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课程论文 让活动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载体

品德与生活课程论文 让活动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载体

品德与生活课程论文 让活动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载体

小学《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德育课程尤其注重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并注重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反映儿童的需要,帮助儿童参与社会,学会做人,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促进儿童思想品德与社会性发展。

从本学期开始,我们沙坪坝区承担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品德与生活》新教材的实验任务。在近三个月的实验探索中,初步构建起“以生活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以育人为根本,以实效为目标”的德育课程新模式,使德育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把德育课程教学中学生认知获得偏重于“从学科知识教学的逻辑中去获得”转变为“让儿童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和活动体验来获得认知发展”,采用儿童乐于接受的活动方式,帮助儿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一、开展活动化教学的意义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必须设计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发展道德能力。因此,我们认为:

1.开展活动化教学,是《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教学的需要

《品德与生活》新课程的教学特点是突出活动的综合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让孩子们在体验、探究与合作游戏的过程中自主地学习。

2.开展活动化教学是品德培养回归生活的需要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在德育课程中,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和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例如:《我家大团圆》一课中讲到过年。过年是每个孩子感到十分高兴和快乐的事,一说到过年,孩子们个个争先恐后地发言。过年可以穿新衣;过年可以得压岁钱;过年可以吃好多想吃的东西;过年是一个多么好的日子啊!

3.开展活动化教学是实现小学德育课程目标的需要

小学德育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因此,在教学中用活动把课程与儿童的生活世界相联系,从活动中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 

4.开展活动化教学是更新德育观念的需要  

小学德育课程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儿童形成基本的做人处事的理念和思考问题的取向。通过活动化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积极观念,真正体现德育课程新型的教育目的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换位、学会对话、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选择,关注生态平衡,使教材真正成为能够与儿童进行对话,鼓励儿童进行创造的文本及学生探究知识,明辨是非善恶所凭借的话题和范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探究中思考。

二、让活动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载体

活动是教育的载体,是连接学校与社会、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和桥梁。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喜欢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做中学、模仿中学、体验中学、兴趣中学,在自由、宽松中不受拘束地学习,学习内容应贴近生活。

《我家大团圆》一课,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1.欣赏活动

这是一种以儿童的视觉、听觉体验,感受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活动。左娅老师用一首欢快、喜庆的歌曲《咚咚呛》把学生带到过年的节日气氛中。课堂上一下子就热闹起来,让孩子们置身于过年的真实感受中,回想起自己家过年时一幕幕热闹的情景。

2.游戏活动

这是在教学中所采取的带有“玩”的色彩而又与学习内容配合的活动方式。游戏是儿童有效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儿童的情感,让儿童体验生活的乐趣,学习科学知识是很有用的。课堂上,在学习过年饮食习俗时,左老师采用了猜谜语(所有的谜语均是上课教师自己编。)的游戏,让一年级的学生借助刚学会的拼音识字,读懂谜语,猜出谜底,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过年饮食的特殊含义。过年时吃鱼表示“年年有余”;吃汤圆表示“一家人团团圆圆”;吃橘子表示“大吉大利”;吃年糕表示“人们的水平一年比一年高”等。正如左老师所小结的那样,这些普普通通的食物蕴涵着多么丰富的含义,代表着人们的美好心愿,预示着来年的幸福。

3.实践活动

这是让学生亲身感受和感悟的活动。课堂上左老师带领着孩子们踩气球,听着那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过年的喜庆和热闹顿时展现出来,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过年了!过年了!

4.操作活动

这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达向自己可亲可爱的人的美好心意。课堂上,左老师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贺年卡、制作精美的书签、绘制漂亮的图画,表达内心的祝愿。

三、开展活动化教学的主要途径

在德育课程教学中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是德育课程教学活动化的基本特点。

在实验中,我们认为开展活动化教学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准备类活动途径

主要是资料收集,现场调查、参观访问等。例如:实验老师在上《都是汽车惹的祸吗?》一课,要开展辩论赛。课前,正反双方根据自己的观点,收集、查阅、准备了大量的资料,来分别说明汽车的发展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等。课堂上正反双方的辩手才有充分证明材料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例如:实验教师在上《我是谁?》一课时,也让学生们课前到社会上(公共汽车上、商店、公园、医院、电影院等)调查,了解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不同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场所也要扮演好自己角色,承担好自己的责任。

学生通过在教师或家长的组织与指导下,从图书、报纸、电视、网络等途径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利用、交流,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水平。

其次,通过组织儿童进行实地观察,使儿童对所关注的问题能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观的印象和更深入的了解。 例如:树人小学梁燕老师在执教《我生活的社区》一课时,带学生到现代书城参观,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遨游,体会到知识的伟大。感受到自己生活的社区是文化的殿堂。在执教《我们的学校》一课,带学生到学校各职能部门去参观采访,让学生了解教师们工作的艰辛。这样,通过实地参观后再来上课交流,学习效果会更好。

2.课堂活动途径(这是活动化教学的主体部分)

通过安排儿童在课堂学习中进行讨论、操作、实践、欣赏、练习、讲解、讲故事、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做游戏等不同类型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用各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

例如:执教《和钟姐姐交朋友》一课时,老师们设计用谜语导入,以欣赏童话剧《钟姐姐笑了》为线索,创设早晨明明起床、吃早饭、上学路上、课堂上写作业、晚上睡觉时间五个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会钟姐姐会对明明说些什么?感受按时作息的必要性。

又如:《看我多精神》一课,就是立足于孩子的生活实际,养成正确的坐、立、走姿势。实验教师采用了欣赏、讲授与练习结合的活动形式,从欣赏导入,给孩子们展示了一组国旗护卫队战士升国旗时飒爽英姿的图片,再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述解放军叔叔怎样苦练站功的:他们为了练好站姿,就贴着墙根站;为了站得纹丝不动,头顶砖头;为了使腰身挺直,他们在身上绑上十字架;有的叔叔发现自己脖子有时歪向一边,就在衣领上别了一个大头针,脖子稍一歪,针尖就扎脖子一下,这样才有了他们的“站如松”。听了介绍后,再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体会,采用竞赛的形式进行坐、立、走姿势的训练,反复强化,落到实处。

通过儿童自己动手进行一些小实验、小制作,培养劳动和操作技能。例如:金沙街小学杨泳老师执教的《我们迎新年》一课,孩子们自己动手剪窗花和拉花、吹气球、做灯笼、准备节目等,用自己的双手来装扮教室,喜迎新年,真正体现了活动的效果。

3.课后延伸活动途径

主要是课后自主训练,小课题研究,心得感悟,课后实践,公益活动及其他社会活动等。例如:高滩岩小学专门为学生开辟的“涂鸦墙”,让孩子们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画在墙上,深受学生的喜爱。《少年先锋报》的记者专程到该校采访过多次“涂鸦墙”活动,并给予高度的评价。该校还充分利用“七色花”劳动基地,提出小课题研究,烟叶水浓度的高低是否能驱走菊花上的蚂蚁?不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反复的实验,写出观察日记,最后得出结论:浓度高的烟叶水能把蚂蚁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