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夹角 ①应正确区分直线 到 的角、直线 到 的角、直线 和 的夹角这三个概念. 到 的角是带方向的角,它是指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与 重合时所转的角,它与 到 的角是不同的,假如设前者是 ,后者是 ,则 + = . 与 所夹的不大于 的角成为 和 的夹角,夹角不带方向. 当 到 的角为锐角 时,则 和 的夹角
简单的线性规划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并会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以及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 (2)了解线性规化的意义以及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线性规化问题、可行解、可行域以及最优解等基本概念; (3)了解线性规化问题的图解法,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观
简单的线性规划2 线性规划教学设计方案(二) 教学目标 巩固二元一次不等式和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能用此来求目标函数的最值. 重点难点 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是教学重点. 如何扰实际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并给出解答是教学难点. 教学步骤 新课引入 我们知道,二元一次不等
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线性规化的意义以及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线性规化问题、可行解、可行域以及最优解等基本概念; (2)了解线性规化问题的图解法; (3)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在活动中学会沟通与合作,培养探索研究的能力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引发学生学习和
曲线和方程 教学目标 (1)了解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 (2)理解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的概念,能根据曲线的已知条件求出曲线的方程,了解两条曲线交点的概念. (3)通过曲线方程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数与形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通过求曲线方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
圆的方程 教学目标 (1)把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心坐标和半径熟练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也能根据圆的标准方程熟练地写出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2)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设计示例 圆的一般方程 教学目标: (1)把握圆的一般方程及其特点. (2)能将圆的一般方程转化为圆的标准方程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教学目标 1.把握椭圆的定义,把握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及其推导过程; 2.能根据条件确定椭圆的标准方程,把握运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3.通过对椭圆概念的引入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4.通过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使学生进一步把握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并渗透数形结合
数的概念的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概念发展的过程和动力;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首先简明扼要地对已经学过的数集因生产与科学发展的需要而逐步扩充的过程作了概括;然后说明,数集的每一次扩充,对数学学科本身来说,也解决了原有数集中某种运算不是永远可以实施的矛盾,使得某些代数方程在新的数集中能够有
复数的有关概念 教学目标 (1)把握复数的有关概念,如虚数、纯虚数、复数的实部与虚部、两复数相等、复平面、实轴、虚轴、共轭复数、共轭虚数的概念。 (2)正确对复数进行分类,把握数集之间的从属关系; (3)理解复数的几何意义,初步把握复数集C和复平面内所有的点所成的集合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4)培养学生数形
复数的向量表示 教学目标 (1)把握向量的有关概念:向量及其表示法、向量的模、向量的相等、零向量; (2)理解并把握复数集、复平面内的点的集合、复平面内以原点为起点的向量集合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3)把握复数的模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 (4)通过学习复数的向量表示,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5)通过本
复数的加法与减法 教学目标 (1)把握复数加法与减法运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加、减法运算; (2)理解并把握复数加法与减法的几何意义,会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能初步运用复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4)通过学习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复数的乘法与除法 教学目标 (1)把握复数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乘、除法的运算; (2)能应用i和 的周期性、共轭复数性质、模的性质熟练地进行解题; (3)让学生领悟到“转化”这一重要数学思想方法; (4)通过学习复数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法则,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基本原理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的意义,分清它们的条件和结论; (2)能结合树形图来帮助理解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 (3)正确区分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哪一个原理与分类有关,哪一个原理与分步有关; (4)能应用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提高学生理解和运
排列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排列的意义。能利用树形图写出简单问题的所有排列; (2)了解排列和排列数的意义,能根据具体的问题,写出符合要求的排列; (3)把握排列数公式,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写出符合要求的排列数; (4)会分析与数字有关的排列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5)通过对排列应用问题的
组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组合的意义,正确区分排列、组合问题; (2)使学生把握组合数的计算公式、组合数的性质用组合数与排列数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习组合知识,让学生把握类比的学习方法,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排列、组合问题求解与剖析,培养学生学习爱好和思维深刻性,学生
页次:11/11 每页25 总数26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