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小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小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现在一提到课改,大家都知道要重视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了,这是很好的。但在科学课中,科学探究本身就是它的主要目标之一,而在探究性学习中,要提出一个有价值的探究问题的确是一个是比较棘手的问题,但它也是科学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科学探究科学课程的起点。确定研究什么问题,不仅决定一节课的内容,而且决定它的基本思路。从长远来看,“提出问题”又是科学课的重要教学目标。如果学生只会研究课本或教师提出的问题,将来面对复杂的现象,可能就摸不到解决问题的门径了。那么怎样面对科学课中的提问呢?

现在的问题是,学校教育毕竟是学校教育,学生必须在教学计划的规定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且不说不可能让学生离开教学计划来“自由”,即使可以,有的学生要“自由”地向东,有的学生却偏要向西,教师也就无所适从,课也难上下去了。有没有又能按照教学计划组织学习,又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办法呢?有的。通过摸索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多练,多鼓励,多宽容,多引导。我们要认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是一种训练,是通过训练让学生敢提出问题和会提出问题,不是由学生来决定学习的内容。由于进入新课程时间不长,学生不会甚至不敢提出问题是不奇怪的,正因为他们不会或不敢才要训练。原来提出研究问题的权利一直被教师“把持”着,怎么能够一下子就把这个重任甩给他们呢!

其次,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观。我们要明确这种训练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就了事,而是一种价值判断的实践。人的活动总是带有某种趋向性的,这种趋向的驱动力就是价值判断,提出和选择研究问题也是这样。提出和选择研究什么问题,实际上就是对这个问题价值的肯定。既然是价值判断,就存在判断的原则和标准,这就是作为科学课重要教学目标的价值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其他内隐性知识一样,也不能靠灌输,只能在价值判断的实践中逐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提出和选择研究的问题,就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尽管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形成系统的价值观,但是应该利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机会让他们积累感性知识,为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打好基础。

再次,为学生搭好阶梯,让学生一步一步往上爬。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小学生价值判断感性知识的积累应该是有阶段性的,不可能靠几次训练来达到目的。第一步要解决“敢说”的问题,特别是农村的学生,长期以来,学什么和怎样学总是老师说了算,学生一时还不敢说,当然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可以自由发言的环境。但这个过程应该尽量缩短,尽快地转移到帮助学生善于提出问题上来。帮助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办法,还是只有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让他们说说提出和确定将这些问题拿来研究的意义。对提出和确定研究问题的判断,有多方面的内涵。美国科学家费曼提出科学有三方面的价值:使用价值、思辩价值和精神价值。对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当然不能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方面作过高的要求,但应该要求他们提出问题的时候要考虑“为什么”,要养成这样的习惯。有了这样的习惯,就会从不善于提出问题到善于提出问题,价值观就会逐步形成的。

让学生提出和确定要研究的问题,是对科学课认识深化后产生的新问题,由于我们的实践经验暂时还不够丰富,还有许多规律性的东西需要我们去不断认识。比如它的目标是什么,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和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不同的学生(包括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在不同的教学条件和环境中等等)有什么不同的规律和应该怎样采取不同的措施等,都有待于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有了这方面的新认识,我们一定知道如何去面对科学课中的提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