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要学会走进学生的心里

老师要学会走进学生的心里

老师要学会走进学生的心里

有一扇大门上挂着一把锁,铁棒连撬带砸,也不能把锁打开。而钥匙伸进锁里,轻轻一转,锁就开了。铁棒问:“为什么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能打开,而你却能轻易打开?”钥匙回答说:“这是因为我能深入它内心的缘故。”

读完这则寓言故事,我不禁想起去年夏天我与几位老师带学生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一次社会实践活动的事。一路上,学生们如脱缰的野马,有说有笑,尽情释放着青春的热情。受他们感染,我也融入其中,和他们谈人生、说理想、评老师、论同学。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审视着他们所感受的一切,比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生中,有不少是我班上的,我问他们对我的印象如何,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太板。”“为什么?”“因为你上课从不笑,总是板着脸,总让人觉得你冷冰冰的,不敢亲近。”我不怀疑学生所说的一切,但我又感到十分委屈,我自认为对教学工作尽心尽力,不敢有丝毫懈怠,为什么就得不到他们的理解?在谈论中,学生们倾诉了他们心目中理想老师的形象:能真正和学生打成一片,时刻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感受,而不仅仅关注成绩;常和学生沟通,愿意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严厉而不出格,爱而不溺……

通过这次谈话,我受益很深,明白学生之所以对我存在那样的看法,是因为我与他们之间缺乏的是心灵上的沟通。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而我们现在师生关系的状况,真可谓是:知识传授的渠道在拓宽,感情疏通的大门在缩小。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是绝对的权威,以能把学生管住为能事,教师尊严不可侵犯;而学生只能是老老实实的“绵羊”,只要稍一张扬个性,便被认为是不好学习、贪玩、违纪,甚至被戴上不尊重老师的“帽子”。这样的师生关系锁住了学生的心扉,封闭了学生的情感,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束缚了学生的想像,也僵化了师生关系。

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可见压服不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应是心灵的对话。

事实告诉我们,民主、平等、和谐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赞科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触及学生心理的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因此,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提供机会加强与学生心灵间多渠道真心的沟通,使他们“亲其师,爱其业”;教师还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努力构建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真正地尊重、理解、关心、支持和赏识每一位学生,把无私的爱播撒到所有学生的心田。

我也真心希望与我有同感的朋友,燃起自己的激情,热爱、关心学生,像那把钥匙一样,能深入学生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