来这位老人竟是大名鼎鼎的集团总裁詹姆斯先生,她如梦初醒,但已后悔莫及。”很多学生被故事感动了,答案是丰富多彩。有的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有的认为尊重是相互的;有的认为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关心,才能愉快地交往和生活在一起;有的认为尊重他人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文明的重要标准之一;有的认为不管是国家总统,还是马路清洁工人,都是平等的人,谁做到了尊重别人,谁就能受到别人的尊重;有的认为尊重人是每个人应有的品德,如果你觉得自己是高人一等,看不起别人,那他就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人;有的认为尊重他人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文明的重要标准之一;有的认为人与人之间不分高低贵贱,尊重他人是我们学生做人的必备条件之一;有的认为更应该尊重老师,因为老师教育我们、滋润我们,使我们茁壮成长,我们应该不辜负他们;……

在上这一节课的时候,短时间内出现了下面热烈的一幕。

“怎样才是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就要平等待人。”

“尊重他人,就要尊重别人的人格,礼貌待人。”

“尊重他人,就要尊重别人的劳动。”

“尊重他人,就要尊重别人的观点、情感、兴趣爱好、风俗习惯。”

“不要光想着自己,要为他人着想,金钱不是最珍贵的,爱护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人,才能得到最大的幸福。”

“不能随便把果皮纸屑扔在地上,假如看到了垃圾就要弯下腰把它捡起扔进垃圾箱里。”

“我们要尊重捡垃圾的、做苦工的、生活困难的人,尽力去帮助他们,这才能学会怎样做人,将来才能为国家作出贡献。”

我们要把援助之手伸向老人,去照顾他们、帮助他们。

“不要小看人群中的每一个人,他们都是人,都有和我们一样的祖先。我们要尊重任何一个与自己有关或无关的人,让他们知道世界是美好的;要关心他们,让他们感觉到世间的温暖;让他们愉快地工作,为生活在这个世界而感到幸福,为我们伟大的祖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

这节课,学生举手积极,回答踊跃,讨论热烈,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思想境界都在原有的层面上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作业亦做得较为理想。

[案例反思]

这篇课文的教学,由于采用了一种先考试后学习课文的创新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考试又是一张特殊的考试卷,在宁静的环境中,让学生看到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使孩子们平静的心境荡心动魄起了波澜,于是学生有了想看书找答案的欲望,在这样的氛围中,我同意让学生看书,自然收到了奇效。孩子们知道了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应该平等待人;知道了尊重是相互的,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知道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关心,才能愉快地交往和生活在一起;知道了平等待人,就要尊重别人的人格,礼貌待人,尊重别人的劳动,尊重别人的观点、情感、兴趣爱好和风俗习惯等;还进一步感受了生活,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说了出来。细究起来,可能是这个故事起了关键的作用,或许这个故事还不只是让学生仅仅体会到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还有老人优雅的风度和非凡的气质,让学生受益匪浅。美国哲学家李普曼常常慨叹:“为什么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总是充满了好奇心、创造力和对世界的兴趣,而且总是不停地在问‘为什么’,而到了十八岁却变得消极、缺乏反叛精神甚至厌学呢?”可见我们的学校教育是存在一些严重问题的。素质教育已搞了好几年,新的教育理念纷至沓来层出不穷,纵观不同层次的课堂教学,虽然各种各样的教学设计求异创新花样百出,五彩缤纷的教学方法万紫千红争艳斗奇,可依然逃不出课文的范畴,教师循序成为有名望的导演,学生渐进练为出色的演员,可学得辛苦啊!很多孩子有一种失落感。假如用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孩子们喜欢的游戏、有趣的故事,由另外的角度去启迪学生,可能效果会大不一样,上面的故事不就调动了几乎是所有孩子的感官吗?他们可是用像猎鹰一样的眼睛看课文寻找答案的。考试卷虽然抓重点,但总想面面俱到,尽管不少智者弄出图案、花纹、颜色、架子甚至迷宫,然总跳不出枯燥,而成绩优秀者也大多停留在理论上,反映不出其本身的品质。然而上面的故事问题卷就截然不同了,它完全进入了孩子们的情感世界,敲响了学生层面的生活彩钟,让孩子们的童真流露,还洗涤了他们的心灵,使孩子们有所进步和提高,这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希望得到的结果吗?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我们不妨在思想品德课程中提倡出这样的卷子,或多一些这种人文教育的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